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膨脹的野心
第九十三章膨脹的野心
佔了長江中段水路,劉璋的野心開始膨脹了,他和剛從成都特意召來的貂蟬、甄宓、張昭、顧雍、郭嘉和各署署長開了三天秘密會議,分析了當前的天下大勢,制訂了當前和長遠的鬥爭目標和策略,決定迅速發展西川經濟,打開通向大海的水路,讓西川走向世界。
說是打開長江水路,其實就是把孫家的兵往裏面趕一趕,讓他們把江邊讓出來,但別的地方都好辦,唯獨長江出海口那裏不太好辦。東吳的吳郡,就在那裏,他才不情願撤走吶,趕他,就得一場大戰,雖然劉璋的野心有了膨脹,但還不至於膨脹得昏頭脹腦,還知道現在和東吳大戰,曹操會趁機尋事,呂布也不會老實,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但不出海,西川的新產品就沒銷路,南洋的地方特產就進不來,西川經濟還是個封閉的經濟。二十一世紀的人,深知海洋經濟的重要,要一統三國,沒有經濟的發展,沒有百姓的安居樂業,雖然像司馬昭那樣也可以統一三國,但跟着就是天下大亂,是五胡鬧世,是政權的不斷地更迭,是人民的深重的苦難!他絕不能貪圖近路,留下後遺症,他要一個兵強馬壯的大一統!這樣擺在他面前的任務就是必須迅速發展經濟,讓人民富起來,讓國家強大起來,達到水道渠成的地步。那就得在崇明島上做文章,站住崇明島,靠呂布那邊走!
要發展西川經濟,就得來場工業革命,把農村的小農經濟變成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商業大發展的新型經濟。劉璋知道,英國的工業革命,是使英國迅速起飛的轉折點。西川要民富國強,除了改革政治,還必須來這麼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的工業革命有三個條件,一是有雄厚的資金基礎,他們是靠血腥的掠奪殖民地人民積攢起來的,也是靠發巨額債券集中的資金。這幾年西川的發展雖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但還是杯水車薪,但用在成都這樣一個小面上,可以干點事,但面對西川這大環境,無疑是不好乾什麼的,必須得馬上想辦法尋找資金積累的捷徑。別的辦法沒有,總不能學那血腥的殺戮吧?只有靠經濟積累,以工廠養工廠,以商業帶動工業發展的滾雪球似的發展:二是必須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英國貴族的圈地運動,使大量的農民離開了土地,現在天下流民數十萬,上百萬,正源源不斷地湧進西川,把他們引導到工業生產上去是完全可以的;三是有瓦特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雖然他已經意識到蒸汽機的重要,但以現在的經濟和自己所了解的那點知識,造蒸汽機確實是有點異想天開了,但動力問題也必須解決,雖然現在有風車可以利用,但他受限制太大,自己不是可以借東風的諸葛亮,不是什麼時候要風有風,而且龐大的風車搬不到軍艦商船上去,大航海用不上,經濟革命就來不了!
造蒸汽機難,但再難,劉璋也想干,不然他這二十一世紀的來人,老天不是白讓自己穿越一次嗎?自己就是不來,天下也得統一,中國也得進步,自己就是匆匆過客,還用穿越嗎?既然來了,就得留下點什麼,師傅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雖然道儒不兩立,但儒家的和為貴,忍為上的思想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幾代人。和諧,人家刀架到你脖子上了,你和諧得了嗎?沒有強大的軍事後盾,我現在在西川呆得下去嗎?師傅的少殺戮的思想固然難得,我也應該聽,但大炮該造還得造,手榴彈還得用,以戰止戰是唯一的路!我只要控制在適當的程度就可以了!
道理弄通了,劉璋就決心集中一段時間開始琢磨發展經濟!那就從掀起一場工業革命開始吧!
回到家裏,他不用貂蟬監督,就自覺只和一個女人瘋了一會兒,就爬起來,拿着塊木炭畫起了自己還記得的車床、銑床、鏜床、刨床的圖紙。他要利用自覺的優勢,從蒸汽機開始,走工業革命的路。
才畫完了車床,他的腰就被人從後面摟住了,臉也貼上來一個滾燙的俏臉:“老公,天都大亮了,你一宿沒睡呀?”說著,貂蟬噗地吹滅了他几案上的冒煙燈。
劉璋伸了一下懶腰,把貂蟬抱到自己腿上,說道:“想早一點消滅那些害人蟲,就得儘快把西川經濟發展起來,那就得在辦工廠,造機器上想辦法,有不少難題得一個個解決,我只能少睡點覺,多挨點累了!”
