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終章,時代的序章(3)

第1221章 終章,時代的序章(3)

盛元701年,第七個五年計劃啟動,國內繼續加強工業建設,生物長壽技術作為核心機密受到嚴格管制。

推動現代化同時,經過多年的調研和科學論證,着手開始疏浚國內河道,挖掘人工運河,解決困擾中原上千年的水患問題。

梁國天子迫於形勢和壓力,接受咸國建議,天子封號仍然不變,保留京畿郡為封地,咸王晉位皇帝,自稱“朕”,定都中興城,國號改咸為“大秦”,年號繼續沿用“盛元”,以示承襲正統於歷史。

並追認仁武王姜亥為列祖聖太皇,姜蟄為開榮盛祖皇。

西寰長子姜拓也如願以償,在梁朝宿命的尾聲,搭上了封王的末班車,晉封郡王王號,但此時意義已經不大。

由於中原文中並無“皇”一字,百里燕欲在不廢天子情況下,解決亘古以來的廢帝惡習,遂結合漢字,以中原文創“皇”字,在天子封號上再加一級,以確立正統與合法性。如此天子不廢,內閣可得實權。

權利易主,統一步伐日漸加快,徐、燕、衛、趙、陳相繼簽署和平協議,放棄王權併入版圖。

西海三蠻於盛元704年承認中原為上邦,同意併入主體,大秦許其在遵守憲法的大框架下,允其自治,保有一定相對獨立的軍事編製,但不準其獨立建國搞獨立分裂。

同時作為交換,西貘夷依然保留本族土地全部貴金屬礦產特權。

盛元705年,北海再度爆發海戰,秦軍出動十二個艘航母戰鬥群,三支主力特混艦隊在內的五百餘艘艦船和潛艇參戰,數百架噴氣式戰機。

尼爾科科飛行員首次參戰,帝國取得空前勝利,此戰腋目元氣大傷,成為南北對峙風水嶺。

同年咸國開始裝備射程六千里的中程彈道導彈,於次年發射第一顆人在衛星,中原歷史由此進入太空時代。

有鑒於腋目人強態基因優勢,在百里燕推動下,限制發展和使用武器級核武器,避免輻射進一步刺激腋目族急速進化,同時為爭取戰後三族物種文明融合奠定基礎。

盛元706年,在百里燕推動下,大秦實行人口普查,推動全國範圍內的六年制義務教育,原諸侯國國都所在郡縣實行和推廣九年制義務教育,原咸國本土全部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建立更多大學與專科、技術學校。

當年開始丈量全國土地,統一中原文官方標準書寫字體,次年陸續推廣簡化的“律體”中原文,統一標準口音,既中原普通話,以改善文字的讀寫,方便教育普及,文字書寫過渡期為二十年。

並對目前各國現行的度量衡進行再一次統一,尤其是央國標準的“一石”,因為承襲前朝的制度,一石為一百十七斤,此番重新統一標準,一石確認為一百斤。

並在“石”單位之上,恢復“鍾”單位,同時改進調整升、合、斗、斤、錢、丈、步、尺、寸、分、豪、微、忽等劑量單位。

一鍾合十石,一石合十升,一升合十合,一合合十斗。

一合合一斤,一鬥合一兩

一丈合兩十步,一丈合十尺,一尺合十寸,一寸合十分,一分合十豪,一毫合十微,一微合十忽

……

同時出台文物古文化保護法,對歷史典籍和瀕危著作進行翻錄和搶救,正式就歷代王朝史料進行整理,站在公正客觀的層面,編修第一部歷史百科。

有鑒於時代飛速發展,而長壽永生者思維與時代脫節日漸嚴重,百里燕組織教育科技部門,設立學習班,對永生者開展科技培訓與輔導,以促進長壽人與時俱進。

並由此成為制度,令長壽人群始終與時俱進,避免受到思維認知局限,而掣肘文明發展。

次年,內閣通過決意,直裾、曲裾定為中原民族禮服,在此基礎上改制的便服款式為常服,髮髻為國儀,一般情況下不得剃髮,由此統一國家服裝基本樣式與民俗。

但在此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就連百里燕也不是很習慣,每每走在大街上,不免有種畫風奇特的感覺。

第二次北海海戰十五年內,大秦未作繼續北上動作,全力發展原咸國本土之外的諸侯行政區塊。

推動工業、教育、經濟、文化、醫療、科學等領域現代化,陸續發射更多衛星,並發現原晉國東海岸東南一萬三千裏海面有大陸,面積約一百四十六萬平方公里,有土著。

延伸至東海深處的麓翼山脈全長四萬多里,先向南形成一個S形,再向北延伸一個S型,由此隔斷了東海至金雪狄本土的海陸。

盛元710年,一顆小當量鑰鈾原子彈成功爆炸,712年三月發射第一次中程彈道原子彈測試,同年下半年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無輻射鑰爆氫彈成功爆照。

