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去大同,打他娘的!
“大家不必驚慌。林英身為大同守將,卻擅離職守,盛庸已按軍法將其處斬!”盛庸抓着林英的首級,高聲道:“這就是臨陣退縮,藐視國法的下場!還請王爺與諸位將軍給末將做個見證。”
“退下,退下!”晉王哪裏還不清楚盛庸的意思,他強自鎮定,喝退身前的護衛軍,強顏蕭笑:“將軍殺得好,殺得好。林賊擅離職守、臨陣退縮、妖言惑眾,罪該萬死。”
“王爺。”盛庸上前一步,湊到晉王身前,低聲道:“王爺萬萬不可走,王爺一走,大同必失,山丨西必失!”
“可草原人勢大,五十萬大軍啊,這如何抵擋?”晉王帶着哭腔低聲央求道:“本王將一應軍、政權都交給將軍,將軍讓本王走吧。”
“王爺要去哪裏?又能去哪裏?去南京?王爺可想過太子盛怒、陛下龍威!?”
晉王想到南逃之後,將要面對的後果,心中也是一顫。
盛庸沉聲道:“王爺不要聽信那林英的胡言,這個腐儒被嚇破了膽,怎麼可能有五十萬大軍?東廠已經再三確認過,大同城外的草原軍隊最多只有五六萬人,這麼點人,別說太丨原城,大同守軍就能將他們徹底擊敗。”
“只有五六萬人?”晉王忙問道:“東廠的情報可否給本王一觀?”
盛庸身後的鐘老三上前一步,拿出東廠的腰牌,微笑見禮:“下官鍾老三拜見王爺。”
自有見過鍾老三的護衛軍官上前與晉王耳語一番,晉王驚慌的心這才稍稍定了下來。
盛庸繼續道:“王爺,大同城外的這支草原人也只是先鋒軍而已,阿魯台的主力正在喜峰口外與太子殿下對峙。”
晉王聽得大同外邊的只是一支偏師,終於長長地鬆了口氣,盛庸趁熱打鐵:“太原城中有軍民數十萬,糧草充沛;大同城中也有數萬精銳邊軍,後邊的雁門關也是軍械充足,城池堅固,我們只要軍民一心,不僅可以守住,更有可能打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太子殿下若是得到王爺的捷報,想來……”
“想來,紀綱一事,也就揭過去了!”晉王終於被說服,他下了馬車,挽着盛庸的手,有些慚愧地道:“本王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陣仗,被林賊一誆騙,亂了方寸,失態了,失態了。多謝盛將軍勸阻,否則本王真的無法向天下人交代。本王不擅長軍陣之事,一切都交託將軍了。”
盛庸笑道:“王爺過謙了,還是王爺統領全局,末將只是協助王爺,執行王爺的命令,替王爺跑腿,僅此而已。”
晉王低聲道:“還請將軍在太子面前為本王美言,本王確是受到林英的誆騙,實無不忠之心。”
“東廠到時定會將王爺的抗敵英姿如實向殿下稟報。”
盛庸這番操作軟硬兼施。我盛庸雖能全權處理山丨西抗敵之事,但我也不能讓你這個晉王沒有面子,名義上還是你來領導,有功勞也算你晉王府一份,臉面也都給你保存了;但你若再鬧出么蛾子,不顧全大局,下面那些沒說的話,我盛庸怕也要做上一做。
晉王暗暗感激,欣然道:“那請將軍指教,本王現在該怎麼辦?”
“現在王爺應該出面穩定軍心,穩定民心,請王爺隨末將前往城樓安撫眾人。”
……
太原各城門的守軍沒有得到指令前,俱都謹守城門,數萬人擁擠在南門處,亂城一團,哀求、叫罵之聲響一片,這時,城樓上鼓聲轟隆,鼓聲震天,震住了城下的騷亂,只見盛庸與一眾將領簇擁着一身戎裝的晉王出現在城頭,城下的百姓見晉王並沒有逃走,心中也就燃起了希望,慢慢砂平靜了下來,他們仰頭望着這位年輕的親王以及他身後的一眾將領。
晉王上前一步高聲道:“大同城外的草原人只有不到五萬人,他們善於野戰,不善攻城,想攻打大同,無異於痴人說夢!我太丨原城有軍民數十餘萬,士兵勇猛,百姓忠義,更兼糧食軍械充足,身後還有朝廷的鼎立支持,何懼賊寇!?本王是大明親王尚且不懼,你們又有什麼好怕的!?”
他聲音高亢,傳播甚遠,不少擁堵在門口的百姓都羞愧地低下了頭,晉王見盛庸教他說的話果然有用,信心大增,又高聲喊道:“草原賊寇來的正好!本王已決定親赴大同,陣前督戰,讓他們嘗嘗山丨西個都(拳頭)的厲害!打他娘的!”
“去大同,打他娘的!”
將士們一齊揮舞着刀槍高聲吶喊,氣勢如虹,城樓下的百姓也都受了感染,跟着高喊起來:“去大同,打他娘的!”
“去大同,打他娘的!”
太原城外城門轟然打開,十餘萬軍民在晉王與盛庸這個新任都指揮使的率領下前往大同。
……
阿台在應昌和榆木川相繼得手后,與和台吉兵分兩路在塞外劫掠那些歸附大明的各族部落,當補給充足之後,二人再度合兵一處,合兵攻打大同。
大同原本有四萬精銳邊軍,但主將林英臨陣脫逃后,各處兵營之中也陸續出現了逃兵,不少兵營更是成為空營。
這種大規模逃兵事件產生,仍是林英平日裏的宣傳之故。這林英一心念着建文皇帝朱允炆,對於朱柏的登基,他是不承認的,這也導致大同守軍對建業朝廷不信任、心懷戒懼。林英一逃,以為被放棄的他們,哪裏還有守城的心思?出逃也就順理成章了。
潛伏於城中的草原姦細也馬上將這一消息傳了出去,得知此訊的阿台大喜過望,馬上發動了總攻!數萬人驅趕着數千各族俘排列在大同城外的曠野中,阿台的情緒興奮到了極點,他目光中充滿了惡狼一般的渴望,只要攻大同城中,城裏的女人和財物都將歸他阿台所有!
但他們的進攻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大同不同於開平、應昌、榆木川這三處塞外的軍事壁壘,大同的身後就是家!大同守軍雖軍心不穩,但各州各縣卻不缺乏有血性的官員、青壯,他們紛紛自發地組織起隊伍援助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