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糧食問題
第907章糧食問題
攻打戴蒙德港的行動比預先設想的更順利,根本就沒有遇到麻煩。
隨着第一個裝甲營上岸,在21日的夜晚,陸戰隊就發起了進攻,而且常順利的攻入了港區。
雖然遭到了梵軍的抵抗,但是沒有想像的那麼激烈。
關鍵還有,梵軍也只是抵抗,並沒有大肆破壞港口裏的基礎設施。
除了沒有料到帝國陸戰隊會攻打戴蒙德港,也就沒有提前做準備之間,還跟梵軍的士氣有很大的關係。
說得直接一點,大部分梵軍官兵在進行了象徵性的抵抗之後,就主動繳械投降。
對於在古吉邦苦戰過的第五陸戰師的官兵來說,反到不是很適應,因此表現得有些過於謹慎。
在22日凌晨,陸戰隊就控制了整個港口。
只是,直到22日下午,前線部隊才發出捷報,宣稱佔領了戴蒙德港,而這個時候,陸戰隊已經攻入城區。
準確的說是開進了城區。
讓陸戰隊官兵萬分疑惑的是,戴蒙德港的居民並沒表現出害怕的樣子,更談不上自發的進行反抗。
陸戰隊開進城區的時候,當地居民的反應可以說非常的冷漠。
彷彿,這場戰爭跟他們無關。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原因。
戴蒙德港所在的西孟邦,由德城直接管轄,跟那些原本獨立,後來被梵羅國吞併的邦有巨大區別。
最主要的差別,其實就是缺乏自治權。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西孟邦必須無條件的服從由德城中央政府下達的命令,最先進入到軍事管制狀態。那些擁有自治權的邦,除非已經遭到了攻擊,不然可以借口要立法機構批准而推遲發起動員的時間。
對於西孟邦的居民來說,這絕對不是好事。
只是在9月到11月的這3個月裏面,進駐西孟邦的梵軍就按德城的命令,強行收購了差不多1000萬噸糧食。
這是什麼概念?
雖然西孟邦本身是產糧大邦,還是水稻主產區,很多地方能做到一年三熟,但是受到糟糕的水利設施限制,加上基本沒化肥可用,糧食的單產量並不大。理論上,西孟邦的水稻年產量在3500萬噸左右。
這個產量,看上去不少,可是能夠徵用的,也就是富餘的糧食並不多。
關鍵就是,西孟邦也是人口大邦,按照官方的統計數據,已經超過了1億,而實際肯定更多。即便按照1億人計算,西孟邦每年也要消耗掉大約2500萬噸糧食,能夠輸出的就只有1000萬噸。
和平時期,西孟邦一年輸出的糧食也確實在1000萬噸左右。
有趣的是,在過去幾十年裏,西孟邦出口的糧食大多賣給了孟國,準確說是由在孟國註冊的貿易公司收購,然後轉手出售到其他國家,其中大部分流向梁夏帝國。直到幾年前,巴鐵才取代梁夏帝國,成為了梵羅大米的頭號進口國。巴鐵能成為糧食進口大國,與其工業化有很大的關係。
嚴格說來,實現工業化,或者說正在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幾乎全是糧食進口國。
道理也很簡單,農業的生產效率太低,遠遠比不上工業,因此大部分工業國都願意通過進口解決糧食問題。
進口糧食遠比自己生產糧食划算!
