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異星求生 第十章 蘇乙己釗

第一卷 異星求生 第十章 蘇乙己釗

3個小時后,天狼星號的逐漸減速使得飛船被行星引力所捕獲,成功進入了稻草星的環繞軌道。飛船現在處於計算出的一個臨界軌道,隨時可以通過加速從而超越稻草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脫離行星引力有效範圍。

而蘇釗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主機的探測功能初步收集一些行星的重要參數,判斷能否滿足自己的生存條件,再確定是否降低軌道高度,去收集更加詳細的行星表面數據,而現在因為稻草星達到4500km的大氣層上界高度,還無法有效獲取行星表面圖像數據。

“主機,保持當前軌道,分析行星大氣層數據,生成大氣分析報告給我。”

“大氣數據收集中,實時分析中……光譜數據探測完成,大氣結構分層中……分析報告已完成”

艦載主機通過光學探測器以及光譜分析儀等行星探測設備收集的數據完成了當前可觀測大氣的初步分析,給出了一個分析報告。

“逸散層氣體構成如下……顆粒物成分表如下……”隨後的是熱誠層,中間層,平流層和對流層數據,最後兩個大氣層因為觀測距離過遠,給出的數據誤差值比較大,只能給出參考價值。報告上的數據顯示該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氣,二氧化碳,甲烷,氧氣,二氧化硫和其他微量氣體,固體顆粒物的光譜數據顯示的行星活動水平較為平穩。

而溫度探測器給出的數據給了蘇釗很大信心;“當前已遙感探測區域溫度均值為263K,以下是溫度變化曲線……登陸條件判定需要更長觀測周期。”

在看到溫度數據后,蘇釗果斷下達了指令。“主機,生成變軌任務,變軌目標,當前行星靜止軌道。”

“任務已生成,正在計算當前行星同步軌道中……軌道數據計算完成,變軌方案已生成……燃料消耗優化方案已載入。當前方案預計抵達時間為47小時”

“主機,以當前方案燃料消耗量為基準,以0.1%為刻度,生成100%至150%區間內的變軌方案,擬合燃料消耗和時時間節省效率曲線給出一個最優解”

“指令已接受,RG0144公式組合載入中……變軌方案模擬中,燃料消耗為當前方案137.4%時,取得最優結果,該結果變軌方案預計用時為23小時47分,詳細曲線已生成”

蘇釗看着計算曲線滿意的點頭,自己豐富的數學功底此時展現了出來。畢竟是領航員,各種數學計算公式還是信手拈來的。

主要因為蘇釗第一次駕駛天狼星號進行行星入軌動作,很多軌道計算主機的方案公式代碼還不是很熟悉,不能做到直接用主機自帶的公式組計算想要的數據。

“哼,要是以前的三叉戟號,我眯着眼都能靠報代碼指令完成軌道計算”

“主機,採用優化方案,變軌指令確認。”

“變軌任務已更新,預計抵達當前軌道近地點時間:12小時23分鐘14秒”

本來天狼星號作為極其先進的聯邦星艦,通用的行星登陸模式是脫離曲速空間后,順應恆星引力軌道常規航行抵達需要登陸行星的拉格朗日平衡點附近,順着平衡軌道直接切進行星引力圈。

這個過程中飛船速度調整在目的行星的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之間,通過加速或者加速抵達行星有效引力範圍內並匹配軌道速度。之後就是保持自身規道等待行星登陸許可,到達軌道近地點之後猛的踩一腳剎車,不是,減速,依靠行星向心引力接近地表。

同一時間運用曲速引擎超空泡裝置的一項功能,形成包裹船的封閉性電磁力場,與行星磁場相斥,起到在行星地表抵消重力的功能。與減速推進器共同作用,就能以一種緩慢的速度穿透大氣層,同時在行星近地大氣層內比較輕鬆的飛行,而不用去考慮什麼破空氣動力學。

但是很苦逼的,天狼星號先是壞了曲速引擎,還好脫離低點就在恆星系內,飛船還保持着比較高的初速度,但就這樣也是不得不用比較原始的變軌變軌再變軌來在恆星系內蠕動。

漫長的飛行時間大部分是在軌道上運行等待變軌窗口期。每次還要損失軌向速度進入內層軌道,說實話這段漫長的變軌飛行期蘇釗的內心其實是崩潰的。除了在領航員學習期間上星體軌道,自打從上星艦實習起就沒遭過這罪。

現在行星就在眼前,自己還要眼巴巴的等近地點和一次次的變軌,蘇釗現在聽到變軌兩個字就煩躁。

要是擱以前都不等的,直接一頭扎進行星大氣層里再踩剎車和全功率開力場就完事了,富裕,不差這點燃料和電費。不對,有聚變反應爐之後基本沒電費這個詞了,應該說聚變原料。

只不過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雖然蘇釗自本人一向比較摳搜,阿不,是節約,但他們這一伙人的大手大腳報應到了頭上來。如今飛船的每一點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也只能咬着牙忍着這20多小時的時間。等待飛船漸近行星同步軌道,更好的觀測行星數據。

“主機,估算從同步軌道登陸行星地表的燃料消耗最低值”

“計算同步軌道飛船預停留坐標中……規劃登陸飛行路線中……正在計算數據;預計消耗:常規燃料3.25%,聚變原料1.31%”聽到主機數據彙報蘇釗有點心疼,因為這顆行星引力加速度比較高的原因,雖然地表漸近的減速動作燃料消耗比例跟平時在在老家登陸差不多,但是天狼星號的燃料容量比原來的三叉戟號高了60%左右,也就是說……

“血虧啊,登陸個行星要這麼多燃料,這是要我的命啊!”

