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夢回唐朝
看了宿元景的信良久之後,李綱長嘆一聲,終於下定決心歸順。
他此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宗澤和宿元景二人,此時看到兩人都已經默許甚至贊成他歸順梁山了,他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他讓李曉親自去把韓世忠請回來,然後先是向他道歉,然後表示願意歸順。
韓世忠長出一口氣——任務總算是完成了,他對李綱還是比較尊敬的,因此急忙謙遜了一番后,兩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
第二天一早,李綱讓人大開城門,親自和韓世忠徒步去梁山大營求見林沖,梁山這邊看到韓世忠幾日不回,以為他被害了,性急的人都恨不得要去攻城了,卻都被林沖攔住。
林沖認為韓世忠還沒事,否則李綱肯定會派人來怒斥以示威,這是起碼的規矩,既然沒來人那就說明韓世忠沒死,果然被他料中了。
林沖也急忙帶着所有將領去接李綱,雙方見面都是感慨萬千,韓世忠把來龍去脈一說,眾人才恍然大悟。
有了李綱的歸順之後,豫州的情況可謂完全不一樣了,他本就是多年的州牧,在這裏德高望重,其餘各地方看到連他都降了,很快也都乖乖的投降。
當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也有極少數的頑固分子不肯,林沖也懶得再和這些人廢話,直接一聲令下,讓董平,索超,杜壆等幾員猛將帶兵出戰,不到半個月時間就都擺平了,豫州也徹底的落入了梁山的掌控之中。
就此,天下九州——兗,豫,青,徐,揚,冀,荊,梁,雍,已經有四座半在梁山手上,而朝廷只有三座,還有一座半在方臘那裏。
消息傳回青州之後,所有頭領都是歡欣雀躍,大家都紛紛建議葉靈可以稱王甚至稱帝了,這天下一大半都在梁山手中了,葉靈若是還不稱王,就算大家都覺得看不過去了。
吳用和公孫勝也來相勸,之前葉靈是不想樹大招風,避免槍打出頭鳥,想要多積蓄一點力量,但現在各方面都已經準備周全了,兵精糧足,地廣人稠,又是天下歸心,若再韜光養晦未免就有點太過含蓄了,讓兄弟們也心冷。
葉靈權衡了一下之後也同意了,這凡事都得講究一個度,過猶不及,以梁山如今的實力確實可以稱王了,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不過他還是不想稱帝,而是決定暫時稱王,等到完全掌握天下再說。
吳用公孫勝並眾頭領都大喜,急忙拜倒在地,恭喜葉靈,說到底大家出來打生打死的,不就是圖個榮華富貴,以及封妻蔭子么?又有誰真的想當一輩子山賊啊。
接下來就是國號的問題了,這個當然要葉靈來拿主意,他這個早就考慮過了,直接宣佈了答案——唐。
沒錯,唐國,中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王朝,無論文治武功都是巔峰,就算是另一個強大的漢朝在文治方面也要略遜一籌,而如今的宋朝則是在武功上面被甩了九條街,什麼後代的元明清等極度黑暗和專制的王朝就更不足論了。
所以他要重新恢復盛唐的榮耀,這是他從多年前剛剛穿越到這裏的那一天就已經想好了的。
眾人當然都沒有異議,接下來吳用就頒佈了早已經準備好的官職,其中扈三娘榮升為王后,方百花為貴妃,吳用為丞相,公孫勝為國師,林沖和岳飛為大元帥,盧俊義,晁蓋,武松,楊志,花榮,關勝,呼延灼為大將軍,餘下的武將們則分別為將軍和偏將,文官也都各有封賞,大家都是歡聲雷動。
而且葉靈也說了,這個只是暫時的,後面還有許多挑戰等着大家,到時候還要根據功勞大小來進行調整,希望大家都努力立功,千萬不要故步自封。
就當唐國上下一片歡喜的時候,突然從東京有人來找葉靈,此人不是別人,竟然是和葉靈有過兩次露水情緣的名妓柳絲絲。
見了葉靈之後她哭着告訴葉靈,自從豫州被拿下之後,消息傳到東京,那邊是一片混亂,文武百官乃至徽宗自己都是人人自危,大家都感覺朝不保夕,汴梁城裏也開始混亂了,不少有錢人都開始離開這裏甚至是兗州,想要去其餘梁山佔領的區域,生怕將來發生了戰爭受到波及。
大宋朝自從太祖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這麼亂過。
而宋徽宗也似乎變了許多,每次上朝就對文武百官各種大罵,就連蔡京童貫宿元景這種以前非常恩寵的臣子也不例外,至於其餘官員就更不用說了。
這讓文武百官是苦不堪言,之前他們是抱怨徽宗上朝次數太少,許多朝政大事都耽誤了,但是現在他們卻希望徽宗能夠回復原來的樣子好,您老人家趕快去玩女人玩石頭玩字畫去吧,老來上朝幹什麼啊?
他們不知道,這是徽宗的心態已經失衡了,他已經感受到了亡國的前兆,但他卻沒從自身尋找原因,相反總是感覺滿朝文武辜負了他的厚愛,都是一群廢物。
平胸而論,宋徽宗趙佶並不算個殘暴或者陰險的皇帝——比如五代十國的那些野蠻領主以及明太祖朱元璋之類的,對於大臣們還是很寬厚的,但只是他實在不是個合格的皇帝,用人不明,賞罰不公,再加上又貪玩愛財,這下面也就亂成了一鍋粥。
趙佶不僅對於官員如此,對於身邊人也變了,動輒打罵下人,甚至犯了一點小錯就拉下去打板子甚至打到死,弄得身邊人人害怕。
然後他又讓人去樊樓通知李師師以及她嬤嬤,限期十天把李師師打扮好送入宮來做貴妃,否則別怪他翻臉無情!
須知以前宋徽宗對李師師可謂是溫柔有加,從沒有靠着自己皇帝的身份去欺壓對方,他覺得這樣強扭的瓜不甜,而且還丟了身份,為了爬上李師師的床,他之前不知道下了多少功夫,送了多少詩畫,足足去了十多次以後才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