盛元710年至盛元718年共計進行36次原子彈實驗,7次氫彈測試,以便於收集核保數據,積累並完善和研究。

同時得益於狂瀾運算系統幫助,帝國以最少核爆實驗,得到更為豐富精準數據,避免了核武器研發過程中的反覆實驗採集數據,無限制核爆帶來的生態災難。

至盛元721年,全國人口達九億六千萬,實際控制陸地面積七千六百萬平方公里,人口依然相當稀少,全國半數地區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然仍有半數以上地區教育仍不發達,原咸國都郡基本實現十二年義務教育。

國內工業體系建設趨於完善,所有工業門類無一不缺,人才基礎空前雄厚,為實現技術疊代,文明發展自我增殖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

這一年,百里燕一百一十五歲,許多人都活過了百歲,同年御客組織大規模祭司活動,以紀念千岳山之戰死難將士,並給金雪狄發出明確政治信號。

而有鑒於過去一百五十年間中原戰爭帶來的巨大自然破壞,以及財政和安全壓力的全面緩解和好轉。在百里燕倡導下,全國同年開始第一輪人工造林,陸續制定野生動物動物保護法,以恢復生態,為長遠發展奠定紮實基礎。

六年後,盛元726年,金雪狄發生宗教叛亂,大秦借口保護商路和僑民為由出兵干涉,一舉控制關外三省。並出動四個空降師,佔領其國都,控制教廷、控制君主,強行鎮壓叛亂,解除教廷武裝,實現南北和解。

四年後金雪狄併入大秦,允許保留宗教繼續傳教,但不得干預司法、政治和軍隊,允許君主作為象徵,並享有更大的王室特權。王室與貴族繼續保留對貴金屬礦產與寶石礦產的開發特權,其餘將收歸國有,籍此維持金雪狄貴族的與中原的經濟紐帶,不至於引發大規模政治動蕩。

至此,南半球主大陸基本實現統一,連同無人區與南極在內,大秦領土面積增至一億一千萬平方公里,並於次年與東海大陸土著建立平等外交關係。

對於當年南征那段歷史,百里燕未做迴避,但對是非曲直,是非功過和來龍去脈,必須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書寫這段歷史。百里燕本人也在不久后出版回憶錄,就當年戰爭造成的傷亡向金雪狄人公開致歉。

盛元733年,尼爾科科族人口增至三千萬一百萬,靈境島數十年建設后基本實現工業化。

大秦陸續聘請和培養的尼爾科科族大師數以千計,乃至數以萬計的研究員、高級技工,為大秦和兩族發展帶來莫大好處。

在雙方長期信賴和文化影響下,其當年啟動入盟條約,一年後正式併入秦帝國,成為自治行省,享受更高待遇行政自治和經濟特權。

尼爾科科族正式更名“智族”,以彰顯其智力優勢。

盛元735后,帝國進入資訊時代,計算機、網絡、超算、天文、物理、基建進入井噴時代。

原諸侯國及其權貴絕大多數,從社會發展得到絕好處,並積极參与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多數人放棄土地特權,進入實業、商業、經融領域發展,諸侯勢力與權貴階層威脅逐步消除。

盛元736年,鑰爆氫彈首次用於地表工程,用於水利建設,河流改道,水庫建設,地貌變遷,打通山脈,無污染核能成為星球生態建設新工具。

盛元739年,經過長期準備,思想動員和政策疏導,內閣通過決意,先對老三侯,既鹵侯、軒亭侯、永興侯涉及國家命脈產業實行半國有化與合資國營,如能源、軍工生產、重工業、航天航空、信息技術、醫療衛生、教育實體、軍工科技等等。

老三侯仍持有百分之二十永久股權,百分之二十九可變股權,百里燕仍然保留了益草堂、百貨堂、永興三大品牌,國有收購部分將分兩百年以現金或其他形式支付分期付款。

同時百里燕仍保有核心科研中心和研究隊伍,以研究狂瀾提供的超前的技術路徑,推動技術快速發展,作為另一支存在的技術競爭體系。

由於巨大的國土面積和人口、市場、經濟潛力,百里燕得以有更多的資源投入研究超前科技,倘若是地球那般國家林立的局面,資源被大量用於非必要的武裝力量,無疑浪費了更多的資源。

所有國有化企業將分三十年分期實施,尼爾科科、金雪狄貴族王室與西海三蠻不在此列,官方將給予各地涉及相關產業權貴以調整空間,並出台相關扶持措施和貼息貸款,開放更多高科技產業,以補償損失。

同時也鼓勵私營企業參與經濟建設,開放更多可以民企代勞的技術行業和高科技行業,以促進競爭和發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國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帝國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21章 終章,時代的序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