前言(3)
助手答:“我比幾位師兄晚來幾年,又比較愚笨,沒記住什麼方法,只學到了您平時做事時一個規律。”
富翁問(有些驚詫和興趣):“哦,一個規律?”
助手答:“是的,我發現您不管做什麼事,都是有規律的:您做事前,首先會研究這件事目標對象的關鍵心理是什麼,用什麼去打動這個關鍵心理,怎樣打動效果最好,過程里怎麼鞏固可確保結果發生。”
富翁問2:“那這個規律對你有什麼幫助?”
助手答:“幫助太大了!!!”
“我把您上面的4個步驟看作4個裝東西的筐,您每做一件事情,我就把您4個步驟里的出招,扔到相應的筐里。以後如果我碰到類似的事情要應對時,做到哪個步驟,我就會到相應的筐里去找您的出招借鑒……其實筐里還有很多東西,不單單有您的出招,還有其他幾位師兄的出招,只要我看見有人做事,我就會把他做事中4個步驟的招數,扔到我的筐里。我身邊的人做的事,雖然千變萬化,但每件事都只被我分解為4步,在我眼裏只有4個筐。”
“這4個筐最大好處是:讓我進步特別快,遇事都能做到應對自如。”
“我每天都在處理很多事情,如果要就處理每件事情的具體方法進行分類學習,可能要積累很長時間,才能累積到一定數量的有價值的類似方法來分析提煉共性,並加以學習借鑒,有些特殊事情的應對,甚至可能一生都未必吃透學會。”
“按這種學習方法,在短期內,我怎麼追趕,也追不上前面幾位師兄。特別是三師兄,若干年後,都未必能達到他目前的水平。呵呵,可能只有等三師兄退休了,才能輪到我出頭吧。”
富翁問3:“那你感到還有什麼不足之處?”
助手答:“有了4個筐,平時做事都很輕鬆,時間主要花在行業引領和世界發展趨勢方面的思考。”
富翁說:“恭喜你,你學到了我的真諦,我之所以有今天,其實就是因為我做事,用的就是這個規律,把企業交給你,我放心了。”
誠如第四位助手所說的,如果我們把每件事情都劃為4個筐,每天做個有心人的話,那我們每個月筐里積累的東西,就有可能比他人十個月積累的東西都要多,那我們的進步怎麼能不快呢?
工作1~2年,我們的做事能力,就能超過工作多年的人――這將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就像那位億萬富翁一樣,每個時代的成功者、佼佼者:
孔子、秦始皇、李白、達爾文、拿破崙、愛因斯坦、愛迪生、比爾?蓋茨……
他們的成功背後,也都存在這種共性的“道(規律)”。
思源把這種共性的“道(規律)”,總結后稱之為成功做事環(P4思維習慣),把擁有這些成功做事環(P4思維習慣)的成功者,稱為“P4”人,為此,思源還專門設計製作了一個模型(見下圖)來說明這個“道(規律)”。
成功做事環(P4思維習慣)
●知心(Probe):確定目標對象的關鍵心理特徵;
●親見(Personal):確定打動目標對象心理的最佳“東西”;
●設計(Plan):創意對方親見(Personal)時,何種方式會產生最強烈感受
●鞏固(Plus):過程中,如何強化親見(Personal)、設計(Plan)效果,確保成功。
道(規律),是易懂,難學,難用,難掌握
雖然一眼就看明白了,但實際上要能真正掌握運用是非常困難,
成功做事環(P4思維習慣)也一樣
思源將在下面每條計策里:
伴隨着小白領生存成長中遭遇的甜酸苦辣,深入揭示出成功做事環(P4思維習慣)的運用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