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請辭
過了好半天,李汝華才回過神來。臉色淡然的問道:“楊大人,李某可是與你有仇?以前曾得罪過你?”
“不曾,”楊漣正色答道:“楊漣曾在大人麾下效力,頗得大人照顧。”
“可是李某行事不端,惹了楊給事中反感?”
“不曾,”楊漣跪在地上,正色答道:“如大人行為不端,楊某早就上疏彈劾,又豈會跪在這裏,懇求大人致仕。”
“可是李某居官昏庸,於國無益。才讓楊大人非要驅逐為快?”
“不,李大人練達勤敏,立朝無黨阿,實為朝廷棟樑之臣。”
“那又為何如此逼迫老夫?”李汝華大怒,戟指罵道:“莫非認為老夫可欺嗎?”
“司徒明鑒,”楊漣叩首道:“楊漣此舉,毫無私心。實為了朝廷大局着想,更是為了司徒身後名啊。”
“是嗎?”李汝華氣急而笑,坐回原座,笑道:“楊大人請起,坐下來給李某好好說道說道,李某又怎麼妨礙了朝廷大局。”說罷,環顧左右,喝道:“來人,撤去這些酒菜。給楊大人上茶,讓老夫靜聽楊大人如何肺腑之言。”
旁邊的雜役家人忙擯住呼吸,躡手躡腳的上前伺候,把那些翻了的桌子椅子撤去,給兩位大人送上清茶……
楊漣輕啜了口茶水,潤了潤嗓子,才開口言道:“這財權歸一、戶部專理,卻為良策。對解決朝廷財力匱乏,實為良方。可如此一來,大司徒卻得罪了朝廷上下。宮內宮外,無不以驅逐大人為要務。大司徒如今如在火上,稍不留意,必將粉身碎骨。何不及早抽身,脫此困局?”
李汝華為官多年,深知得罪了皇帝不可怕,無非是丟官罷職。可得罪了同僚,卻要舉步維艱,甚至難保身後事,為此更是小心謹慎。如今,自己確實冤枉之極,只因當日一時僥倖,不曾推卻皇上戶部專理財政之舉,卻讓自己落到如此地步……。李汝華不易察覺的嘆了口氣,外邊彈劾自己的奏章越來越多了。
“楊大人,”李汝華小心應對,只因為面前坐的是清流領袖。如得罪了清流,勢必會讓自己名敗身裂、遺臭萬年。小心籌好言辭,問道:“當日內閣突然召集七卿,言及戶部專理財政之事。李某以為,如此可節制內廷財政,使其有所約束,才不曾推卻。這本是一心為國之舉,為何卻得眾人責難?”
“司徒有所不知,”見李汝華鬆口,楊漣想起自己目的,忙解釋道:“司徒只是為君父代過而已,那些小人或因自身權利受損,或羨慕司徒權力大增,實蠅營狗苟之輩,不足道哉。但……”
楊漣住口,環顧左右。李汝華會意,忙命眾人退下……
見四下無人,楊漣才繼續言道:“那些蠅營狗苟之輩,實逃不過朝中正人之眼。大司徒但請安坐,必定會有正義之輩上疏維護。但不知司徒可曾發覺,大內意向甚為可疑。”
李汝華的心猛地一沉,連忙問道:“願聞其詳。”
不想,楊漣卻又賣起了關子,問道:“聖上登基已有月余,司徒以為聖上行事如何?”
李汝華一愣,心中有些責怪,如此就交淺言深了。便含糊道:“聖上天資聰穎,亦心懷黎民。假以時日,必為有道明君。”
“司徒所言甚是。”楊漣也知道自己問的有些唐突,李汝華心中有疑。便順着李汝華的話向下講,“聖上一心向正,欲做個聖主明君。但畢竟年幼,雖好學不倦,但行事尚顯急躁,正需我正氣之輩出面匡扶,才不致受姦邪小人蒙蔽。”
李汝華點頭應是,心中卻在不停思索,這楊漣到底是何目的……
見經過一系列鋪墊,楊漣覺得李汝華已經有所準備,才爆出了一個猛料。“下官和同僚商議,皆認為聖上猶豫不決,是受了小人蒙蔽,要取消命戶部代管內承運庫的詔書……”
“什麼?”李汝華臉色大變,忙問道:“此事可有憑據?”李汝華明白,一旦內承運庫被收回內廷,自己唯有身敗名裂,為士林唾棄一途……
“聖上不是剛剛下令,讓戶部改制,以適應專理財政之局。怎麼會……”李汝華疑心漸起,看着楊漣笑道:“楊大人莫非在眶我?”
見李汝華生疑,楊漣卻面不改色,答道:“司徒,莫非忘了內承運庫最早的用途?”
“最早的用途?”李汝華一愣,重複道。卻又聽見楊漣接着言道。
“內承運庫原本是存放宮中用度的。如果,內廷在聖上面前進言,說內廷在戶部支取財務不便,仍讓戶部把內廷用度按年存於內承運庫,專供內廷使用,又該當如何?”
“那樣一來,戶部專理財政之事,就成了笑談了。”李汝華諾諾自語道,卻又提起聲音,搖頭不信,“聖上聖明,絕不會如此行事。”心中卻暗自猜疑,真的不會嗎?不由得一聲長嘆……
“但戶部目前卻有八個侍郎,”楊漣話鋒一轉,卻又提起當前政局來。“皇上曾有三年不動輔政大臣之言,但可以肯定,三年後,朝局必定大變,這些侍郎會更進一步。”說罷,楊漣不再言語,只看着李汝華不語。
李汝華心裏打了個突兒,這才明白自己處境的險惡。自己身為戶部尚書,這八個侍郎最少能安排一半,如此卻犯了眾人忌諱。而戶部專理財政,卻得罪了戶部外的所有人。如此內外交困,怕是皇上也容自己不得。不由得一聲長嘆,心中暗道,‘還是儘早抽身為好’……
李汝華主意已定,便把一切榮辱放下。站起身來,卻對着楊漣深深一禮,言道:“謹受教。”……
次日,李汝華上疏,稱自己年事已高,如今體弱多病,精力不足,面對當前局勢,實在有心無力。懇請皇上,准許致仕。
奏章上還言道,戶部專理財政,是定國良策。請皇上不要受小人左右,務必要堅定此策。才能擺脫當前困境,為賑災、平定建虜籌集資金。
此奏章一上,朝中輿論為之一變,皆交口稱讚李大人不戀棧位,實為人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