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章 【鴻鵠志,只欠東風】

024章 【鴻鵠志,只欠東風】

董飛道:“可是大哥,那些田地也有井,只不過都已乾涸,就算你再鑿,還不是乾涸嗎?又有什麼用?”

王義說道:“三弟,大哥這井可不比之前那些井。我鑿的井大約有五六丈,大則可達六七丈,如此深的井,保證地下水可以源源不斷的流出,而且,我也有辦法把深井中的水給他引上來!”

李光頭和董飛又一次露出了驚訝的表情,要知道,朝陽堡內到處都是井,只是最深的也不過兩丈有餘,最多三丈,算起來還不足十米。而王義說他要鑿六七丈的水井,也就是說他可以把二三十米深的水從井下引上來。比起具有概念性質的黃河大水車來說,這種深水井說法更讓人沒法接受。

也難怪,中國北方在秦漢時鑿井灌田就比較普遍。唐代就開始應用水車提取井水。不過大多還是傳統的“軲轤把”井。靠人工轉動軲轤把水提上來。深度一般只有幾米,屬於淺水層的水井。這種井打水時費時費力,水質容易污染,而且水質較苦,最重要的是井水容易乾枯。

但後世的一些深水井,深達十幾米,數十米是很常見的,特別是那些機井,往往深達百米。就是後世的手壓機井,俗稱的洋井,最少也是水深十數米。

手壓機井在農村一些地方比較容易見到,就是那種按住鐵把,一壓一壓的,水就源源不斷地出來。這種手壓機井好處很多,而且由於是從深處取水,水質良好,水味清冽甘甜,比那些淺井出的水好多了,據說是20世紀初外國僑民傳入中國的新鑿井法,當時就很受歡迎,目前這種手壓機井在我國一些偏遠地區或一些農村中仍在使用。

不說水味如何,重要的是這種手壓機井可以將地底更深處的水引上來,又取水方便,大可滿足乾涸田地的需求。想必在朝陽堡,這種深達十幾米的手壓機井已經能滿足許多田地菜園或是百姓的用水需求了。對於在一些地下水較深,連深達十幾米的手壓機井還不能從地下取水的話,王義準備開挖深達二、三十米的深水井。採用改進型的龍骨水車,利用畜力將深處的水引上來。此時大明朝的龍骨水車,如果在整體上的穩定性較好的情況下,約可將河水提升到3-5米的高處。而王義這種改進型的龍骨水車,利用畜力的話,可將深達二、三十米的井水汲引上來。足以滿足所有乾涸田地的需求。當然,那種深達百米的機井,在大明朝就不用想了,那種機井,就是在後世,也是用大功率的水泵將水抽上來的。

董飛想了想說道:“大哥,就算你能把水從地底引上來,但是那麼多的荒地,地下水夠用嗎?”

王義不加思索,答道:“夠!”

如果王義沒記錯的話,現在的朝陽堡地下水資源可是非常豐富,地下水儲量達到七千多萬噸,地下水水質大都為重碳鈣鎂水,適用於飲用和灌溉。這麼多水,就算全堡有軍民數萬人,也足以滿足數百年之用。雖然眼下大明朝是小冰河時期,地表缺水,到處赤地千里。不過此時地下水還是非常豐富的,沒有經過後世大規模的工業用水,這地下水資源是再純凈不過了。

不說在朝陽堡,就是大明其它地方也是一樣。單靠地下水,整個北方就完全可以渡過難關,等幾十年後小冰河時期過後,天氣迴轉正常,自然可以快速充沛補充足地下水。其實單隻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並不似後世城市化和工業用水那麼恐怖與需求量大。

不管是黃河大水車,還是手壓機井,王義說的都是頭頭是道,完全不見遲疑之態。李光頭和董飛發現,現在的王義,已經遠非他們兩個人可以比擬的。不說王義講的這些計劃能不能實現,就從人家能有這個想法,就已經很不簡單。

李光頭大笑道:“哈哈……不虧是我李光頭的大哥,果然了得……大哥,我支持你!”

“好!”

