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二祖託夢 祈鯤入世濟災荒(3)
如今,自己受上仙託夢,到此間濟世救民,從心底里願意傾全力完成好這重大使命,也盼能再與慈母相見。
然而當朝國庫空虛,不允治河方案,自己眼下無一兵一卒,更沒有完成治河的財力,孤身一人實難完成宏願。
祈鯤仰望蒼天,悲憫世人蒙難與自己的有心無力,不禁眼淚簌簌落下,濕透衣襟。
這時,忽見天空中雲開處,飄下一紙金幡,緩緩而下正落於眼前,忙伸雙手接住,展開定睛一看,只見上寫十個大字:
“南郡伏龍山,真武秘相傳”。
祈鯤不由得一驚,心想古時南郡即指襄陽,而真武祖師又稱真武帝,傳說是盤古之子,曾降世為龍身伏羲,亦是中華人祖。此金幡,必是得了上仙的佑護指引。
祈鯤大喜,遂打起精神急忙往西南而去。
一路風餐露宿,這一日終來到了襄陽界,祈鯤打聽好伏龍山的方位,遂向西南繼續前行。
雖是五月,走得匆忙卻也略顯燥熱。祈鯤看到在路口的一棵大榆樹底下,有一位白髮老者,正張羅擺設着一排茶攤,逃荒流民熙熙攘攘紛紛擠上前喝上一碗,對於饑渴交加的難民來說,這免費的茶水真猶如天宮瓊漿,最是解渴提神。
祈鯤上前向老者贊道:
“老人家這麼大年紀,能在此不辭辛勞地幫助難民,真是菩薩心腸啊!”
白髮老者抬眼笑道:
“公子謬讚,老朽力所能及,方便受災落難的人們解渴解乏而已。公子也來一碗吧,是我們這山上新鮮的山泉水,甜着呢。”
隨即遞上了一碗。
祈鯤聽聞老者聲如洪鐘,且動作敏捷,身手如同三十多歲的壯年一般,想必是平時勤練武功堅持勞作的緣故,趕緊雙手接過一飲而盡,確實甘甜無比。
祈鯤雙手遞還茶碗,謝道:
“謝謝老人家,我想向您打聽一下伏龍山怎麼走?離這裏還有多遠?”
白髮老者抬頭打量了一下,答道:
“從此處往西南約三十里,與百丈山遙遙相望,你往右手邊這條路走,待看到幾座山了,站高處一望也便能看見。那山頭偏斜的既是伏龍山,所以當地人又叫它歪頭山。不知公子去往伏龍山是訪友還是祈願?”
祈鯤反而被問得一愣,淺笑答道:
“哦,我是第一次來此,久聞伏龍山常駐神仙,就想來看看,要說也算是祈願吧!如若靈驗,確是想能祈願上仙悲憫天下蒼生,使百姓不再受災荒和那戰火兵戎之苦,還大地一片生機盎然。”
白髮老者聽罷肅然起敬,頻頻點頭稱讚:
“難得公子心懷天下,祈福於蒼生,今往伏龍山必將不虛此行。”
說罷,又遞上一碗茶水:
“公子請再喝上一碗,這去往伏龍山還得些時辰,免得燥熱口渴。”
祈鯤飲罷,忙謝過老人家,轉身徑直往伏龍山方向大步走去。
大約一個多時辰,已漸至山腳,抬望山頂歪斜的伏龍山,高約三百多米,長約一千多米,山麓西側十分峭險,東北側較平緩,與對面的兩山形成一個“凹”字形,這山谷森林茂密之處似可藏下千軍萬馬,恰好可作為襄陽古城往南絕好的屏障關隘。
祈鯤駐足四顧,遠遠望見大路邊,有好多人正排着長隊,原來是有人在為路人和災民施粥,路過的流民取粥后紛紛往兩側散開,秩序井然。祈鯤想起自己也是一整天沒吃飯了,頓覺腹內飢餓咕咕作響,看周圍少有店鋪,遂即跟着眾人排進隊伍領粥充饑。
快到跟前,卻看見隊伍邊上,有一位七八歲小女孩捧着一個盛過粥的碗,滿臉委屈的看着眾人,瘦小的臉頰上掛着沾滿灰塵的淚水,似乎想要和誰人說些什麼?
祈鯤向小女孩招招手問道:
“小姑娘,是肚子餓了想吃粥嗎?”
小女孩看終於有人詢問自己,傷心委屈再難抑止,抽泣地答道:
“回先生話,我娘生病排不了隊,我已領了一碗給娘喝了,第二次排了隊再領的時候,他們說一個人只能領一碗,怎麼又來了?就不讓我再領了,可是我娘真的餓得快不行了,我沒...嗚嗚嗚...”
祈鯤看小女孩着實可憐,心裏一陣酸楚,忙蹲下來為小女孩拭去淚水,說道:
“小姑娘別哭,我們都知道你心疼你娘,先前一碗是端去讓你娘吃了,你還沒吃。這不,我特意幫你排隊再領一碗好吧?”
看着小女孩狐疑的目光,又接著說道:
“你看,好心人在這兒為大伙兒施粥,然而卻有這麼多人排隊領粥,為了維持正常的秩序,也只能規定每人領一碗,對吧?我們不再怨他們了好嗎?”
