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專劾魏閹——楊漣

第二十九章 專劾魏閹——楊漣

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漢族,湖廣應山人,明末著名諫臣,東林黨人,“東林六君子”之一。初任常熟知縣,舉全國廉吏第一,入朝任戶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明神宗病危時,楊漣力主太子朱常洛進宮服侍神宗。光宗即位后,極力反對鄭貴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時,楊漣上疏力陳其過失,得以獲光宗召見,受顧命之任。李選侍在光宗逝世后,欲挾太子朱由校把持朝政,楊漣說服朝臣,挺身而出,闖進乾清宮,擁熹宗即位,並逼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安定朝局,累遷至左副都御史。因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被誣陷受賄二萬兩,歷經拷打,慘死獄中。

楊漣終生致力於爭“紅丸案”、“移宮案”以正宮闈,反閹黨以遏止魏忠賢,為挽救混亂的政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楊漣,五歲就學外塾,性敏慧,書過目輒成誦,塾師奇之。青年時代,正是東林黨方興的時期,他對於顧憲成等人以天下為己任、不畏權勢、敢於訾議朝政的氣節非常敬佩,每遇東林講會,楊漣一定千方百計趕到無錫,與東林諸君子探討性理之學,共商治國之道。彼此志同道合,逐漸成為東林黨的後起之秀。

楊漣以“增廣生”成為“補邑弟子員”,成為秀才,因父親楊彥翱於前一年去世,楊漣按例丁憂三年,失去參加鄉試的機會,原配夫人張氏去世。楊漣的丁憂期滿,又娶詹氏為妻,並相伴終生,參加科舉考試失利,后因貧困交加,在憂慮和勞累中一病不起,之後才病癒。獲得“遺才”參考資格,中湖廣道第四十六名舉人,考中進士,於禮部觀政,后出任常熟知縣。為真實了解當地民情,他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間、民舍,微服察訪,遍知閭里利病,深受百姓擁戴。后因舉廉吏第一,升為戶科給事中,不久又改為兵科右給事中。

楊漣為人光明磊落,不肯奉承權貴。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已多年不見朝臣,鄭貴妃與外朝的官吏多有勾結,離間神宗與太子朱常洛的骨肉之情,楊漣識破了鄭貴妃的陰謀,深深為太子的前途和命運擔憂。在他看來,太子是一國之本,“國本”動則天下亂,因此他把穩定太子的地位與愛國忠君聯繫在一起,堅決支持朱常洛。

朱翊鈞久病不愈,本應召朱常洛入御榻前侍葯膳,但由於鄭貴妃從中作梗,太子竟不得與父相見。楊漣一面暗遣人曉諭東宮伴讀王安,要他讓朱常洛“力請入侍,嘗葯視膳,薄暮始還”。爭取接近朱翊鈞的機會,防止鄭貴妃假傳聖旨,惑亂朝政。同時,楊漣又聯合科道敦促大學士方從哲率百官赴乾清宮問安,以示朝臣之力。方從哲懼鄭貴妃遷怒於己,便百般推諉,說:“帝諱病。即問,左右不敢傳。”楊漣立即引宋代文彥博的先例,要方從哲率百僚一日三問“第令宮中知廷臣在,事自濟”,方從哲不便再推,只好照辦。

朱翊鈞駕崩后,朱常洛即位,是為光宗。然而,朱常洛登基四天後便一病不起,當時宮中紛紛傳言,說朱常洛之病是因為鄭貴妃進獻八位美女,致使朱常洛身體虧損,又唆使中官崔文升進瀉藥,使其病情加重。楊漣聽到這些傳言深為朱常洛擔憂,決心清除鄭貴妃對朱常洛的威脅,於是便聯絡朝臣,共請鄭貴妃移宮,將她從光宗身邊趕開。又上疏劾崔文升“用藥無狀”,同時揭露鄭貴妃欲封皇太后的野心。楊漣此疏,語言犀利,火藥味很濃,大家都擔心朱常洛看後會很不高興。奏疏上陳三日,仍沒有動靜,正要鬆一口氣,忽然宮中傳出話來,朱常洛將於明日召見大臣,並特宣楊漣和錦衣衛官校。朝臣們心裏都知道,宣錦衣衛官校入侍,一般都是令其執行“廷杖”。大家推測楊漣此次被召一定是凶多吉少,方從哲勸楊漣趕緊上疏請罪,楊漣執意不從,稱“死即死耳,漣何罪”。

