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受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終於宣佈無條件投降。
消息從日本天皇官邸傳到日本全國,又從日本國內傳到了中國。
中央日報社在接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加印了十次報紙,並且用飛機把報紙撒到城市的各個地方。
市民們聽見飛機從天上經過,還以為是日本人的轟炸機。但是當他們看見從飛機上落下來的都是紙片而不是炸彈的時候,送了一口氣。
大家紛紛撿起報紙,只見頭版頭條上寫着七個大字:日本無條件投降!
人群中馬上發出了歡呼聲,緊接着這歡呼聲裏面開始有了哭聲,再接着全都變成了哭聲。
哭,當然不是因為傷心,而是真正的喜極而泣。
多少年了,生活在日本人的統治之下。多少年了,每個人都在夢想着有一天能把日本人趕出中國。
耿雲他們也接到了報紙。很多人看了報紙之後都沒有歡呼,而是眼淚在瞬間無聲地流了出來。這是一種難以訴說的心情。這裏面包括了日日夜夜的不眠不休,還有日日夜夜的堅持,一直堅持到麻木,甚至都覺得一個保家衛國的信念都不足以支撐自己堅持下去了,完全就只是靠着習慣,靠着那殘留的一點若有若無的意志。
這時候看到日本人投降的消息之後,大家心裏面所有的東西又被喚醒了。當初為了趕走日本人發過的那些誓,那些曾經為了打敗日本人所受的那些苦,一瞬間都在眼前浮現了出來,所以,一時間,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有的人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有的人看着天空默默地發獃,有些人則仰天大叫。
耿雲雖然早知道這個結果,但是此時還是被弟兄們的情緒所感染了,眼淚也溢滿了眼眶。姜蔫此時也不再顧及別人的目光,緊緊地抱住了耿雲。
激動的心情持續了十多分鐘,大家情緒開始了轉變,都很想知道到底日本是怎麼投降的,日本那些軍人現在在幹什麼?耿雲這時候也意識到事情還沒有完,他記得日本投降的時候還有很多日本軍人一時間不能接受現實,所以還要進行抵抗,所以這時候要尤其小心,因為這些人肯定會不要命地進行最後的掙扎。
這時候,司令部的傳令兵跑進了耿雲的指揮部,走到耿雲身前,拿出了一個信封,信封上面蓋着司令部的紅章。
耿雲打開信封之後看到裏面是一封關於受降細節的說明書,上面列舉了讓耿雲負責的十幾個日軍據點,還有受降的步驟。從喊話,到繳槍,再到捆綁押送到什麼地方,上面都寫得很清楚。
他命令大家集合起來,然後分成幾個小隊,分別去信裏面交待的幾個日軍據點,去接受投降,如果有遇見不投降堅決抵抗的,一定要保護好附近的百姓。
幾個小隊都領了命令出發了。耿雲和姜蔫則一起帶了一支小隊要去江邊的一處據點。
剛剛走出去沒有多遠,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了槍聲。耿雲立刻帶着人朝着聲音傳來的地方沖了過去。可是剛剛跑了幾步,耿雲突然笑了。那不是槍聲,而是城裏的百姓在放炮慶祝。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笑聲裏帶着無比的輕鬆。
耿雲繼續帶着小隊向江邊進發,一路上老百姓都在歡天喜地地慶祝着。見到耿雲他們都是熱情地上來打招呼。頗有點明星下飛機走出機場被粉絲圍堵的感覺。
耿雲跟大家說自己還要去江邊對日本人進行受降,這時候群眾才讓開一條路,讓耿雲他們離開。但是他們並沒有走開,而是要繼續跟着耿雲親眼看看日本人是怎麼投降的。
耿雲見老百姓們都很高興,也不好拒絕他們,所以只能讓他們跟着自己去,但是跟他們說好了,到了江邊之後一定要在後面不要過去,只能離遠點看着。等日本人繳槍投降之後也不能對日本人動手。
老百姓們雖然不太理解為什麼不能打他們,但是既然耿雲這麼說了,也沒有人敢反對,於是都表示同意。耿雲這才帶着他們向江邊趕去。
江邊的據點有一個炮樓,距離很遠的時候就能看見。耿雲遠遠地看見炮樓下面有幾個日本兵在地上挖着什麼。他想趕快走到跟前去看個究竟。
走到距離將近200米的時候,耿雲就讓老百姓們停下了腳步,自己帶着十幾個人走到了炮樓邊上。
耿雲知道這裏是個小據點,沒有多少人。可是眼前的景象還是有點太慘淡了。一共只有8個人,目測年紀都不到18歲,身高都在一米六一下,瘦不拉幾的。原來日本這時候成年男性也已經不多了,後來征的兵大都是未成年的,甚至最小的只有十三四歲。
這些小兵看見耿雲帶着人走了過來,趕緊放下了手裏的鐵鍬,哆哆嗦嗦地站好,不敢說話。
耿雲看他們的樣子,估計是早就接到了投降的通知,所以都害怕自己要來殺他們。
“你們在挖什麼?”耿雲用日語問最前面的稍微大一點的一個兵。
“報告長官,我們的幾個長官還有幾個戰友,在接到投降命令的時候自殺了,我們正在掩埋屍體!”小兵回答道。
耿雲看他腿哆嗦的厲害,心想這些日本兵雖然年紀小,但是其實都該殺。不過既然宣佈投降了,就不能在殺降了,於是說道:“我是來接受你們投降的,你們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小兵愣了一下,想了一下還真不知道該做什麼。於是結結巴巴地問道:“長......長官,我們該做什麼?”
耿雲覺得又生氣又無奈,這些未成年人,別說打仗,就連最基本的人事都不太明白,就讓軍國主義者給招進了軍隊,這真是特么作孽啊!
“你去讓你的幾個戰友把所有的武器都交到我這裏來,然後用繩子把所有的人雙手反綁在背後!”耿雲說。
“嗨,嗨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