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權六部
統一了關於軍法處的認識,張毅十分高興,催着賈詡繼續往下說。賈詡又道:“軍法之下便是軍情!孫子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知軍情之重要。如今天下動蕩,四面兵戈,建軍情處搜集軍情,勢在必行。主公可命由總部而下,各將各軍均建軍情處,而軍情自然要交流匯總,如此各軍軍情處與總部聯繫密切,將來把軍情處獨立出來由總部統轄,亦自然而然之事。屆時軍情處既歸於總部,各軍仰仗總部軍情,便如小兒依靠母乳,只能依賴豈能分離?”
張毅點頭大笑道:“文和妙計,浸潤無聲!先建軍情處,而軍情必須匯總分析,將來統合也是自然而然,如此既幫助各軍,也是牽制各軍!所謂善戰無功,善作無名,文和正是如此!接下來要如何,文和快快請講!”比起賈詡來,張毅覺得還是差了很遠。自己驚天動地,沒有成效便人心惶惶,而賈詡卻讓大家自然依附,高下立判。
賈詡謙遜過後,又道:“其下便是參謀。參謀是文士,天然有師承有派系,只要各軍接受參謀,不須管轄上約束,自然便會受總部影響,輔助各軍且監督各軍。”
張毅聞言又是點頭。參謀與武人不同,參謀自然是文人,而文人自有朋友,有師承,有黨派,到了各軍,即便受將軍管束,但其根基卻在總部。如此,不必從形式上垂直管理,參謀自然便會心屬總部,監督各軍。
張毅笑道:“又是一條妙計,然而我手下沒有文士,參謀從何而來?”
賈詡擺手道:“主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人才詡也無法,還請主公特色培養!”
張毅微笑,看來有必要建軍事學校了,不過得等到穩定后再說。想想將來自己像蔣委員長一般被人稱作校長,實在是很爽的事情,張毅不由笑道:“文和,其他幾部又如何變化呢?”
賈詡道:“主公所言思想部,詡以為很有道理。如今軍士不知為誰而戰,郡兵戰力甚至不如黃巾。將來主公人手足夠,可下派思想官,教育軍士忠君愛民,亦是好事!想來,各軍主將不能亦不敢反對此事!”賈詡所謂思想教育官,不如說是宣傳灌輸員,教育官兵愚忠。各軍主將自然不敢稍有不滿,不然豈非表明反意?
張毅點頭稱是,目前也是沒人,也不急,此事暫且放下。張毅又問起後勤之事,現代軍隊之所以不太可能出現軍閥,便是後勤控制。而歷史上每次由重臣重將籌糧募兵,必出現軍閥,甚至岳飛也不例外。對於至關重要的後勤,按張毅的想法,自然是由中央統一控制,各軍主將按計劃分配。然而這實在過於理想,所以張毅想聽聽老狐狸有何計較。
賈詡捋須沉吟道:“主公,這是個問題,其實也不是個問題!”
張毅奇道:“如何是個問題,又不是個問題?”
賈詡道:“昔年秦皇雄兵百萬,疆土萬里,軍隊物資全仰仗中央;漢武北擊匈奴,追擊萬里,而全軍供應統一。然則陳勝起義,鄣邯之軍物資多自籌;黃巾之亂時,鄉野士人,亦自籌物資而建鄉兵。由此可見,國強則後勤統一,國亂則地方自籌。地方軍隊,非是刻意自籌後勤,實是因為中央無力供應。如此,今日天下大亂,中央無力,各軍後勤物資自籌以至不受管轄,確實是一個嚴重問題,然而此問題又不是問題,只要中央強大,便可自然收歸!”
“主公之軍,集中一處,目前供應統一。將來若主公無力供應,自然會命各軍自籌物資,何來統一一說?如果主公物資豐富,供應充足,各軍有軍法約束,自然不能獨立後勤,何來分裂一說?因此,是分是合,關鍵在主而不在臣,基礎在物資而不在制度,望主公明鑒!”
賈詡這話,倒讓張毅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是啊,如果你沒錢沒物,統一個屁的後勤啊,就算本是統一的後勤,你無力供應,自然會命各軍籌措。如果你物資充足,便算你不統一後勤,各軍亦會如色狼看見浪女一般,急巴巴地湊上來,何須強迫?
想到此處,張毅也算明白了問題的本質,又問道:“文和,我想將軍政分離,你看如何?”