董飛附和道:“大哥!我也支持你……你製造的黃河大水車和那個可以把水從幾十米的地底引上來的裝置,只要得以施行,然後造福百姓,使得朝陽堡重現生機的話,看王祖成和王林正還怎麼小瞧你。”

“三弟說的對!”李光頭屬於熱血男兒,越想越是興奮,說道:“說不定哪天王林正發現那個王祖成實在不爭氣,就會改變主意,讓大哥你認祖歸宗。畢竟大哥有本事,又能治病,又會製造農業工具,豈是那個紈絝子弟可以媲美的……哈哈……到那時,大哥你也許真能取而代之,成為朝陽堡下一任千戶。”

王義也是這麼想的,朗聲說道:“好!說的好!只要大哥我當了朝陽堡千戶,你們的願望我就有機會幫你們一併實現了!”

李光頭呲牙咧嘴,笑道:“大哥,你說的是真的?你答應給我找一個和方姑娘那樣的婆娘?”

“當然!”

董飛不解道:“那我呢?莫非大哥可以讓我做官不成?大哥,你是當千戶,可不是吏部尚書。”

王義大笑道:“哈哈……三弟,虧你還想當官兒,弄了半天,很多東西你都不知道啊!”他拍了拍對方的肩膀說道:“我雖然不是吏部尚書,但只要大哥有了錢,就可以讓你成為監生,這樣一來,不是就有機會做官兒了嗎?”

明代入國子監學習的,通稱監生。監生大體有四類:生員入監讀書的稱貢監,官僚子弟入監的稱蔭監,舉人入監的稱舉監,捐資入監的稱例監。監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別是明初,以監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員的多不勝舉。

董飛差點把這個忘了,原來王義口中所說的幫他做官兒,是捐資讓他成為例監,他小聲嘟囔道:“哼……要做官兒就憑自己的本事,誰要去買官兒來做!”

三人就站在萬壽河岸邊,冬天的寒風呼嘯而過,但他們沒有一絲的寒意。不說王義,聽到對方的論述之後,李光頭和董飛胸中就像有一團烈火,在洶洶燃燒。

雖然王義有這些知識,但要想讓這些理論得到實踐卻又是另一回事。現在王義面對着兩個問題,一是王林正和王祖成,怎麼能讓王林正同意他去大規模開墾荒地呢?要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在朝陽堡內建立威信,說不定還能傳到某些大官耳朵之中,這樣無疑於使他更能從王祖成手中奪過千戶的寶座。

雖說千戶在明朝是世襲制度,但王義的計劃得以實施的話,就會帶動朝陽堡的經濟向前邁一大步。甚至,黃河大水車和手壓機井更能普及全天下,這樣一來,就會大大拉近明朝氣候惡劣,致使北、南兩方出現貧富的距離,使得明朝經濟整個翻上幾番。

到那時候,王義就要進行下一步計劃,整治王祖成。王祖成不僅恃強凜弱,而且還貪財好色,不務正業,這樣一個千倉百孔的紈絝子弟,想要抓住他的把柄,簡直太簡單了。要麼不出擊,只要出擊,王義勢必一擊必中,直取王祖成要害。

現在王義面臨的只有一個問題——錢!不管是製造黃河大水車和手壓機井,還有他的下一步政策,都會需要很多的錢。以現在的物價,王義大致算了一下,大約需要三百兩銀子。

三百兩銀子,這可不是三百塊。明朝萬曆年間,一個正七品的官員,一年俸祿為7.5石,摺合成白銀為四十五兩,相當於今天的三萬元。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大約等於六百六十元人民幣,王義心目中的三百兩,也就是差不多將近二十萬元。這麼一大筆錢,就算他是王祖成那個角色,王林正都不會輕易交給他,更何況,他現在的這個身份。

所以,王義在高興之餘,有一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感覺,彷彿這三百兩是一把金鑰匙,只要它搞定,全盤計劃就會為之打開,最後的勝利者非他莫屬。

[www.bxwx.net]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朝元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朝元老
上一章下一章

024章 【鴻鵠志,只欠東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