別說巴鐵,即便在梁夏帝國,農業生產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雖然一直以來,梁夏帝國都是全球頭號糧食生產國,但是在戰後的幾十年,梁夏帝國糧食增產的速度一直都低於人口增長的速度,如果按照人均值來算,梁夏帝國的糧食產量一直都在降低。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原因,農業生產的效率太低。
所幸的是,梁夏帝國利用在戰爭期間,以及戰後十幾年在國際糧食市場的主導地位,建立起了一套相當完善的糧食貿易體系,全球最大的糧食期貨市場就在梁夏帝國,而且主要的進出口商也在梁夏帝國。
此外,梁夏帝國的農業動員能力也很強大。
說得簡單一點,在完成動員之後,梁夏帝國的糧食產量能夠提高50%以上,不但能夠滿足自身的需求,還能夠滿足主要盟友。如果嚴格實施戰時配給制,在理論上能夠滿足整個東方集團的糧食需求。
只是,在東方集團內部,並不存在需要梁夏帝國擴大糧食產量的必要。
全球排名前十的糧食出口國,有七個是東方集團成員國,除了梁夏帝國與奧國,另外五個都是東南地區的國家。可以說,只要梁夏帝國能自給自足,奧國與東南地區富餘的糧食就能填上其他國家的缺口。
出口糧食,還是東方集團的戰略武器。
和平時期,東南地區的糧食,主要銷往西大陸。
在大戰爆發后,東方集團就按照戰爭預案,限制主要的戰略物資出口,其中就有至關重要的糧食。
更加重要的是,帝國當局抓住最後的機會,擴大了糧食進口規模。
在梵羅國正式參戰之前,帝國的貿易商就通過各種渠道,從梵羅國採購了約1500萬噸糧食,而且主要是水稻。雖然有一部分沒有趕在梵羅國參戰之前運走,但是突擊採購已對梵羅國的秩序產生了巨大影響。比如在西孟邦等幾個主要的產糧邦,稻米的價格在短時間內上漲了50%。
受此影響,梵羅國很多地區都爆發了飢荒。
嚴格說來,梵羅國的糧食產量並不大,甚至沒有達到自給自足的標準。
即便按梵羅當局公佈的統計數據,梵羅國在新曆149的廣義糧食總產量為2.1億噸,人均僅250千克。按國際糧食署規定的標準,溫飽的最低標準為日均800克,而梵羅國生產的糧食,就算不拿來出口,並均分配給所有國民,日均才600多克。問題是,梵羅國每年要出口大約3000萬噸大米,而且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這就意味着,絕大部分梵羅人生活在溫飽線以下。
其實,這也是事實。
即便是在和平時期,梵羅國每年都有大約500萬人死於飢餓,或者是跟營養不良有關的疾病。
戰爭期間,特別是在徵收糧食的時候,糧食問題就變得更突出了。
關鍵就是,平時是分散在1年的12個月裏面,準確說是在3個收穫季節,分批次向外出售糧食。
這次,在短短的3個月之內,就從西孟邦收購了1000萬噸糧食!
說是收購,其實是強行徵用。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偏遠鄉村,負責收糧的梵軍根本就不會向當地居民付款。即便是在小城鎮,往往也是開白條,或者寫欠條,讓交糧的農民找當地政府兌現。
毫無疑問,當地政府肯定不會給梵軍開的白條買單。
顯然,對農民,以及小城鎮居民來說,首先需要考慮的,肯定是如何填飽肚皮。
至於戰爭,跟他們有啥關係?
不說加爾,只是在戴蒙德港,就有大約15萬饑民,很多家庭已經斷炊半個月,幾乎每天都有人餓死。要不是港口城市,不少家庭有農村親戚,以及還有不錯的漁獲,恐怕早已餓殍遍野了。
在大城市,特別是加爾,情況肯定更加的嚴重。
要說的話,這也是帝國軍隊面臨的新問題,或者說一個之前沒有想到,而且必須解決的問題。
如何才能把足以養活數千萬人的糧食送到前線?
正是如此,在佔領戴蒙德港之後,丁鎮南根據前線指揮官反饋的消息,對作戰部署做出調整。
也就是讓保障部隊提前上岸,加大保障物資的投送力度,以及在佔領區設置救助點。
雖然陸戰隊是來作戰的,而不是來搞人道主義救援,但是不管10多萬饑民的死活,肯定行不通。
不說別的,在前線作戰,也就是直接面對當地居民的官兵也是人。
面對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災民,哪怕是鋼鐵戰士,也會動惻隱之心,更別說大部分官兵都不是鐵石心腸。
結果就是,攻打戴蒙德港的戰鬥變成了賑濟饑民的人道主義行動。