賈詡笑道:“主公此法甚妙!”
張毅歡笑道:“文和過獎,不知妙在何處?”
賈詡點頭道:“大漢制度,本就軍政分離。”
張毅愕然,你丫說我的計策甚妙,然後告訴我,大家都是這個樣子,不是玩我嗎?這馬屁拍得,頗有些諷刺意味了。
張毅不由大笑,賈詡亦是陪笑,才道:“大漢朝在戰事頻繁的邊地,本就設有將軍與地方官員,只是中原各地無戰事,才由太守管軍,故主公之議,大漢朝本來如此。然則,主公之提議,是一種革新的提法,詡以為將來細細思慮之後,可以作為制度。”
張毅大笑,賈詡這丫純粹是在圓馬屁,不過這種明顯的馬屁,聽起來更像是幽默,是以張毅也忍不住開心。
商議好了軍改之事,張毅十分開心。這便是賈詡老狐狸的遊說智慧,雖然否定修改了張毅的計劃,卻能讓張毅從心底高興。張毅留賈詡喝了一會茶,然後道:“滿伯寧智勇兼備,又為人剛正忠貞,實為全軍軍法官之首選。然則滿伯寧大將之才,假以時日,必可坐鎮方面,吾實不忍令其困於這等無聊職位,唉!”
賈詡飲了口茶,然後悠悠道:“既受主公國士之禮,自當為主公分憂解難。我料滿伯寧得主公禮遇,必日夜冀圖報效,以滿伯寧之聰明,自然知道主公所憂慮,是以歸來之後,滿伯寧將立即勸主公厲行軍法!”
張毅見老狐狸明白自己的意思,點點頭岔開話題道:“董卓進京前,本是太后臨朝聽政。如今董卓竊取中央,文和以為太后是否可以在鄴城聽政,以解救天子百官?”
這個問題賈詡自然思量已久,張毅不問他也要說,張毅既然問起,賈詡便道:“主公,天子年幼,太后自當臨朝主政。董卓威凌至尊,以至太后東巡,實為國之不幸。然而國家有難,更需太后臨朝主持朝綱,以正漢家祚祀,因此,太後於鄴城臨朝實是上應天命,中順朝廷,下安百姓之舉。”
統一了關於軍法處的認識,張毅十分高興,催着賈詡繼續往下說。賈詡又道:“軍法之下便是軍情!孫子有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知軍情之重要。如今天下動蕩,四面兵戈,建軍情處搜集軍情,勢在必行。主公可命由總部而下,各將各軍均建軍情處,而軍情自然要交流匯總,如此各軍軍情處與總部聯繫密切,將來把軍情處獨立出來由總部統轄,亦自然而然之事。屆時軍情處既歸於總部,各軍仰仗總部軍情,便如小兒依靠母乳,只能依賴豈能分離?”
張毅點頭大笑道:“文和妙計,浸潤無聲!先建軍情處,而軍情必須匯總分析,將來統合也是自然而然,如此既幫助各軍,也是牽制各軍!所謂善戰無功,善作無名,文和正是如此!接下來要如何,文和快快請講!”比起賈詡來,張毅覺得還是差了很遠。自己驚天動地,沒有成效便人心惶惶,而賈詡卻讓大家自然依附,高下立判。
賈詡謙遜過後,又道:“其下便是參謀。參謀是文士,天然有師承有派系,只要各軍接受參謀,不須管轄上約束,自然便會受總部影響,輔助各軍且監督各軍。”
張毅聞言又是點頭。參謀與武人不同,參謀自然是文人,而文人自有朋友,有師承,有黨派,到了各軍,即便受將軍管束,但其根基卻在總部。如此,不必從形式上垂直管理,參謀自然便會心屬總部,監督各軍。
張毅笑道:“又是一條妙計,然而我手下沒有文士,參謀從何而來?”
賈詡擺手道:“主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人才詡也無法,還請主公特色培養!”
張毅微笑,看來有必要建軍事學校了,不過得等到穩定后再說。想想將來自己像蔣委員長一般被人稱作校長,實在是很爽的事情,張毅不由笑道:“文和,其他幾部又如何變化呢?”
賈詡道:“主公所言思想部,詡以為很有道理。如今軍士不知為誰而戰,郡兵戰力甚至不如黃巾。將來主公人手足夠,可下派思想官,教育軍士忠君愛民,亦是好事!想來,各軍主將不能亦不敢反對此事!”賈詡所謂思想教育官,不如說是宣傳灌輸員,教育官兵愚忠。各軍主將自然不敢稍有不滿,不然豈非表明反意?
