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商人謀划
嶺南的百姓們熱情非常高漲,尤其是見到來自各地的工匠們全都到嶺南來,他們很清楚這些工匠都是為了幫忙建設嶺南而來,對他們的態度都特別的好。
幽州的商人走到哪裏都能夠將生意做到哪裏,帶來的施工隊以最快的時間投入工作中。
還有帶來的一些人才主要就是幫助嶺南發展商業,工業區的地方都已經規劃出來。
凡事到嶺南投資的可以直接跟城守府進行交接,只要符合發展要求審批都是非常快的。
嶺南城守府的辦事效率是非常高的,賀必達管理的非常到位,不管是誰都不能阻礙商業發展。
工人們吃穿用度都是需要解決的,商人們來到嶺南后將這邊的情況了解的非常詳細。
很多商人派出了很多人做事情,碼頭,城市規劃,百姓們的生活需求都進行了充足的調查。
尤其是對城守府採購方面是下了更多功夫的。
每天要提供很多吃食給駐守的士兵,還有城守府下設的工坊的採購都是通過城守府來全面協調的。
商人們了解了採購的清單,每天採購的食品用眼睛看都能知道具體有什麼。
這才是商人們要知道的。
派出的人全都是精明能幹之輩,將情況了解的相當清楚,就拿蔬菜來說都是來自城守府下設農莊專門提供的。
幾個提供蔬菜的農莊都打探的清清楚楚的。
嶺南的基礎建設才開始,商人們的居住環境很是一般,普通的房子並沒有多大,能夠有這樣的房子也是讓工人們趕工才建造完成的。
基本上商人們的情況都差不多,沒有誰比誰更好之說。
商人們碰頭后決定商量嶺南發展的事情,現在他們就要謀划商業投資,雖然盈利回本需要很長時間但這個時候不投資以後投資成本會加大。
可能就不是他們能夠佔得先機。
“目前的情況來看,先發展集市更穩妥,城外的百姓們需要衣食住行正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張掌柜說的沒錯,但是郊外的棚戶區是臨時居住地,可能登上一兩年的時間就會拆除,到時候集市要如何?”
“還不夠折騰的呢。”
“趙掌柜說的有道理,要建設集市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在城外申請一塊地方經營,可為長久生意。”
商人們談的事情三句離不開投資,大商人現在都是這樣做生意的,他們手上有資金投資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看短期收益。
而大額投資都是要有發展空間的,就不一定是短期投資,比如建設集市就是一大工程。
未來集市成立裏面經營的商人會有千八百人,如此規模將會是嶺南最大的集市。
他們要付出的可不僅僅是金錢,建設,更多的是供貨渠道。
其中涉及到的事情方方面面,沒有幾十萬貫投入是做不起來這些生意的。
想要靠吸引商家做生意是不現實的,除非嶺南的工坊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行。
目前工坊的投資是商人們都比較看好的,為此他們願意出更多的錢,但也不影響他們自己發展項目,比如建造集市做交易市場。
商人們想的是進肯能去擴展經營項目。
“建設集市的事情我李家加入。”
“算上張某一個。”
“我趙家雖然比不上諸位的產業,但是投資幾萬貫的話還是能夠拿得出來的。”
商人們有豪氣的,有內斂的,有低調的,總是不管他們怎麼樣對集市都很感興趣都願意出錢投資。
這些商人已經晉陞為資本投入,他們的財力是能夠帶動嶺南的商業發展起來的。
每個商人都有自己的辦事渠道,就像城守府採購清單的事情,可不是幾個商人在調查。
是有很多商人都看中了這個生意,想要成為供貨商。
要說他們剛到嶺南什麼都沒有怎麼能夠做供應商,其實對於有錢人來說並不難。
缺什麼就買什麼,種植蔬菜的農莊,提供海鮮的漁船,他們只要確定能夠有利就能夠發揮出商人的熱情。
很多商人已經開始做準備了,建設養殖場,發展種植業,還有投資漁船進行捕撈。
他們對這些小事都是不值一提的,畢竟都是可以自家投入做的事情就沒有必要拿出來說,這樣會顯得他們沒有本事。
比如集市的事情就是需要好多家渠道才能夠實現的。
商人們在計劃他們的賺錢大計,李德也在對嶺南的建設做着計劃。
施工隊已經來到嶺南,按照現在的施工規模來看預計第一批居住的防能夠在一個月之內建設大半。
先解決農戶的居住問題,他們需要的防務都是建在田間不遠的地方,規劃出來后比價好施工。
再有能夠保證他們的居住條件也能讓他們更好的管理開墾的土地,事情需要一點點的解決,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
李德的心態非常穩,沒有在建設的事情上着急,動用數十萬百姓進行勞作。
長期的建設對百姓們的影響很大,更是在讓城守府承擔大部分的投資風險。
李德已經在改變這樣的事情,畢竟當初建設幽州的時候就是什麼都沒有,需要快速發展勢力對很多事情都做得着急了些。
現在不用這般着急,只需要穩步發展就可以。
最後來的施工隊是幽州城守府下設的建設隊伍,人數達到了八千人,工程隊擅長建設公路,建設房屋與一些大型的建設項目。
他們來的這麼晚主要是因為運輸大量的汽車等施工工具。
鄭家的商船將人運輸過來,而汽車車隊則是一路開過來的,各種工程車輛有三十輛,重型貨車有五十輛。
其中有三十輛重型貨車主要是負責運輸貨物的,他們來的時候就從幽州攜帶了大量的物資過來。
這些物資都是為李德提供的,其中包括很多工匠幾他們需的設備。
嶺南想要發展起來,先進的技術必須要有,從幽州調配些技術骨幹過來就是想要在幽州發展工業。
目前幽州的鐵匠工坊規模已經很大了,再發展下去空間段時間無法提升業績,將一些工匠調派到嶺南就是想趁着發展的時候從零基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