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近交遠攻

第13章 近交遠攻

當天夜裏,質子府藏書閣,百里燕挑燈夜讀,何寬在旁侍候:

“何伯,再給本公子添兩盞燈。”

“諾!”

何寬轉身之際,被百里燕叫住:

“記着,多添的兩盞燈,用多少燈油,就往桶里加多少葷油,不要多也不要少。”

“諾!”

這年頭蠟燭還是奢侈品,石蠟的開採量很少,只有王公貴胄和特有錢的商宦才有,普通官宦家中略有儲備,常用的依然還是動物脂肪參入桐油,用棉麻芯做的油燈,亮度明顯不夠。質子府預算有限,為了省錢,也就就沒儲備蠟燭。

憑空多用兩盞油燈,每月就得多耗燈油,時常日久勢必被晉王知道,平白無故多用這麼多油,肯定是有問題的。於是百里燕將雞皮、雞油、豬肥膘和兔油參入燈油中,以增加使用量。

西門華給的這套《列國文范》舊了點,是同文書苑塾堂教書育人的範本讀物,被翻閱的頻率很高,很多頁面有明顯的破損。

其中內容同樣也讓人大開眼界,從目錄來看,收錄的文章主要以梁國歷史、名臣、典故以及社會現象、自然常識為主,是地地道道的教科書,內容涵蓋天文、地里、自然、人文、風物、歷史,相當的豐富。

當然,除歷史內容和文字本身以外,其他內容對百里燕而言形用處都不大,如果不是為了識字,懶得搭理這本破書。

於是這天開始,百里燕“發奮圖強”,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掌握通體文字。

就在購書後的三天,百里燕查出心臟病後第一次進宮。伍算、塞騫被晉王請進王宮的消息一時不脛而走,讓百里燕擔心的是,伍算與自己的談話,其是否告訴了晉王和公叔闊知道。

問題雖然簡單,關鍵是放在這個時代背景就不簡單了。公叔闊此人頗有城府,若是被其所知,勢必要殺自己。

不過進宮之後沒見到晉王,在朝殿的偏殿見到了公叔闊:

“相國!”百里燕深施一禮:

“世子免禮。今日大王召見貴客,特令老夫代為問世子幾個問題,世子當知無不言,知否。”

“諾。”

百里燕故作幼稚,觀公叔闊臉色,似乎並無歹意。

“世子三日之前前往同文書苑求得《列國文范》,世子可有拜讀。”

“未曾看懂,尚在研學。”

“既然不懂,為何不求教於先生,何故藏於府中。”

“本世子天生聖體神念加身,三月五月便可通讀博覽,何須先生教誨。”

百里燕繼續誇大其詞自吹自擂,公叔闊雖然臉色全無,實則心裏很是輕蔑。

“老夫再問世子,伍算大師可曾示題三問,你做何答。”

聽到這裏,百里燕轉念一想,公叔闊這個老傢伙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如果知道,自己裝傻,他必然起殺心,如果他不知道,自己說結果,他也起殺心,且對伍算不利。

除非他不知道,而伍算、西門華、塞騫未說,公叔闊又想知道當時問了什麼,故意詐自己這個小兒。

百里燕權衡再三,篤定公叔闊不知道:

“回相國,三日前之事,本世子已然記不起來,還是問別的吧。”

“哦,記不起來。方才世子還言自己天生聖體,神念加身,如此好記性,何以忘卻啊!”

公叔闊臉色立時嚴厲起來,瞪着眼珠厲色懾人。百里燕故作驚恐嚎啕大哭:

“嗚……相國爺爺好嚇人,本世子不知就是不知……”

百里燕一屁股坐地上,立時嚎哭起來。公叔闊見狀心中無計,於是又道:

“世子既然不知,老夫便不再為難於你。但要謹記,世子務必用心研讀,下次再進王城,老夫要考你學問,倘若答不上來,一問便是十下竹條,世子可清楚。”

“嗚嗚……清楚清楚,我要回府,我要回府……”

“世子請吧!”

公叔闊示意宮人扶百里燕出宮,隨後逕自去了後殿。

出宮路上,百里燕暗自琢磨起來:

“公叔闊果然陰險,看來伍算、西門華、塞騫三人應該沒有透露口風,否則不會有剛才的下文。可逼自己讀《列國文范》難道是想試探什麼?不會錯,老賊殺心不死,一定是沒能從伍算那裏得到真言,擔心伍算有所隱瞞,於是出此下策暗算於我。”

公叔闊畢生輔佐三代君王,在弱肉強食列強林立的戰國之下,一手把晉國扶上強國道路,沒有點手段和謀略,顯然是不行的。以公叔闊的城府,試探伍算無果之後必然反手盯上自己。

事出反常必有妖,其一直放心不下自己,定是懷疑自己或者歧國有詐。

但他沒道理懷疑一個孩子,至少在十二三歲展露鋒芒之前,沒有道理懷疑一個孩子能有過人的膽略,其動機要麼是試探質子府中有高人,要麼是想試探自己的的智商。如此一來,強逼自己讀《列國文范》顯然是個毒計。

到時候公叔闊問起來,如果對答如流,正好中了他的下懷。如果自己繼續裝傻,一問三不知,也說不過去,反而加深公叔闊的疑慮。這樣一來,唯有介於模稜兩可,清楚與不清楚的模糊界線才能騙過公叔闊。