張毅點頭稱是,目前也是沒人,也不急,此事暫且放下。張毅又問起後勤之事,現代軍隊之所以不太可能出現軍閥,便是後勤控制。而歷史上每次由重臣重將籌糧募兵,必出現軍閥,甚至岳飛也不例外。對於至關重要的後勤,按張毅的想法,自然是由中央統一控制,各軍主將按計劃分配。然而這實在過於理想,所以張毅想聽聽老狐狸有何計較。
賈詡捋須沉吟道:“主公,這是個問題,其實也不是個問題!”
張毅奇道:“如何是個問題,又不是個問題?”
賈詡道:“昔年秦皇雄兵百萬,疆土萬里,軍隊物資全仰仗中央;漢武北擊匈奴,追擊萬里,而全軍供應統一。然則陳勝起義,鄣邯之軍物資多自籌;黃巾之亂時,鄉野士人,亦自籌物資而建鄉兵。由此可見,國強則後勤統一,國亂則地方自籌。地方軍隊,非是刻意自籌後勤,實是因為中央無力供應。如此,今日天下大亂,中央無力,各軍後勤物資自籌以至不受管轄,確實是一個嚴重問題,然而此問題又不是問題,只要中央強大,便可自然收歸!”
“主公之軍,集中一處,目前供應統一。將來若主公無力供應,自然會命各軍自籌物資,何來統一一說?如果主公物資豐富,供應充足,各軍有軍法約束,自然不能獨立後勤,何來分裂一說?因此,是分是合,關鍵在主而不在臣,基礎在物資而不在制度,望主公明鑒!”
賈詡這話,倒讓張毅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是啊,如果你沒錢沒物,統一個屁的後勤啊,就算本是統一的後勤,你無力供應,自然會命各軍籌措。如果你物資充足,便算你不統一後勤,各軍亦會如色狼看見浪女一般,急巴巴地湊上來,何須強迫?
想到此處,張毅也算明白了問題的本質,又問道:“文和,我想將軍政分離,你看如何?”
賈詡笑道:“主公此法甚妙!”
張毅歡笑道:“文和過獎,不知妙在何處?”
賈詡點頭道:“大漢制度,本就軍政分離。”
張毅愕然,你丫說我的計策甚妙,然後告訴我,大家都是這個樣子,不是玩我嗎?這馬屁拍得,頗有些諷刺意味了。
張毅不由大笑,賈詡亦是陪笑,才道:“大漢朝在戰事頻繁的邊地,本就設有將軍與地方官員,只是中原各地無戰事,才由太守管軍,故主公之議,大漢朝本來如此。然則,主公之提議,是一種革新的提法,詡以為將來細細思慮之後,可以作為制度。”
張毅大笑,賈詡這丫純粹是在圓馬屁,不過這種明顯的馬屁,聽起來更像是幽默,是以張毅也忍不住開心。
商議好了軍改之事,張毅十分開心。這便是賈詡老狐狸的遊說智慧,雖然否定修改了張毅的計劃,卻能讓張毅從心底高興。張毅留賈詡喝了一會茶,然後道:“滿伯寧智勇兼備,又為人剛正忠貞,實為全軍軍法官之首選。然則滿伯寧大將之才,假以時日,必可坐鎮方面,吾實不忍令其困於這等無聊職位,唉!”
賈詡飲了口茶,然後悠悠道:“既受主公國士之禮,自當為主公分憂解難。我料滿伯寧得主公禮遇,必日夜冀圖報效,以滿伯寧之聰明,自然知道主公所憂慮,是以歸來之後,滿伯寧將立即勸主公厲行軍法!”
張毅見老狐狸明白自己的意思,點點頭岔開話題道:“董卓進京前,本是太后臨朝聽政。如今董卓竊取中央,文和以為太后是否可以在鄴城聽政,以解救天子百官?”
這個問題賈詡自然思量已久,張毅不問他也要說,張毅既然問起,賈詡便道:“主公,天子年幼,太后自當臨朝主政。董卓威凌至尊,以至太后東巡,實為國之不幸。然而國家有難,更需太后臨朝主持朝綱,以正漢家祚祀,因此,太後於鄴城臨朝實是上應天命,中順朝廷,下安百姓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