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金壇縣試(二)

第23章 金壇縣試(二)

稍作休息之後,徐錚拿起了第二張帖經,題目是:‘無衣’徐錚搖着頭回想了下,頓時覺得有點詫異,詩經中題目是《無衣》的共有兩篇,那麼自己改寫哪一篇呢,思來想去,決定兩篇都寫。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大意是誰說我沒有衣服,我有七套,雖然比不上你們的,又舒服又漂亮;誰說我沒有衣服,我有六套,雖然比不上你們的,舒服又暖合。此篇是借物懷人,抒發思念之情。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大體的意思是誰說沒有衣服,我和你一起同披戰袍,國家調動兵馬出征戰鬥,趕快修好矛戈,我們一起去報仇;誰說沒有衣服,和你同穿內衣,國家調動兵馬出征戰鬥,趕快修好矛戟,我們一起去作戰;誰說沒有衣服,我和你一起穿衣服,國家調動兵馬出征戰鬥,趕快修好盔甲和兵器,我們一起奔赴戰場。

這道題算是基礎題了,也是送分題,畢竟前來縣試的大多數是啟蒙幾年的童子,學問不是很高深,還是要照顧一些的。徐錚也是順利完成了。

毛筆字寫起來極費時間,儘管好的書法能給人以享受,但是對於快節奏的生活來說,肯定是不適應的。更何況就連後世的電腦打字員還初步要求五分鐘內九十—一百個字的。如果用毛筆寫,那你等着哭吧!

等徐錚寫好了,看看考場外的陽光,已是接近中午,於是洗好毛筆掛起來,把桌子收拾乾淨,拿出乾糧,準備吃午飯。旁邊小吏看到了,走了過來低聲提醒道:“一會縣衙提供吃食的!”徐錚尷尬的摸了下鼻子,心想穿越的經驗也不是都管用啊,收起了乾糧。

不久,一聲鑼響,意味着上午考試結束了,由於考試內容簡單,所以大部分考生都有些興奮,考場中的小吏也沒過多阻止,只是招呼衙役送上來食物—一葷一素外加一大盆米飯,頓時考場中想起了一片咀嚼聲。

吃過午飯之後,大家各自在座位上休息。午時剛過,場外鑼聲再次響起,下午的考試開始了。

徐錚再次拿起了帖經試題,題目是:‘敢問交際何心也?—充類至義之盡也。’看着題目,徐正開始仔細思考,這道題目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過也沒難得住徐錚,題目出自《孟子萬章下》。

徐錚提起筆,寫道:敢問交際何心也?孟子曰:恭也。曰: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尊者賜之,曰:其所取之者,義乎,不義乎,而後受之,以是為不恭,故弗卻也。曰:請無以辭卻之,以心卻之,曰:莫取諸民之不易也,而以他辭無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萬章曰:今有御人於國門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饋也以禮,斯可受御與?曰:不可。康誥曰:殺越人於貨,民不畏死,凡民罔不諄。是不待教而誅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曰:今之諸侯取之於民,優御也。苟善其禮際矣,斯君子受之,敢問何說也?曰:子以為有王者作,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後誅之乎?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

翻譯一下,大意是:萬章問孟子,和人交往,要抱有什麼樣的心態?孟子說:恭敬心。萬章接着問:為什麼拒絕別人的禮物卻被認為是不恭敬呢?孟子說:尊長給我們禮物,我們接受了以後,有時候會想這禮物得來的是否符合道義?這樣反而是對長着不恭敬,所以還不如直接拒絕。萬章說了:別人的請求自己沒有言語可以來表達拒絕,不過內心是真的不想要。既然這個禮物是不義之財,那麼我另找借口拒絕,難道不可以嗎?

孟子說:如果和一個人的交往既合乎道理,又遵循立法,那麼就算是孔子,也會接受對方的禮物的。萬章說:現在假如有個強盜,我跟他的交往既合道又守禮,那麼他的禮物我可以接受嗎?孟子說:不可以。《康誥》裏面說:殺人搶劫的這些強盜,老百姓非常憎恨他們,哪怕強盜是因為沒讀過書而去攔路搶劫,也不能不殺他們。從商朝繼承夏朝,從周朝承繼夏朝,這點共識一直沒有取消。但是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這怎麼可以接受呢!

萬章說:現在的諸侯經常從老百姓那裏獲取財務,跟強盜類似,如果諸侯遵循禮治給君子送禮,那麼君子也會接受,這是為什麼呢?孟子說:那麼你以為,要是先王出現在現在,會不會將現在的諸侯全部都殺掉呢?或者是經過說服教育之後仍不知悔改的在殺掉?你認為那些把別人的財務據為己有的行為不是偷盜嗎?這才是對事情最為充分的推論。

這段徐錚沒有直接寫到考卷上,而是先用稿紙默寫了一遍,修改了其中的幾個字,然後正筆在考卷上書寫。

書寫完畢,把帖經的考卷放在一般晾曬。徐錚開始寫試帖詩。‘試帖’一詞出自唐代明經科考試。主考官考試的時候,往往把貼紙裁開,擋住上下經文只空中間,然後讓考生默寫全篇或者整段。如果默寫情況不理想或者沒達到要求,那麼還可以寫詩代替,以試帖名詩,起源於此。試帖詩被王安石取消過,後來在清朝再次盛行。由於出題必須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主,並冠以‘賦得’二字,並限定韻腳,通常採納五言六韻或八韻,有時候也稱之為“賦得體”!(這裏明朝的科舉考試是否考察試帖詩,作者也不甚了解,無奈只好拿清朝的資料來糊弄,望讀者莫怪。)

第一首:《昭君出塞》。

徐錚仔細斟酌,古往今來,寫昭君出塞的詩多不勝數,多為描述昭君幽怨,不得漢家皇帝賞識,最終遠走邊塞。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叫意識形態不夠積極。想到這裏,徐錚決定反其道行之:

賦得《昭君出塞》

回首辭苑月,彈指向邊穹,

隻身歸朔漠,絕色醉邊雄。

穹廬情更深,未央畫未工,

白雲印草坡,雙騎逐青鴻。

休言綺羅裙,豈如畫角弓,

若以功名論,衛霍豈敢同?

寫完之後,徐錚長出了一口,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心裏佩服那些才如湧泉的詩人詞人,這首詩還是自己把清朝楊庚的試帖詩《王昭君琵琶出塞》和《昭君墓碑》糅合而成。(真正的試帖詩要求非常嚴格,從韻腳到平仄、對仗,作者才情有限,見諒)

放在一邊,接着寫另外一首。

第二首:《馮婦攮臂下車》

徐錚看了題目啞然失笑,出自很簡單:《孟子盡心下》。不過題目中有個陷阱,那就是考生首先要明白‘馮婦’是個勇士,而不是姓馮的婦人。

徐錚想了想,提筆寫到:

賦得《馮婦攮臂下車》

昔有奇男子,善於搏猛獸。

重操舊事者,勿復惹人譏。

等到所有的卷子干透,徐錚仔細的整理好,等待小吏收卷。時間不長,場外的鑼聲響起,第一天的考試結束了。在衙役的帶領下,考生們紛紛出了考場,大多數都是長舒一口氣,然後散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興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興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章 金壇縣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