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友人蹤
步出臨淵寺山門,千瞳與即墨濡二人相伴走向寺東的菜園子,一路上鮮見禮佛人士上山。
即墨濡不禁疑惑,問向千瞳:“師兄,你當年住在此地時,也無人前來禮佛嗎?”
千瞳想了想,答道:”是,臨淵寺乃是佛域重地,司掌全域佛門,尋常信徒大多繞着境內其他小寺廟建居,臨淵峰上只此寺院一座,再無人居。“
即墨濡聽后,不免在心中與道鎮對比。道鎮說是鎮,但勢力覆蓋面積遠超鎮子的範疇,自南岩峰起,境內有三十六座巨峰,七十二所道觀,還只是算上大道觀,隱於山間的還有諸多小觀不計其數。
相較於寬闊平坦的佛寺前的大道,在道鎮內若想前往拜謁,須走上十幾里崎嶇難行的山路,以證其心。
“仙與佛,總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吶,”千瞳談道,“仙者,長期修行,也未必能成,修行越深,突破愈難;佛者,一朝得悟,便立地成佛,修行長短,難判程度。”
似乎是想到了什麼,千瞳感慨道:“佛與魔,一線之隔。”
再行數十步,一片開闊的園地引入眼帘,四五名僧人或挑着扁擔,或扛着鋤頭,在菜地里忙活。即墨濡發現在園地的另一頭居然圈養着幾頭豬,笑道:“你看,連臨淵寺的和尚都要吃葷了。”
千瞳隨手摘了兩根黃瓜,用真元洗凈,遞給即墨濡,一邊吃一邊說:“吃葷算什麼,藏經閣的下面便是酒窖,有道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方才我們在寮房裏看到的那二人不也在偷吃烤肉?“話鋒一轉,千瞳又言:”不過這豬卻不是用來吃的,只是來供肥料的。“
“佛門如此,也是不過如此。”即墨濡有些惋惜,惋惜這個江湖。
此時,一個二十齣頭的和尚看見二人,放下手中的工作,一溜煙地小跑過來,盯着千瞳,瞧了一陣子,才驚呼道:“果然是明白師弟!你怎的回寺了?幾年不見,師弟竟然還領了一位女施主回來。”
原來此人就是明覺,當年他負責照看臨淵寺的大門,並發現了尚在襁褓的千瞳。一晃十多年,二人再次聚首,感慨良多。
明覺突然站正,對着即墨濡做了一個佛禮,說道:”想必女施主便是那位道鎮不世出的奇才,今日一見,果真不同凡響,小僧有禮了。“
即墨濡受此一贊,躬身回禮,”多謝師傅謬讚,即墨濡回禮。“
千瞳見此情形,不知所以,問道:”明覺師兄,你何時變得如此客套?不像往日啊,還有我記得你當初可是戒律院弟子,今日如何成了一個看菜園的弟子?“
明覺笑道:”離了那是非之處倒也幸事,此外與青草蟲蛾眾生為伴,朝而起,暮而息,與大地相親,感悟佛理,此處佳宜。“
千瞳輕笑一聲,說道:”哈,原來如此,難為你了。“
明覺領着二人,繞過菜園,竟是來到了一棵粗大的梧桐樹下。
千瞳覺着這樹有些熟悉,不待問出口,明覺便說:“沒錯,這是你小時候經常躺的那棵樹。幾年前亓家給寺里捐了一座佛堂,上面便將此樹挪至這裏。”
“關於方丈,還請師弟節哀。“
”倒也沒什麼可悲的,年紀到了,自然會走,天地萬法,自生而滅,皆是如此,傷春悲秋,此非人願。“千瞳雖說看得格外明白,言辭間依舊不免有些傷心。
隨後千瞳與即墨濡在明覺住處吃了頓齋飯,講了講在道鎮的幾年生活,便拜別明覺回山了。
不過臨走前明覺叮囑千瞳切莫再回寺里,千瞳追問時他卻不肯再說些什麼了。
等到二人回山,已經時第二日上午。
山門一如既往,依舊有幾名守門弟子站在山路上。他們見了二人紛紛行禮,惹得千瞳一身不自在,要知道在平時也只有即墨濡才有此待遇,因為自己和尚出身,半路學道,哪怕武功排得上號卻也難以服眾。
“沫濡,你說山裡是不是出什麼事了?”千瞳在即墨濡耳邊悄聲問道。
“不會。”
“那他們這是怎麼回事?“
”正常。“
”不正常啊。“千瞳依舊不解,不過即墨濡已然不在回答這個問題,無視眾弟子上山去了。
······
待上了峰頂,行至宮門前,兩名護門弟子也如同守門弟子一般向二人躬身行禮。這次千瞳不再驚疑,與即墨濡一同走進了宮內。
一進宮,就傳來了即墨侯憤憤不平的聲音:“師兄,此等大事豈能讓那個毛頭小子去,若是沫濡便也罷了,他何德何能!”
“哎,你哪來的這麼大火氣,外面都說練什麼功成什麼樣的人,我以前不信,現在看你這模樣,還覺得這話有幾分道理。”習望山看了眼從外面進來的兩人,反譏道。
“師兄我告訴你,事關重大,這不僅是你的事,更是全道鎮的事,他現在連把劍都沒有,他去幹什麼?你莫不是老糊塗了!”
同為修道人,可偏偏即墨侯的脾氣臭到天下皆知,對自己的師兄都是如此無禮,可見一斑。
也不知是習望山煩了還是怒了,端起了掌教的威嚴,喝道:”放肆!“
聲如洪鐘,氣震神庭。
受此一喝,即墨侯只得告退,臨走時不忘惡狠狠地瞪了千瞳一眼。
而千瞳自然是毫不在意,只是同即墨濡一同上前回復掌教祭拜臨淵寺住持一行的見聞。
聽完后,習望山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知道了,隨後便問千瞳身上地傷是否無礙。
千瞳回話無礙,習望山哈哈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張狹長的紙條遞給二人。
這紙條正是道鎮下轄的館驛傳信信鴿綁腿上的紙條,而它又出現在掌教手中,想必是件大事。
即墨濡接過紙條,打開一讀,細眉微蹙,千瞳見狀接過紙條一看,臉色也是一變。
“思陽現蹤,南人同行,往複林間,速派增援。”
紙條的背面寫着”錢塘“二字,想來應該是錢塘縣的客棧發現了掌教之子的蹤跡,發文求援。
習望山卻是不急,又說了另一個話題:“要你們看的不止是這個信息,當地的掌柜還發來一份劍圖。”
這時,從宮外又有二人進來,原來是五師兄方同和三師兄昊傑。
千瞳與即墨濡見之行禮,方同和昊傑還禮並言:“小師弟與神女不必拘禮。”
“正好你們來了,”習望山從袖袍中又拿出一張紙條,上面繪着只漆黑的小劍,說道:“這就是你們四人的任務,前往錢塘,救回思陽,並探知墨劍的埋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