次日,眾臣入朝朱常洛,朱常洛有氣無力地說了些要大家各盡其職,效忠朝廷的話,便把目光轉向楊漣,盯了他許久,始終不說一句話。大家正在擔心,忽聽朱常洛嘆了一口氣,指着楊漣對大家說:“此真忠君。”下旨驅逐崔文升,收回封鄭貴妃為太后的聖旨,並且還讓楊漣當上了顧命大臣,楊漣對朱常洛的信任非常感激,從此更是孜孜不倦,誓死報效朝廷。

朱常洛駕崩,他的寵妃李選侍欲效仿當年的鄭貴妃,準備將朱常洛的長子朱由校藏起來,“挾皇長子自重”。外臣周嘉謨亦以皇長子既無嫡母,又無生母為理由,主張撫孤於李選侍。李選侍陰狠狡詐,朱常洛在時,她便恃寵驕橫,獨霸後宮,朱由校的生母王氏便是被她害死。後來,她又趁朱常洛病重,與鄭貴妃勾結,要求封鄭貴妃為皇太后,封自己為皇后。一次,朱常洛被她糾纏煩了,便召幾位大臣商量,準備封她為皇貴妃,不料躲在門幔后偷聽的李選侍不滿意,竟然從幕幔后伸出手來將站在朱常洛旁邊的朱由校拉進去,耳語了一番,便將其推出。朱由校當即便跪在地上請父皇封李選侍為皇后,如此僭制違禮,不僅使在場的大臣面有怒容,連朱常洛也為之“色變”。為防止李選侍挾持皇長子干預朝政、擾亂國體,楊漣等一批正直朝臣決意鋌而走險,力挽狂瀾。

當天上午,楊漣、左光斗促同大學士方從哲、劉一燝、韓爌等朝臣一齊到乾清宮,剛至乾清門,便有內宦持梃攔路,不許入內。楊漣大罵道:“奴才!皇帝召我等。今已晏駕,若曹不聽入,欲何為?”說完便揮手擋開槍梃,眾朝臣一擁而入。大家哭靈完畢,發現長子朱由校並未在朱常洛靈柩前守靈,心中暗暗吃驚。問左右的宦官,皆支支吾吾,不敢作答。楊漣見朱常洛的心腹太監王安以目示意西暖閣,當下會意,轉身對大家耳語了幾句,大家便一齊向西暖閣跪下,齊呼求面見儲君。李選侍擁着朱由校躲在西暖閣,哪裏見過如此陣勢,早已嚇得六神無主。王安隨即入內,假意勸說,稱皇長子面見眾臣后即可送回。說完便拉着朱由校出閣,等在外面的眾臣連忙把朱由校擁入早已準備好的輦車,護駕退出乾清宮。李選侍這才回過神來,慌忙吩咐左右的宦官快去擋駕。宦官們追來拖住轎子,大聲叫嚷:“拉少主何往?主年少畏人。”楊漣大怒,大聲斥罵道:“殿下群臣之主,四海九州莫非臣子,復畏何人?”眾宦官被罵得啞口無言,這才悻悻退去。

楊漣等人將朱由校抬至文華殿,當即舉行了“正東宮位”的典禮,並且議定乾清宮即帝位。李選侍見皇長子被擁走,十分惱怒,無奈大局已定,她決定賴在乾清宮不出,以此要挾朱由校封她為皇太后。消息傳出,舉朝皆憤憤不平,奏請李選侍移宮的章奏接連不斷,李選侍遣宦官召太子入乾清宮議事,被楊漣阻擋。他正色道:“殿下在東宮為太子,今則皇帝,選侍安得召?”怒目將前來傳話的宦官逼退。

眼見太子登基大典將近,而李選侍仍賴在乾清宮不出,楊漣心急如焚,又聯絡諸大臣聚集慈慶宮,要大學士方從哲帶頭請太子下詔驅李選侍移宮。方從哲卻不以為然地說:“遲亦無害。”楊漣辯爭道:“昨以皇長子就太子宮猶可,明日為天子,乃反居太子宮以避宮人乎?”當時,有人提出李選侍是光宗的舊人,逼之太急是否有失體統。楊漣立即斥之道:“諸臣受顧命於先帝,先帝自欲先顧其子。”並且表示“能殺我則已,否則,今日不移,死不去。”其他大臣亦紛紛贊言助之,詞色俱厲,驚動了殿中的太子。太子遣人斥群臣退去,楊漣仍不肯服從,繼續抗辯道:“選侍陽托保護之名,陰圖專擅之實,宮必不可不移。”在楊漣等的堅持下,朱由校只好下旨遣李選侍即日移宮。李選侍接旨,知敗局已定,只好哭哭啼啼地遷出乾清宮,朱由校正式登基,即明熹宗。

