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和事佬
“啊?”
“你這都不曉得嘛!國公爺說是不得聖上看重了,早沒有官做,如今在家養老呢。這不當官能有什麼前程?府里大爺、二爺都是那副樣子……唉,老姐姐,趕明兒我們倆也快被趕出去了,國公府養不起這麼些人了。”
“那……那咱們怎麼辦!”另一個婆子搓着手腳跳起來:“前些日子賣出去的那些小丫頭片子,年紀輕輕地,再去別家府邸也是個活路;可咱們這樣的老不死,能賣個什麼好人家!你快告訴我,你還知道些什麼?”
“這都是命!”對方憤恨道:“給東家出了一輩子力,本還等着去莊子上養老,不想東家這棵大樹要倒!不過呀,我倒知道個好去處。”
“什麼好去處?”
“這你都不曉得?府里大老爺回來了!之前說是要在分家的將軍府里住,如今也不知怎麼了,要回咱們晉國公府住!”
大老爺,就是晉國公的庶出兄長,這些年一直在南疆鎮守、受封二品節度使的。
晉國公府里歷來妻妾不合,嫡庶鬥爭血腥。當初太夫人李氏已經收攏了后宅權柄,處死了得寵的姚夫人,把自己親生的兒子徐冉扶上世子之位,親自撫養的徐淑琴也成了太子妃,府里再也沒有人能踩在她頭上了。這種情勢下,其餘那些庶齣子女的下場可想而知。
幾個庶子相繼夭折,庶女都嫁的不好甚至給人做了妾,然而……這位庶出的大老爺倒是個例外。
他自幼力大無窮,腦子卻不大靈光,聽說到了十歲都不會說人話,李氏和老國公根本是把這人當個傻子養的。老國公對這樣的兒子感到羞恥,李氏更是沒把他放在眼裏,也就任憑他長大成人。後來老國公隨手一揮,將他派去了當時的城防營里做最卑微的士卒,只想讓他這輩子能吃飽飯而已。卻沒想到,這孩子等長到十幾歲時就開竅了,漸漸變得和常人無異不說,還因為力氣大練出了一身出眾的武藝,得到了上峰的賞識。
再後來,城防營奉皇命,分出了一支隊伍去南疆支援戰場,大老爺不知其中利害,懵懵懂懂跟着去了。南疆的戰場比北邊的前線不可同日而語,那個地方有瘴氣,進犯邊境的暹羅國更是擅長用毒,這都不是中原人能抵擋的。幾年下來,幾支隊伍損傷大半,大老爺竟幾次躲過災禍活了下來——據說,這是因為大老爺的身體和常人有些不一樣,一般人受不住的瘴氣,到了大老爺身上竟是無關痛癢。
時也運也命也,大老爺能在南疆活下去,自不必擔心擢升之事。後來他一路順風順水,京城本家見他還真有幾分本事,李氏遂和徐冉商議:家裏在南邊安一個能主事能掌權的人,也是一件好事。兩人見大老爺是個老實本分不逾越的人,便時不時地提攜他一把。
大老爺就在十多年後坐上了二品節度使的位置。
也不知這大老爺是聰明還是蠢,他這麼多年一次都沒回過京城,既不來拜見本家,也不喜歡接受本家的幫襯。唯有每年收的暹羅的貢品浩浩蕩蕩地運回本家孝敬,本家有軍令下來要發兵的時候,也絕不推諉。
就像一個盡忠職守的外人。
如今終於回來了,時隔二十年,他再次踏上了京城的土地。
“大老爺要回來住?這怎麼可能!”那婆子哂笑:“咱們國公府的規矩你是知道的!這庶出的主子分家到外頭去,就是凍死餓死,也再不能回本家的!再則,咱們太夫人一貫不喜歡這些庶出旁支,怎麼會讓大老爺回來住!”
“你連這個都不懂?”另一個婆子面露鄙夷:“大老爺是什麼身份,當朝二品大員,封疆大吏,和那些沒出息的庶子能比嗎!更遑論,我們國公爺已在府里養老,榮大爺犯了罪過被革職,敏二爺更沒個一官半職,這大老爺就是府里唯一做官的!說個不中聽的,現在怕是咱們國公爺指望着大老爺呢!”