其實,這也是丁鎮那最為擔心的事情,或者說是帝國當局不願深入梵羅國,不願在南方次大陸用兵的關鍵所在。
在控制了戴蒙德港,準確說是安頓了10多萬饑民之後,陸戰隊沒有立即北上,也沒有急於向前線部署航空兵。
不是兵力不夠,而是準備的物資不夠。
雖然在發動進攻前,其實是準備階段,丁鎮南就採信了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即西孟邦的情況很不樂觀,存在大量的饑民,並且做了相應的準備,比如把糧食等給養物資的投送量增加了兩倍,但是跟實際情況相比,增加的這點投入根本就不夠看,更別說還要攻打與佔領人口接近2000萬的加爾。
這可不是小事。
按照正常標準,2000萬人一天要消耗4萬噸食物,就算按溫飽標準,日均消耗食物也高達16000噸。
當然,不是說加爾的2000萬人得由帝國軍隊養活。
只是,相對於本來就比較緊張的運力來說,每天增加數千噸的運送量,必然會增加後勤保障負擔。
關鍵還有,從戴蒙德港到加爾的公路只有一條,路況還非常糟糕。
哪怕把糧食運到了戴蒙德港,也未必能夠送到加爾。
為此,除了需要加大給養物資投送量,還必須調整作戰部署,把攻打坎寧港的作戰行動提前。
道理也很簡單,坎寧港距離加爾更近,交通也更加便捷。
在接下來的2天裏,陸戰隊除了加緊上岸,以及在戴蒙德港南面修建野戰機場,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之外,主要就是讓直升機轉移到岸上,依託正在修建的野戰機場,增強垂直空運力量的作戰效率。
攻打坎寧港依然以空中突擊為主。
在河網彌補的地區作戰,坦克等主戰裝備反到成了累贅。
帝國陸戰隊面對的問題,梵軍同樣逃不過。
不說別的,守衛戴蒙德港的梵軍就是步兵,別說是主戰坦克,連裝甲車都沒有。
要說的話,這也是丁鎮南敢於採用空中突擊戰術的關鍵原因。
在這2天裏面,支援陸戰隊作戰的第三十一特混艦隊並沒有離開,只是把炮口轉向了坎寧港。
在23日傍晚,準確說是日落前,梵羅空軍派出了數十架攻擊機發起反擊,試圖偷襲在近海支援陸戰隊的第三十一特混艦隊。為了避開預警機,攻擊機群不但全程超低空飛行,還保持了無線電靜默,並且突破了第三十一特混艦隊的外圍防空網,至少在發起攻擊之前沒有被預警機發現。只可惜,在進入孟灣之後,帶隊的飛行員把幾艘正在駛往戴蒙德港的貨輪當成了戰艦。接下來,20多架梵羅攻擊機一擁而上,用幾十枚炸彈把7艘大型貨輪炸了個底朝天。
其實,第三十一特混艦隊的一支擁有8艘驅逐艦的火力支援分隊,當時就在西南方向大約50千米外,而且8艘驅逐艦都在補充彈藥,不但沒有在戰備狀態,甚至連必要的警戒都沒有。
遭到突然襲擊,這8艘驅逐艦絕對是凶多吉少。
可惜的是,領隊的行員急於求成。
這也是帝國陸戰隊攻打戴蒙德港期間,梵羅空軍的絕唱,嚴格說來也是唯一的一次反擊行動。
此後,在帝國軍隊攻打加爾之前,梵羅空軍都再無表現。
要說的話,梵羅空軍已經拼盡了全力。
讓攻擊機掛着炸彈執行制海任務,對付擁有防空導彈的戰艦,更別說還要突破防空戰鬥機的攔截,本身就是瘋狂的舉動。這也反映出,梵羅空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離徹底喪失作戰能力也不遠了。
只是,梵羅空軍的反擊,確實產生了影響。
被炸沉的7艘貨輪,運載的全是作戰物資,其中1艘運載了差不多3萬噸糧食,還全是軍用給養。並不是罐頭食品,或者密封包裝的熟食,其實大部分都是按照軍方標準處理過的食材。
嚴格的說,軍用給養主要就是經過了初加工的食材。
在大規模戰爭,特別是正規軍參與的作戰行動,提供給前線官兵的肯定是在現場製作的新鮮食物。
至於廣為人知的軍用罐頭與袋裝熟食,主要提供給特種部隊,最多就用來應急。
只是,丁鎮南沒有因此推辭攻打坎寧港的作戰行動。
按重新擬定的計劃,在攻佔了坎寧港之後,才會加大給養物資的運送力度,因此就算少了幾萬噸食物,也可以在佔領坎寧港之後補充,沒有必要因為所遭受的損失就推遲攻打坎寧港的作戰行動。
其實,囤積在戴蒙德港的給養物資並不少,足夠支持陸戰隊去攻打坎寧港。
要說影響,也只是說在下一批物資運到前,提供給當地居民,尤其是附近農村裏的饑民的援助會減少。
挨餓的也是梵羅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