從朱常洛駕崩到朱由校登基,前後不過六日,楊漣為輔佐太子順利登基嘔心瀝血,幾乎是夜夜不寢,史書上稱在六天內“漣鬚髮盡白,帝亦數稱忠臣”。不久后,楊漣升任兵科都給事中,當時御史馮三元等極力詆毀熊廷弼,楊漣公正疏陳此事。不久后,他彈劾兵部尚書黃嘉善八大罪,黃嘉善遭罷免。

然而,這位在楊漣等正直朝臣捨命扶持下才得以登基的朱由校,並沒有像東林黨所希望的那樣革除弊政,相反卻是變本加厲,更加荒Yin奢靡、昏庸無能。宦官魏忠賢和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相勾結,在宮中獨攬大權,肆意為虐,一些官吏紛紛投靠魏忠賢,結成“閹黨”,打擊和排斥東林黨人。楊漣懷着滿腔的悲憤,決心挺身而出,討伐魏忠賢。

楊漣將寫好的奏疏藏在懷裏,準備趁早朝時面奏朱由校,當場揭露魏忠賢。不巧當日免朝,楊漣“恐再宿機泄”,只好交會極門轉呈朱由校。楊漣在奏疏中列舉了魏忠賢的二十四條罪狀,揭露他迫害先帝舊臣、干預朝政,逼死後宮賢妃,操縱東廠濫施Yin威等罪行,最後指出魏忠賢專權的惡果是“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內,亦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請求朱由校“大奮雷霆,集文武勛戚,敕刑部嚴訊,以正國法”。

楊漣此疏,字字句句,如雷霆萬鈞,擊中魏忠賢的要害,魏忠賢聞疏后驚恐萬狀,慌忙跑到朱由校面前哭訴其冤,並利用朱由校不識字的緣故,削減罪狀。弄得朱由校真假難辨,好壞不分,反而溫言撫慰魏忠賢,“嚴旨切責”楊漣。自此以後,魏忠賢對楊漣恨之入骨,魏忠賢矯旨責楊漣“大不敬”、“無人臣禮”,將楊漣革職為民。

擠走了楊漣,魏忠賢仍不肯善罷干休,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指使“閹黨”大理丞徐大化彈劾楊漣、左光斗“黨同伐異,招權納賄”,借興“汪文言之獄”謀害楊漣等人。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許顯純在魏忠賢的授意下對汪文言嚴刑逼供,要他誣陷楊漣受賄,汪文言寧死不屈,仰天大呼道:“世豈有貪贓楊大洪哉。”許顯純無計可施,只好自己捏造供狀,誣陷楊漣、左光斗曾受遼東經略熊廷弼賄賂二萬兩,魏忠賢立即遣錦衣衛緹騎前去逮捕楊漣等人來京審訊。

楊漣被逮押送北京,沿途群眾聞訊,皆為楊漣鳴不平,他們自動夾道哭送,所過村市,“悉焚香建醮,祈祐漣生還”。當時,在知府李行志、知縣夏之彥等的倡議下,“四門設櫃,捐俸首倡。士民好義者,傾家樂助,更屬僧道,遍化吳楚申浙諸省”,但最終只籌集了一萬餘兩。

楊漣被下鎮撫司詔獄審訊,許顯純將錦衣衛的諸多酷刑一一用於楊漣,折磨得他遍體鱗傷,氣息奄奄,後來提審時楊漣被折磨得無法坐、立,許顯純便讓打手給楊漣帶上桎梏,拖他到堂上躺在地下受審。楊漣仍不屈服,在獄中寫下《絕筆》,繼續陳述“移宮案”的真相,痛斥魏忠賢紊亂朝綱,魏忠賢得知后氣得七竅生煙,令許顯純立即殺掉楊漣。

許顯純令緹騎在獄中處死楊漣,此賊先後以“土囊壓身,鐵釘貫耳”等手段加害楊漣,但楊漣並未身亡,許顯純以一枚大鐵釘釘入楊漣頭部,終將其害死,時年五十四歲。臨刑前,楊漣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一封,稱“欲以性命歸之朝廷,不圖妻子一環泣耳!”寫完仰天大笑。

楊漣之子楊之易、楊之賦向朝廷鳴冤,楊漣冤案得以平反,明毅宗朱由檢“追錄死閹忠臣”,以楊漣為首,追贈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謚號“忠烈”,賜祭葬,並任命他的一個兒子為官。

楊漣在“紅丸案”、“移宮案”和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的鬥爭中表現突出,對明末天啟政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紅丸”、“移宮”兩案,直接關係到皇位的繼承和皇權利益的再分配,楊漣在兩案中表現積極,起到關鍵作用,尤其是“移宮”中,楊漣出力最多。“移宮”之後,朝廷一度出現了“眾正盈朝”的良好局面,楊漣於其中,居功至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事講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史事講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專劾魏閹——楊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