小女孩瞪大眼睛,努力止住淚水:
“嗯,多謝先生,我明白的,我不怨他們,他們也都是好心人。”
小女孩雙手接過祈鯤遞過來的粥,小心翼翼地端去樹下她母親那邊,還不時回過頭來鞠躬致謝。
眾人望着那瘦小可憐、孝順懂事的小女孩,都忍不住地嘆息流淚。
正在此時,一輛馬車緩緩駛過,車上端坐一位輕紗蒙面的紫衣姑娘,將這發生的一切盡收眼底。
紫衣姑娘差隨身侍女下車,到施粥攤前和主事的人囑咐了兩句,但見施粥人端來兩大碗白粥,送到祈鯤面前:
“先生仁義啊,您請吃吧,這一碗我再給那小女孩送過去。”
“災荒之年,難得你們扶貧濟困菩薩心腸,讓人敬佩啊!還請問兄台怎麼稱呼?”
祈鯤雙手接過謝道。
那主事人接道:
“應該的,我們得堡主之命,每日在此施粥,今年曹家堡的十八處施粥點和茶攤,風雨無阻已進行月余,但願能夠多救助一些災民渡過劫難。”
“曹家堡,堡主肯定是位大善人,有機會一定得去拜會。”
祈鯤再次贊道。
忽聞得官道上馬聲嘶鳴,一大隊人群伴着陣陣嘈雜聲和哀號聲越來越近,為首三個官人騎乘高頭大馬揮舞着皮鞭,中間一位虯須大漢膀闊腰圓,似是以蒙古語不斷地向眾人發號着施令。
隊伍兩側,數十個兵士持刀揮鞭,驅趕着大群衣衫襤褸的青壯年難民,往東北方向行進。難民們被綁住了雙手,十人一組串在一起踉蹌前行,稍有延遲或牽扯跌倒即被鞭撻呵斥,哀嘆呼號聲絡繹不絕。外圍尚有二十多個兵士,還在不斷地抓捕沿路的青壯難民,綁縛了雙手再塞入隊伍當中。
紫衣姑娘叫侍女喊來那位施粥主事,吩咐道:
“雷旗主,煩勞你去打聽一下,這些官兵抓這麼多人,意欲何為?”
“遵命,聖姑稍等片刻,屬下這就去探明情況。”
雷旗主領命轉身返回,在大車上端下一副挑子和兩桶茶水,又取來十幾隻陶碗擱於挑子上,讓一位兄弟挑上,一起快步來到隊伍跟前。
雷旗主向領頭的三位拱手道:
“幾位官爺趕路辛苦了,這天悶熱得緊,喝碗茶水解解乏吧。”
為首的虯須大漢面帶喜色嘰里咕嚕說了一通,雷旗主聽不懂蒙語,但看他手勢像是在招呼另兩位,快去通知隨從兵士也都來抓緊喝點茶水。
旗主會意的盛了三碗遞給了三位軍官,三人接過來飲罷直呼香甜,又各自再添了一碗喝下,其他隨從兵士聞聲也紛紛圍聚過來。
雷旗主邊招呼着這些官兵喝茶,邊向跟前兩位年輕兵士打聽道:
“軍爺多喝點,瞧這天悶的。軍爺們這是趕往哪裏去呀?還帶着這麼多難民?”
站在前面的一位說道:
“啊,真爽啊,謝謝大哥再來一碗。”
他喝完茶水又接着講道:
“誰願意啊?我們也是沒辦法,前日接到行省命令,要各路一起組織五萬民工,到汴梁、大名協助賈魯大人的大軍治河治洪,這一時半會兒能到哪裏去組織五萬民工啊?當官的也沒辦法,只有叫我們沿路多抓些壯勞力回去交差了。”
雷旗主嘆道:
“哦,原來是這樣啊,這也不是辦法呀。”
後面一位兵士上前放下茶碗,接道:
“誰說不是呢,邊抓邊逃,我們這邊到現在好不容易才湊了不到兩千人,這樣,就算抓了五萬人去,人心不齊又能幹得了什麼事呢?”
雷旗主交代隨從兄弟伺候好軍爺,便回到馬車前,向紫衣姑娘作了詳細稟告,最後問道:
“今天這事我們管是不管?還請聖姑定奪。”
紫衣姑娘思量片刻,說道:
“此事非同小可,待我趕回百丈山和堡主商議了再說,你們在此盯着點兒,有什麼馬上派人回來稟報。”
說罷讓人駕車急速遠去。
話說祈鯤喝完了粥,眼見這一干官兵正驅趕着大隊壯丁,一路上,怒罵哭號喧聲震天,只有退到路邊搖頭嘆氣。
心裏想,這元朝的老百姓真是苦啊,連年災荒,家破人亡顛沛流離不說,還飽受當朝權貴官宦剝削欺凌。百年來,世間烏雲密佈難見天日,華夏兒女受苦受難命如草芥,怎叫人們不造反呢?
而今,自己受上仙託付,穿越到此生,想要完成使命還大地一個朗朗乾坤,還不知後面有多少困難險阻?
祈鯤拍拍衣服上的塵土,打起精神往伏龍山方向繼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