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豹2坦克的談判
最近十幾年來,北方的熊國,一直都是對漢國威脅最大的國家,尤其是在草原,熊國在對面部署了大量的坦克部隊,似乎隨時都能將滾滾的裝甲洪流推進過來,一直推進到首都。
在這種情況下,漢國的地面部隊,壓力是相當大的,同時,相應的,另一方面,卻是漢國的地面的主戰武器,在幾十年內都沒有發展。
依舊是依靠59式坦克打天下,所謂的69式,也不過是修修補補而已,漢國也曾經努力過,122中型坦克,704中型坦克,這些項目紛紛上馬,但是,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當初提出來的各種技術指標都無法達到,不得不下馬。
在這種情況下,靠着國內自研,已經無法獲得突破性進展,畢竟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國內已經落後太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新的論斷,比如,有人主張以測繪仿製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為起點,跨大步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畢竟漢國一直以來,就以測繪仿製的水平見長。
同時,也有人覺得需從漢國的國情出發,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博採各國坦克之長,引進某些必要的關鍵技術,逐步逼近世界先進水平。
但是,不管怎樣,那都要找到這個時代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而現在,這個名頭,當仁不讓地落在了漢斯國的“豹”2主戰坦克。
畢竟,現在就連大洋對面的鷹國,也沒有把三代坦克給搞出來,動力系統什麼的都沒影呢,使用的還是105毫米炮,完全沒有豹2的霸氣。
所以,就在幾個月前,國家召開會議,討論新的新一代主戰坦克研製方案,就決定新一代主戰坦克以“豹”2主戰坦克為起點研製。
同時,漢斯國研製坦克,耗費巨資,自己裝備的數量也不多,這樣,也有意向對外出口,就這樣,在接到了漢國的請求之後,漢斯國派出來了團隊,前來漢國談判。
而今天,就是第一次的談判。
祝老坐在談判桌的正中央,作為五機部的主管兵器研製的副部長,祝老是這邊談判的主要代表,他的一個袖管空着,這個獨臂的形象,也贏得了對方的尊重。
坐在他對面的,就是漢斯國的談判代表,海因茨-庫爾。在他的旁邊,就是來自漢斯國的幾個主要廠商的代表,萊茵金屬公司,保時捷,克勞斯-瑪菲和克虜伯等等。
由於有共同的敵人,雙方之間的氣氛還是很友好的。
此時,祝老帶隊的這方人,每人手裏都拿到了一個小冊子,這是豹2坦克的簡明手冊。
第一頁,就是豹2坦克的三視圖,正面,側面,和頂部,僅僅看這個三視圖,就已經能感受到這款坦克的威風了。
七對負重輪,車體很長,己方的坦克,僅僅有五對而已,炮塔是焊接的,看起來更大,裏面的空間絕對寬敞,再也不用招小個子的坦克兵了。
那120毫米的坦克炮,就更是威風凜凜了。
坦克的三大方面,火力,機動,防護,如果有能力,那就面面俱到,如果沒有能力,那首先要照顧到的,必須是火力!
機動性可以不高,防護力可以不足,但是,火力絕對不能差,對坦克兵來說,打不穿敵人的坦克,那是最讓他們感覺到無力的。
現在,己方的坦克,還在100毫米上,和世界先進水平,有太大的差距了。
祝老想着,翻開了後面,首先是介紹動力系統的,1500馬力的發動機,液力機械綜合傳動,一體吊裝,前面的操控,居然使用的是方向盤!
這會大大減輕駕駛者的勞動強度,僅僅這個操控系統,就需要己方很多年才能追趕上啊!
靠着國內的技術水平,這種發動機就遲遲研製不出來,這也是以前的坦克被迫下馬的原因,發動機是心臟,沒有好的發動機,坦克的重量就上不去,防護力,火力什麼的,都就不行了。
再翻開,就是介紹火力系統了,120毫米滑膛炮,穿深的數據是讓人驚嘆的,還有各種瞄準系統,激光測距儀,彈道計算機,橫風傳感器,每一樣都是讓人羨慕的。
看到這些,祝老就想起了去草原市,那個小夥子,當時是在誇口嗎?他真的能研究出這些東西來?
嗯,自己當時,也是太信任他了吧,這些,需要本國的技術水平的協調發展,不是一個人就能搞出來的啊!
想到這裏,他繼續向後翻,介紹到裝甲防護欄的那裏面,卻是空白的。
“防護力是我們坦克的機密。”對面的海因茨說道:“現在,我們坦克的大致數據,貴方也已經看到了,我們這次來,並沒有帶樣車,等到初步的協議達成,我們下次可以把樣車帶過來,讓貴方看看,同時,也歡迎貴方到我們漢斯國去,實地考察。”
海因茨的話,被翻譯了過來,他能看到對方的表情,同時,他也很自信,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了,除了己方,對方就沒有第二個選擇,嗯,除非…
他沒有再想下去,看着對方,此時,祝老已經說話了。
“不錯,豹2坦克有着強大的性能,各方面都非常的均衡,所以,我們希望可以詳細地談一下,我們初期,先引進十輛,怎麼樣?”祝老說道。
國家本來就沒有大批量引進的計劃,那些寶貴的外匯儲備,可不能這麼揮霍掉,引進上十輛,研究裏面的技術,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仿製,才是國家本來的目的。
“什麼?”聽到了祝老的話,對面的海因茨居然站起來了:“貴方是在逗我們玩嗎?貴方的北方,隨時會面臨著熊國的入侵,現在,貴方邊界的緊張局勢,就是熊國在背後操控的,戰爭一觸即發,貴方居然才引進區區十輛坦克?”
出發的時候,海因茨就做過計劃,這次來漢國,至少要簽訂上千輛坦克的合同,這樣,足夠己方的坦克生產線,運轉出五年之外了,研發費用也能收回來,分攤到每一輛上就不多了。
而現在,對方居然說,只要十輛,這不是玩兒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