貂蟬把臉貼到劉璋的臉上,柔聲地說:“老公,我和你一起忙吧,光我們自己也不行,得找幾個聰明人和我們一起想辦法!老公不是辦了個西川學院嗎?你給他們編的教材,他們還在學習,不知道學得怎麼樣了!”
一句話提醒了劉璋,他急忙跑到西川學院,他編的數學、物理、化學、語文教科書還在使用,而且他把手教的那十幾個學生現在已經當上了老師,在教學生吶。
一連忙了半月,他才把自己想的東西都畫了出來、也寫了出來,有機械的草圖,也有化工生產的工藝流程圖,還有化工生產的配方。
劉璋帶着一幫學生和學生的學生,成立了西川科學院,並按分類給他們成立了化工、冶鍊、機械、動力四個研究所,安排了所長,開始了悶頭研究。
為了有實驗基地,他把城西的一大片空地徵用下來,蓋起了一排白色的小洋樓,在裏面建起了四個研究所的實驗基地。為了給試驗基地解決動力問題,劉璋制了幾台較大的風車當動力,鑽進了化工研究所,開始了邊研究邊實驗。
研究是十分艱難的,這裏既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資料,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用,有的只是劉璋腦袋裏的零零碎碎的記憶。可他只是個當兵的,哪懂得機械怎麼造,化工怎麼搞?門外漢想當專家,腦袋憋得生疼,好在他練了那功夫後記憶特別好,過去只要見過實物,看過的資料,眼睛一閉就栩栩如生地出現在面前,他像過電影一樣查找大腦里的資料,不錯,在部隊時,為了查那個**的資料,看了不少化工書,現在用上了,酸、鹼、鹽都怎麼製取,總算明白了,他就先從最容易的入手,開始研製各種化學試劑和硫酸、鹽酸、草酸等急需的酸類產品。但問題也馬上出來了,沒有玻璃試管,那些試劑根本配不出來。沒辦法,他又建了個小型的玻璃生產線。
幸虧他在上大學時他們學校附近就有家玻璃工廠,知道矽是從沙子裏煉出來的,知道什麼樣的矽石是好的。他就帶着化工研究所的十幾個人在西川東跑西顛尋找理想的原料,腿快跑斷了,終於在巴郡的大江邊發現了那晶瑩的矽石,運回成都,砌出爐子,開始煉,折騰了一個月,總算淌出了一爐晶瑩的玻璃液體。冷卻后,還真是一塊大塊的玻璃。
有了這寶貝,他就開始造那工廠看見的設備,人家的大,他就做小的,人家是機械化,他就採用笨代的手工干,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折騰,又忙了一個月,他終於制出了透明的玻璃板,用水銀鋪底,總算造出了小圓鏡,照人比當時銅磨製的鏡子又輕又鮮亮,配上銅鑲的鏡框,小鏡子開始上市。過去的鏡子照人模模糊糊,如今真真亮亮的人出現在鏡子裏,立刻引起了轟動,小圓鏡賣到五十兩銀子一個,照樣瘋搶,特別是京都和孫策的東吳。呂布的徐州,袁紹的冀州都派來商人搶購。劉璋的研究所見了回頭錢,大家忙得也就更來勁兒了。
玻璃鏡子好造,玻璃試管就難弄了,劉璋知道是吹出來的,可那玻璃又薄又得抗燒,而且還得透明,他就不知道怎麼辦了,沒辦法,趟着石頭過河,摸索着干,手燙出了水泡,衣服燒得都是窟窿眼,臉烤黑了,眼睛熬紅了,忙了兩月,總算造出了第一個試管,誰知道拿火一燒就炸了,好懸崩到眼睛上。
但有了第一個,就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了,過了沒幾天,他的防護眼鏡造出的第三天,又一批試管造出來了,拿火燒沒炸,裝上酸類,也沒炸,成功了!
他的夫人貂蟬拿筆在旁邊記錄,貂蟬聰明伶俐,毛筆小楷寫的又快又漂亮,他說,貂蟬就寫,大本子幾天就訂一大本,反正是能用的經驗都記下來,摸石頭過河的滋味他是有了充分體驗。不到兩個月,各種所需的工業試劑都生產出來了,各種工業酸也裝進了陶罐子裏。接着,磷頭火柴、農藥、味精、香水、肥皂、塗料、水泥也都試製出來了。一樣樣寶貝在他家擺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