蘇釗看着飛船現有的各項資源數據,打起了歪腦筋。

“反物質還有這麼多,封閉磁場裝置在全功率下是靠反物質爐供能的,開全功率磁場還能更好的減速,現在反物質也用不上,不如就用全功率磁場減速把。”

“主機,模擬磁場裝置全功運行的登陸方案燃料消耗”

“方案模擬中;燃料消耗:常規燃料1.16%,聚變原料3.11,反物質:0.19%”

“指令警告,違反CAS4454安全條例,行星磁場內全功展開封閉閉磁場。該操作可能會引發行星磁場大規模紊亂,嚴重影響行星地表生態環境。”

警告不警告什麼的,蘇釗倒是不在乎,反正稻草星也沒人,啊不是外星生物告自己,觀測這麼久也沒有檢測到什麼科技衛星什麼的。只不過成倍增加的聚變原料消耗讓自己納兒了悶。

“主機,為什麼聚變原料消耗增加這麼多?不是開反物質爐了嗎?”

“開啟反物質爐湮沒反應需要滿足約束力場展開裝置和散熱系統全功運行的電力要求,因此聚變原料消耗上升。”得,這又是蘇釗不知道的知識點。他趕緊查閱資料,找到反物質爐的運行說明,想要搞清楚反物質反應爐到底是怎麼工作的。

原理很簡單,就是正反物質粒子對撞進行湮沒反應,釋放出大量的高能形態光子。

這裏有個小知識點,光子也叫光量子,是一種出純能量的能量結構單位,並不是一種物質粒子,其只具有相對論質量而且在量子力學定義為靜止質量為0。而是正是因為光子的純能量特性,它運動速度恆定為光速,也不會受到引力的束縛。光子被基本物質粒子吸收或釋放的過程就是能量的轉移,光子能量傳遞轉移的過程在宏觀上就是熱傳導,而熱量定義也就理所當然的是光子轉移的能量值。

具體的微觀領域研究在聯邦科學裏已經十分先進,蘇釗面對詳細資料看都看不懂,

而反物質爐利用全反射物質製成的反應腔體和內部的多層玻璃態物質折射結構,然後用光線路徑學原理計算結構排列和反射軌道,實現了高能光子的路線偏轉,也就是能量的指向性轉移功能。

而因為湮沒反應的理論狀態和實際狀態的差別,理論上全反射物的光反射率為和玻璃態物質的透光率都是1,然而是個實際不可能達到的極限值,依然會因為光子和內部組成粒子的解除而吸收能量導致升溫;這需要以氦8超流體為熱傳導介質的複雜散熱系統進行結構散熱。

反應過程中因為投料的精確度還會有被衝擊的帶電的正物質粒子獲得動能進行逃逸,所以還需要內部磁約束力場去偏轉軌跡。

單個反應腔體內部也因此在投料時要保證物質粒子已經偏轉排出,所以反應是間斷進行的,這會導致輸出功率不穩定,這就要求一組反應爐要有兩個以上的反應腔體交替運行來保證功率的持續穩定輸出。

考慮到效能比有着功率—體積最優曲線,再加上材料學極限,反射極限,導熱極限,透光極限等各種宏觀條件的限制,還有反物質投放的技術難題,聯邦科技經過多年的技術探索與實踐製造出了如今的標準反應單元,也以此為基準,優化出了多套久經實踐考驗的成熟機組方案,曲速引擎設計時想要提高反物質爐最高功率也就變成了簡單的加法。

天狼星號所搭載的是聯邦第7代S級一體式反物質反應爐機組,由3標準單元構成。S級代表特供小型星艦,其體積,功率和價格都極其符合200米以下小型星艦曲速航行的需求。

屬於聯邦經典暢銷款之一。

……

蘇釗看完資料,雖然被資料晃的雲繞霧裏,頭昏腦漲的,但憑藉多年堅持閱讀長篇小說的深厚文學功底還是大致明白了能耗增加的原因。

“原來反物質機組冷啟動時需要巨大的瞬時功率,聚變機組這時候需要進入處於高功狀態從而消耗了更多的燃料;而進入常態運轉后機組可以自發電維持運行,原來如此……不過我還是要吐槽下寫資料的人,怎麼寫的凈不是人話,我這個機械天才都看不太懂,要是有評分系統我一定要給個差評!”

“差評!~”蘇釗發著牢騷,選擇去插管營養液放鬆一下。

他吸着自己從供氣管道打了二氧化碳,又加了葡萄糖溶液的加料氣泡水飄在在了艦長室的豪華大床上。雖然體內高能電池還有98%,還是選擇插上了供電線纜,思索着人生。

……

“抵達當前軌道近地點1h倒計時,請指揮官確定變軌方案。”

“我就說我是不是忘了什麼事,主機,確定!”

“我再也不想聽到變軌這兩個字啦!”

最後便是一段以我愛你開頭的佶屈聱牙,晦澀難懂的話語,整個艦長室內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智械傳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智械傳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 異星求生 第十章 蘇乙己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