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第612章 決戰(14)
第612章決戰(14)
不過徐庶並沒有全部充入軍中,而是派人前去詢問,願意留下從軍的留下。
不願者,則讓他們跟隨民兵,前往青州暫居,待戰事結束以後,回往徐州老家。
一時之間,有許多袁軍俘虜離去,不過也有小半數願意從軍的,在徐庶不勉強的做法下,輕而易舉收服了這些袁軍的心,戰力有上一層。
此消彼長,徐庶大軍實力增加,袁紹自然而然落了下風,徐州能否守住,恐怕已是難上青天。
經過幾日休整,徐庶開始拔寨出發,往徐州進發,雖然放了袁紹,但徐庶可不會讓他有調整心態的時間。
再者乘勝追擊,也是取勝王道,徐庶怎會放棄這個大好時機。
而此時的袁紹,還未回到徐州,不過距離徐州也不遠了,因淄重等物被徐庶偷襲拿下。
袁紹這一路,可過的非常凄慘,幾乎是勉強果腹,跟隨的大軍更慘,每天也就能吃上一頓,還是稀湯。
徐州城外八十里處,袁軍簡單立下營寨,兵士根本沒有帳篷,只能圍着火堆互相擁擠取暖。
而唯一的舊破帳篷,自然歸袁紹所用,此時帳內袁紹沮授兩人正商議着事情。
袁紹說道:“先生,眼看就要到徐州了,這回去以後,只怕世家得知此戰大敗,會心懷鬼胎,不知可有辦法解決?”
沮授回答道:“這個簡單,主公回去后,實施宵禁,世家就算有異心,也無法成事。”
袁紹點頭說道:“嗯,此法不錯,可只有治標,不能治本,着徐州還是不能守下。”
沮授搖搖頭說道:“這個還不確認,事在人為吧,主公莫擔憂,就算守不住,授也願追隨主公。”
士為己死,沮授雖然當初投的不是袁紹,但他在袁紹麾下,才真正得以施展手腳,所以心中對袁紹非常感恩。
見沮授都不報好的希望,袁紹索性也在這個話題上糾結,突然嘆氣道:“不知道曹操哪邊現在如何了,要是能有他那麼多兵馬,那就好了,敗上一場,也無大礙。”
“曹操?”沮授聽聞此話,心中突閃一絲靈光,開口說道:“主公,或者徐州可以守下。”
“嗯?”袁紹臉上一喜,趕緊說道:“先生此話是何意思,如今徐州已無多少能戰之兵,剛剛你也是不太看好?”
沮授微笑說道:“主公莫急,容授慢慢道來,徐州或許沒有多少兵馬能守,但可借。”
袁紹一臉霧水說道:“借,向曹操借嗎,恐怕有些困難,畢竟他也在開戰之中,只怕不會同意。”
沮授回答道:“曹操乃是次要,不過也要派人遊說,最主要是二劉處,唇亡齒寒之理,他們應該都懂。”
徐州是四戰之地,即靠曹操,也靠劉、孫等多方諸侯勢力,若被李惠義佔據,無形中將形成壓迫,他們恐怕都會寢食難安。
若袁紹佔據,他們非但沒有危險,還可以藉此緩衝,讓他們不用提防李惠義出兵。
所以袁紹有難,若派人前去求救,想必會伸出援手,因為這些人好歹是一方諸侯,一定眼界還是有的。
在沮授的點拔下,袁紹立刻明白其中深意,不過還是有些不放心。“先生,劉備與我,已種下深仇,恐怕難請他出兵。”
沮授搖頭說道:“劉備與主公有仇,可和李惠義也有仇,再者,共同利益下,他一定會同意的。”
“嗯。”袁紹若有所思說道:“好,先生不愧智謀過人,有先生在,紹可安心。”
對於袁紹的誇獎,沮授還是受用的,不過並不得意,因為這個辦法,也是無奈之舉。
去向別人求援,那肯定要看臉色,還要付出一些,要不是先前那戰,自己沒有看頗徐庶之計,也不會導致如此大敗。
可徐庶那樣用兵,根本是聞所未聞,就算沮授智力近妖,也不可能猜出。
話不多說,沮授袁紹兩人商量出一線生機,心中不安也緩了許多,開始派人前往徐州,讓他們派人前來接應。
徐州留守的袁譚得知消息,心中當即產生擔憂,不為別的,就因為袁紹回來了。
按照時間來算,此時回來,那麼就等於大敗而歸,這個若是泄露出去,恐怕徐州將是一片混亂,人心惶惶。
袁譚思考片刻,決定暫時不通知徐州官員,免得人多口雜,將這個消息泄露,讓有心人得知。
為了掩藏消息,袁譚沒有大張旗鼓,而是自己率領近千兵馬,獨自前去迎接。
從袁譚的舉動來看,可以得出,他已具備一定指揮能力,假以時日,肯定也能有番作為,要知道,那時青州就是他率軍奪下的。
見袁譚一人率軍前來,袁紹誇獎一番,就與他秘密回往城中,將殘留大軍安頓在城外,等待一合適機會,再召進城內。
袁紹回到城中,立刻召集當地官員,讓他們實施宵禁,同時派人嚴密觀察世家動向,生怕在這個關鍵時刻,世家壞了自己好事。
穩定內部事情,袁紹派人前往各諸侯中,請求援兵,至於能否成功借來兵馬,那只有盡人事了。
新野小城,在數個月的恢復下,已顯的繁華無比,街道車水馬龍,這日劉備府上,來了一位客人。
來人進入劉府不久,劉備就召來百忙之中的臂膀陳登,看來是有大事發生。
陳登趕到,見一陌生人,正拘謹的坐着一側,心中不由好奇。“元龍見過主公,不知這位貴客,是何人?”
劉備站起,客氣的介紹起來,得知此人是袁紹派來請求援軍的,陳登臉色一下變冷。
陳登看着來人說道:“請你回去告訴袁紹,當初奪取徐州,可有想過今日,借兵不可能。”
見陳登發火,劉備趕緊上前勸說道:“元龍莫氣,往事已過,還是要看眼前。”
“徐州若被李惠義拿下,我等也是岌岌可危,唇亡齒寒啊,出兵不是不可以,我等坐下好好商議一番,何必大動肝火,這樣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