“此話當真?國公爺畢竟是太後娘娘的親弟弟……”
“大老爺不也是太後娘娘的弟弟?只看誰有能耐,便是庶出的弟弟也是一樣的。”
那另一個婆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那……大老爺跟前可不是好去處了?”她欣喜道:“日後這國公府里當家作主的怕是大老爺了!”
“那可不。唉,只是大老爺為人有些古怪。大房一家十幾口人回來也有好幾日了,明面上竟沒什麼消息,我這還是託了人打聽出來的!這既然要回來,又是衣錦還鄉,可不該敲鑼打鼓地么?還有……大老爺原本是和那,那安王殿下走的近的!”
“什麼?安王?!”
自徐策被趕出家門,晉國公府里上下都不準再提及了,這安王的名頭,無疑是國公府里的忌諱。
“對呀,大老爺兩個月之前回京述職,和當時的……安定侯府走的近,為了這事兒,聽說咱們國公爺還發了火!如今怎麼……”
還打算回晉國公府里住着?
另一個婆子就笑道:“咱們為奴為婢的人,怎的能知道上頭主子的心思?還是趕緊回去湊了錢,找管事的給咱們調到大老爺院裏伺候,才是正經!”
不說這晉國公府里因着大老爺回府攪起了陣陣波瀾,那大老爺徐恭在十一月十五日進宮面聖,出來后打道回府,卻拐個彎兒去了相隔好幾條街的一陌生府邸。
那是安王府。
.***
“大伯父今日來,是鐵了心要做和事佬的?”
傅錦儀端坐在廳堂上首的紅楠木椅子上,淡淡笑着道:“按理說我和大司馬將軍早被徐家趕出家門,我斗膽稱呼您一聲大伯父,您莫見怪。”
她面前一位身形中等、面目平庸至極的男人低眉坐着。比起身形傴僂的晉國公,這位大老爺瞧着倒是精神地很,如四十許人。他朝傅錦儀拱手道:“王妃能認我這個大伯父,已經是給了我們臉面。至於出族那件事……王妃放心,我那嫡出的弟弟糊塗,我卻不糊塗。我定當奏請族老主持公道,再迎大司馬將軍回府!”
傅錦儀只是嘆了一口氣。
“您的心意我領了。”她微微側目:“這事兒大司馬將軍自有決斷,不勞大伯父費心。比起這個……眼前的要緊事還沒個章法呢。大伯父,我實在是不明白您——局勢已經這樣了,您還想要給晉國公府和我們安王府說和?或者,您想給我們徐家和李家牽線說和?”
“李家就罷了,都到了這個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還怎麼說和?”大老爺搖搖頭,神色里泛出一絲苦澀:“只是,這晉國公府和安王府之間……唉,一筆寫不出兩個徐字,大司馬將軍好歹是國公爺的嫡長子,打斷骨頭連着筋呢!為何非要鬧到這樣的地步?”
大老爺徐恭時隔二十年終於回京城了。但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回京城的真正目的並非探親,而是……
追隨徐策一同起兵。
傅錦儀拉攏的那些徐家舊部里,這位大老爺算是魁首了。當初傅錦儀也沒想到這位名義上的大伯父會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她的計劃——聽說,徐恭為人忠厚老實,雖能上陣殺敵,在朝廷里卻是個最愚忠的,一味地信奉聖上的旨意,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規矩都沒用過幾回。
這樣一個迂腐的人會支持徐策?
可事實就是,徐恭是第一批站到徐策身後的人,並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率領嫡支隊伍,北繞潼關進京城馳援。
那個時候,徐恭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徐家幾個少爺不爭氣,跟着本家不會有什麼好前程,自己的好幾個兒子還等着光宗耀祖呢。徐策這一舉旗,真成了,那自家子孫後代都能雞犬升天。
後頭徐策領兵圍困京城,徐恭鎮守宣武門,為徐策出了大力氣。
傅錦儀為此十分看重徐恭,連徐策也透露出日後要扶持徐恭做左膀右臂的念頭。傅錦儀想着,這徐恭不過是個貪圖前程的,正是自己最需要的人;甚至想着,徐恭能毫不猶豫地投奔徐策,怕是因為他庶出的身份和晉國公府一家子嫡支並不和睦,甚至有可能和晉國公有什麼仇怨。
徐策是被晉國公府逐出宗族的,徐恭是庶出的長子,自幼不得寵……因為這相似的人生經歷,傅錦儀將徐恭看作了能夠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