想到這裏,百里燕開始琢磨起來,如何才能騙過這個老混蛋。

就在百里燕離開偏殿之際,後殿之中晉王問政於伍算:

“伍算大師連日視察水軍大營,不知大師可有良策予我晉國,以壯我晉軍威勢。”

“晉王若想水戰取勝,宜當置水軍於東海,置於內河成軍,充其量泛舟於小湖耳。”

聞聽伍算一言,晉王心裏不快。

平湯城逐蒙寒江而建,置水軍大寨一處,以拱衛都城,向東可沿蒙寒江東去四千五百里入東海,向西數百里通聯望親江,順流北去可至咸國入北海,亦或者逆水而上向南入宋國,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伍算善於設計戰船,三日前被公叔闊請入宮中之後,第二天便與塞騫去往水師大寨視察水師戰船和作戰用具。晉王問伍算有什麼辦法讓晉軍水師強大起來,伍算建議晉王應該讓水軍變海軍,去東海操練才能算是一支水上軍隊,晉王當然就不樂意了。

縱然心裏不痛快,晉王還是忍了,沒發作在臉上:

“常聞伍算大師善於營造戰船,不知伍算大師能否助寡人一臂之力,打造一支所向披靡船隊,用以迎戰中原。”

“敢問晉王,而今霸主何人。”

“自是志國,焉能有他人乎。”

“既然志國為霸主,而晉國無江、無渠可通志國,晉王何以水戰御志國。”

“這個……”

伍算一言既出,晉王無言以對,晉國雖然挨着志國,確實沒大江大河溝通兩國,現有通往志國的河道僅僅能通小船,一千石以上的戰船難以通過,更別說整支艦隊。

晉王尷尬之際,公叔闊進殿:

“此問老夫來答吧。”

伍算循聲望去:

“不知相國有何高計,還請賜教。”

公叔闊捻了捻長髯,大笑道:

“呵哈哈,晉國稱霸實為梁國,伍算大師若能助我晉國一臂之力,日後晉國王霸之日,便是梁國揚威之時。伍算大師以為如何。”

“呵呵……”伍算笑而不語,然後喝了口桌案上的黃酒,叉開話題道:

“打造戰船容易,操練水軍甚難,敢問公叔相國,可有物色水軍大都督人選。”

“只要伍算大師能造艦船,晉國定有能人統軍。”

公叔闊胸有成竹,伍算心裏實則並不看好。

公叔闊嘴上說的好聽,為了將來能夠涉海去梁國,替梁國匡扶國威,實際上是近交遠攻之法,渡海去攻歧國,把岐王二子百里燕扣為人質,無非就是想將來以百里燕的名義,駐兵歧國而後吞滅,伍算心裏當然非常清楚,但不能說透。

由於現實情況,列國所處地理位置的原因,遠交近攻的策略不太管用,大國和大國個挨着個,人口也多,也不可能像秦趙長平之戰,兩國舉全國之兵,共計超過了一百萬,結果秦軍坑殺趙軍四十五萬人。讓趙國十六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男丁蕩然無存。在當下這個時代,根本不可能。

只要是大國,都是人口和土地大國,動則就是四五千萬人口,土地縱橫遼闊,即便一戰死了三四十萬人,立馬能補充到位。後勤供應保障也是問題,距離越遠,後勤越困難。更別說是上萬里地之外,後勤根本就是無從談起。

所以公叔闊當年就曾定計,近交而遠攻。

先在大陸以西經由海上佔領了歧國,隨後再蠶食衛國,然後分由大陸東西對進,以減輕本土後勤問題。所以名義上伐志,只是借口,轉移視線。

因為誰都知道,現在的志國就是江河日下的病老虎,要找他麻煩的不只有晉國,當列國聯兵伐志國時候,晉國只需要背後捅一刀,就能讓志國趴下。

但如果現在就跟志國開仗,無論哪一國取勝,一時間都無法吞滅對方,結果會造成另外幾個個大國隔岸觀火趁虛而入,因此近交遠攻之法這年頭不太好使。

但是遠交近攻之法相對而言較為現實,至少公叔闊想當然的認為可行,因為可以利用地理的跨度,和漫長海岸線的優勢,大大減輕後勤供應的難度。

須知距離越長,漕運海運的效率是人力的數百上千倍,因此近交遠攻之法,有其一定的道理。

諸如西海衛國這種內陸大國,周邊有歧國這樣的小國,距離晉國隔着幾個大國,地處板塊最西端,晉國則在最東端,晉國就可以利用海上通道,向歧國運兵,隨後兼并歧國,再以歧國為支點攻打燕國、陳國或者衛國,而衛國只能憋屈在內陸。

即便先頭部隊敗了,倒霉的也是歧國,晉國頂多損兵折將而已。

這一策略只適合於晉國,晉國地處板塊最東端,向東是一望無垠的大海,向西與志國接壤,志國西北、正北是強國孫國和中等諸侯咸國,西面又跟徐國接壤,南面則是未來的潛在大國宋國,可謂是強敵環伺,對志國十分不利。

相比大國衛國,其地處內陸而無出海口,也就沒有海上渠道,一旦晉國從歧國為基地出兵,戰場在衛國,在西海,晉國打不過,立馬能撤回海上逃之夭夭,再不濟也能把衛國打的稀巴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國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帝國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章 近交遠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