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自己的第二故鄉

我愛自己的第二故鄉

(1987年5月)

正定是我的第二故鄉。這裏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勤勞的人民。我愛自己的故鄉,更想了解這裏的一切,《正定古今》的出版,使我如願以償。我為這本書的誕生而祝賀。

這是在新形勢下用新的體例寫成的一本新書。她實事求是地敘述了正定縣經濟、技術、文化、科學、教育以及自然地理、物產資源、歷史沿革、歷代名人、重要事件、名勝古迹、風俗民情、土特名產、民間傳說、古代詩文等各方面的情況,介紹了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的歷史和現狀,雖然還不盡完善,甚至有不少缺點、錯誤和遺漏,但她是半個世紀以來第一部系統介紹本縣情況的書。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有了這本書,就可以更好地鑒古勵今,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經濟、技術、社會發展戰略規劃,對正定繁榮昌盛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正定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人在這裏勞動生息,距今7000多年前的西洋仰韶文化遺址,距今6000多年前的小客龍山文化遺址,距今2500年前新城鋪故都遺址,都是有力的佐證。自北齊郡、縣治所移至正定鎮以來,歷經1430餘年,一直是府、郡、州、縣治所在地,遼金時期,曾兩次建為國都。悠久的歷史,給正定留下了瑰偉燦爛的文化古迹和風格獨特的名勝古剎,歷有“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說。氣勢雄偉、規模宏大的隆興寺,是中外聞名的古建築群,寺內大悲閣中千手千眼菩薩,有42臂,舉高22米,是我國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立式銅鑄佛像,與滄州獅子、定州塔、趙州大石橋並稱“河北四寶”。除此之外,千佛繞毗盧銅像,世所罕見;隋龍藏寺碑,中外聞名。開元寺須彌塔、廣惠寺華塔、天寧寺凌霄塔、臨濟寺澄靈塔與隆興寺內鱗次櫛比的古建築群交相輝映,使正定更雄渾、古雅、綺麗、可愛。

正定素稱“藏龍卧虎之地”,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三國名將趙子龍,久經沙場,一身是膽;宋代英雄楊粹中、褚承亮寧死不屈,至死不降,世人為之高歌,為之讚歎。在正定這塊土地上,不僅產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傑,而且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大家、科學巨匠。詩人蔡松年,文學家蔡珪,書畫家李著,戲劇家白樸、尚仲賢、李文蔚,散文家劉郁、蘇天爵,醫學家李東垣、羅天益,均為舉國公認的名人、學者。他們如熠熠群星,在正定上空閃爍;似顆顆明珠,在常山境內發光。

正定人民,是可愛的人民。他們自強不息,勇敢奮鬥,百折不撓,可歌可泣。西漢劉都聚眾造反,殺官兵,舉義旗,縱橫馳騁;東漢張燕組織義軍,征軍閥,滅豪強,奮戰不息;東晉霍義、司馬順之曾上山聚義;北宋柴宏不堪征斂,除暴安民。他們的壯舉驚天地、慟鬼神、感黎民。特別是1924年12月正定黨支部建立以後,正定大地,風雷激蕩,革命鬥爭,氣壯山河。正定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自由而戰,為解放而戰,為實現天下大同而戰。“反帝雪恥會”“各界滬案後援會”等革命組織相繼成立;“反討赤捐”“反官紳運動”聲震全國。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伸入正定之時,軍民同仇敵愾,奮力抗敵。縣大隊、區小隊、游擊隊紛紛成立,地道戰、地雷戰、伏擊戰、麻雀戰戰果輝煌。為了爭取解放戰爭的勝利,正定兒女浴血奮戰,猛追窮寇,拿碉堡,奪炮樓,兩次攻克正定,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全國解放以後,正定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態,前進在社會主義大道上。艱苦創業,邁上了國民經濟恢復的軌道;勇敢奮鬥,闖過了三年困難時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定人民撥亂反正,百廢俱興,在新的形勢下向新的目標邁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使正定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

回憶往事,熱血沸騰;展望未來,豪情滿懷。正定人民具有剛強智慧的素質,勤勞樸實的傳統,更有不甘現狀、勇於開拓、發奮圖強的雄心。47萬人民必將沿着黨中央指引的方向,團結一致,昂首闊步,向新的目標邁進。

正定,有一個值得自豪的歷史。

正定,將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知之深愛之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知之深愛之切
上一章下一章

我愛自己的第二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