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章:曹叡之痛
隨着一批批新兵的補充,魏國軍隊不只是在數量上和後備上佔據優勢。
在質量上也越來越接近諸葛亮親自調教的蜀軍。
不過,北伐面對的主要敵人卻並不是司馬懿。
諸葛亮的一系列北伐中,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在和曹真的鏖戰。
街亭之戰,演義中為了凸顯司馬懿,所以就淡化了曹真和張合的作用。
但是,事實上,司馬懿卻並沒有參加這場戰爭。
整個魏蜀對壘的過程中曹真和諸葛亮的對決是主要內容。
連續幾個來回都算是互有勝負。
直到曹真病死之後司馬懿才成為了魏國在西面的主帥。
但是,初登帥位的司馬懿並不以國家為重,借諸葛亮之手害死了張合。
並以張合的死告誡其他魏將應當以逸待勞,堅守不出。
自然,這個堅守不出雖然看起來很沒有水平,卻成功的拖死了諸葛亮。
很明顯,司馬懿不會比諸葛亮聰明,但是又確實是壓死諸葛亮的最後一根稻草。
畢竟,諸葛亮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前後也確實幹掉了不少性格迥異的人。
但是,人並沒有無限的精力,殫精竭慮並不一定會有想要的結果。
所以,從魏蜀的一系列戰爭來說,司馬懿成了最終的受益者。
畢竟,曹氏和夏侯氏的所有能征善戰的將軍都在和諸葛亮,陸遜的一系列對壘中檣櫓灰飛煙滅了。
剩下的軍功卓著的老將軍張合也被司馬懿假諸葛亮之手死得不明不白。
隨着老兵漸漸凋零,戰將在外,整個魏國內部也逐漸的發生着變化。
一代新人換舊人,在這一系列事情發生的時候,在洛陽推行新政的司馬氏兄弟則成為了士族的領袖。
由於新政的驕人政績,鍾會鄧艾等魏國青年才俊都成為了司馬懿的門生。
老資格的人中只有楊阜陳群依然活躍在朝廷不停的提出建議。
所以,曹叡才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憂慮。
因為,雖然國家越來越富強,但是皇族中卻再沒有什麼突出的人才,甚至曹操曹丕時代的重臣也一一凋零。
唯一後事評價有點才能的夏侯玄又不那麼對胃口。
作為驕傲的君主,曹叡自然不會勉強自己的體驗來重用夏侯玄。
於是,左顧右盼后,曹叡發現身邊沒有其他人能分擔壓力,只剩下一個司馬懿。
自然,越是這樣,就越讓曹叡感到不安。
畢竟,張合之死別人可能不清楚,但是曹叡卻是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這個時候,卻不能治司馬懿的罪。
畢竟,鍾會鄧艾等人還年輕,朝廷的正常運轉和屯田的繼續推行都離不開司馬懿司馬孚兄弟強大的執行力。
在這個過程中,三個兒子的接連早夭則更是讓曹叡感到痛苦。
於是,到了後面的這些日子自然就開始大興土木新建宮殿了。
畢竟,在古代,這種連續早夭的情況確實是很讓人痛苦的事情。
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所以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長期無子的曹叡就開始找風水寶地來大興土木。
楊阜雖然還是經常勸誡,曹叡卻再不聽從。
於是,楊阜鬱郁不得志辭官病死,與此同時,十幾年改革的壓力加上沒有孩子的打擊也逐漸的拖垮了曹叡的身子。
因為,在改革中,這些爛泥扶不上牆的宗族成了最大的反對勢力,面對這些反對改革的宗族,司馬懿不能也不敢直接操作,所以曹叡都只能自己去抵抗壓力。
但是,整個過程是很艱難的。
畢竟,隨着享樂主義的盛行,宗族只中似乎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分憂。
自然,對於沒有經歷過艱辛的曹氏夏侯氏後代們曹叡也和諸葛亮一樣殫精竭慮。
但是,曹真死後最終也沒能再出現可以分憂的人。
於是,在反覆的“矮子中拔高子”的思考中曹叡最終只好選擇了讓曹真的兒子來站台。
畢竟,長期的改革壓力和面對蜀國吳國的兩線作戰已經讓曹叡的身體接近極限了。
如果再不做出選擇,那麼時間就會自動做出選擇。
而時間自動做出的選擇,往往比主動的選擇更加令人痛苦。
而曹真一直是曹叡最為信任的人,所以,思索再三,曹爽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於是,曹爽就算是站上魏國的頂尖舞台了。
眾所周知,正是這一番操作導致了魏國時代的結束。
不過,曹叡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了,雖然夏侯玄從現在的歷史評價來說是個人才。
但是,在曹叡眼中卻和其他平庸的曹氏宗族沒有區別,此外曹植則早已經先走一步。
看着逐漸凋零的宗族,曹叡不甘的閉上了眼睛。
畢竟,這一生作為改革者,曹叡讓魏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強大的提高。
不過,高強度的工作卻嚴重的透支了曹叡的一切。
終於,到了接近終點的時候,環顧四周,最終卻沒能找到一個真正合適的繼任者。
一旁的司馬懿雖然在手中是最鋒利的一把劍,但是,手中卻沒有其他的劍可以用。之前雖然也曾有過其他的寶劍,但是都已經鏽蝕破碎。
自然,曹叡明白,一旦自己就這麼閉上眼睛,這樣一把無比鋒利的劍很可能就不再受人控制了。
這麼一來,即使任命了曹爽為顧命大臣,曹叡也覺得非常不保險。畢竟,曹爽長期以來的表現也最多就能打個50分。但是,這個時候已然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只能死馬當活馬醫。
曹叡很後悔為什麼之前沒有注意身體,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到了這個時候再也沒有什麼其他的辦法了。
所以,即使曹叡走得很不甘心,但是卻也沒有辦法。
雖然有心要毀滅司馬懿這把可能失控的劍,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曹叡發現自己不能毀了這把劍。
因為,這是大魏僅存的一把劍,連曹叡自己都不敢離開這樣一把利劍。
曹叡不敢想像,如果沒有這樣一把利劍整個魏國會如何。
自然,後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
曹叡死後,魏國的國君也就和漢獻帝的日子差不多了。
由於有宗族的支持,所以曹爽的勢力看起來很強大,連司馬懿都選擇暫避鋒芒裝病不出。
於是,得意忘形的曹爽就站在舞台中央開始了各種滑稽的表演,時間一久,甚至都有了想取代皇位的想法。
畢竟,隨着司馬懿的養病,朝堂之上已經無人敢在曹爽面前大聲說話。
日子太好過了,曹爽終於全然忘記了曹叡的交代,也沒有好好的培養曹叡的接班人曹芳。
自然,最終膨脹的曹爽也迎來了輕敵的代價。
司馬懿絕地反擊關掉了洛陽的城門。
其實,這對於司馬懿來說也是一個險招。
畢竟,手中沒有兵權,控制洛陽已然是司馬懿這個時候的極限。
雖然實權人物鄧艾等人是司馬懿的門生,但是控制洛陽這樣一個事情其實性質是非常惡劣的。
大部分人其實是不太可能支持司馬懿的這番舉動的。
即使已經到了最壞的情況,曹爽如果發出勤王的命令,整個洛陽依然會被圍個幾層,而司馬懿也將死無葬身之地。
但是,長期“無敵”的富貴生活完全摧殘了曹爽的生存本能。。
曹爽並不知道,兵權是自己最後的保障。
在司馬懿的允諾下曹爽就輕易放棄了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