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起兵勤王
驅走了錦衣衛,在全營將士的一片歡呼聲中,左良玉一個人回到了中軍帳中。他並沒有多少高興,今日得罪了錦衣衛,已成騎虎難下之勢。雖然自己並不怕朝廷來興師問罪,但是,如今的自己年事已高,且身體有病,要自己重新披掛上陣,逐鹿中原,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
“爹,今日我們得罪了錦衣衛,恐怕馬士英他們不會善罷甘休,我們還是得早做打算才是。”身後響起了左夢庚的聲音。
別看左良玉獨霸一方,表面上似乎兵多將廣,無限風光,其實他也是一個可憐之人。出生在戰亂的年代,從小父母雙亡。許州兵變之時,連撫養他的叔父一家,也全部被殺害了,族人也只剩下自己和唯一的兒子左夢庚了。
左良玉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輕嘆了一口氣。
“庚兒呀,你爹坐到了如今這個位子,有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啦。如今我大明只剩下了半壁江山,弘光這個昏君,在馬士英一幫閹黨控制之下,不思進取,成天只知道淫樂享受,已經弄得天怒人怨。兵部尚書史大人已經數次邀我出兵,清君側,以正朝綱,只是為父年事已高,不復當年勇了。”
“爹,您這是說的什麼話?如今我們兵強馬壯,整個朝廷都得依仗我們。只要您一聲令下,整個大明都得看我們的臉色,現在不正是我們建功立業的好時候嗎?”
“庚兒,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的。”
左良玉看着自己唯一的愛子,自己要是也還像他這麼年輕氣盛,該是多好呀。
“左將軍,黃監軍請您過去,有重要事情向您稟報。”左良玉正想和兒子再說點什麼,卻被賬外的稟報聲打斷了。
“走,我們一起去看看黃監軍。其它的事,以後再說。”
走出中軍帳,才發現帳外已經站滿了士兵,他們都在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着左良玉。
黃澍的帳篷之內,三十六營的軍官全部到齊了,黃澍依然躺着坐不起來,不過從他的臉色來看,經過軍醫的治療,應該已經好了很多。
“黃監軍,有什麼事情不能等你傷養好了,再說嗎?”左良玉一走進營帳,就有一種今天一定會有大事,要發生的感覺。
“左將軍,這是太子的,親筆書函。”黃澍顫抖着的雙手裏,拿着一方白色的手帕,上面似乎寫着什麼。
“你見到太子了?”提起太子,左良玉突然有了一種使命感,作為一名大明的臣子,太子才是他們應該匡扶的正統。
“太子,他也被關在錦衣衛的天牢之中,左將軍。”黃澍似乎用了所有的力氣,才說出了這一句話。
“你說什麼,這些亂臣賊子,竟然如此大膽。”左良玉伸手接過了手帕,手帕上的字體娟秀,上面寫着:“左良玉將軍,還記得當年父皇詔你進京勤王,你遲遲不到。今日,太子我朱慈烺再次詔你進京勤王。希望你能夠不負所托。”落款寫着:太子朱慈烺。
“請左將軍發兵,進京勤王,清君側。”左良玉抬頭一看,營帳里的三十六營將領,已經全部都單膝跪下,異口同聲的叫起口號來。
“父帥,不要再猶豫了。”站在他身後的左夢庚也單膝跪下,出聲附和道。
“好,既然朝廷如此昏庸,那我左良玉就出兵勤王,清君側。”所以的人都跪下了,左良玉再也無法逃避了。他將手帕高高的舉起振臂一揮,然後鄭重地揣入了自己懷中。
“好,好,好,出兵勤王,清君側!”左良玉軍營里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呼號聲。
南京城的阮大鋮府中,馬吉翔正在灰頭土臉的被訓斥着。從左良玉的大營回來,他都沒有敢上朝稟報,而是直接來找阮大鋮,他知道如果將這次黃澍被劫走之事上報,自己必定會被皇上和大臣們恥笑,甚至會丟掉錦衣衛指揮史的烏紗帽。
“馬大人,你對這件事情怎麼看?”阮大鋮等到馬士英來到,丟下馬吉翔和他商議起來。
“這個左良玉自持功高,早就不把我們朝廷放在眼裏了。我只怕這次他救回了黃澍再無顧及,會起兵造反呀。”
“不會吧,馬大人,這個左良玉沒這麼大的膽子吧。”
“難說呀,這個左良玉獨霸一方擁兵自重,還在暗中一直支持東林黨人和我們作對,你我不得不防呀。”
馬士英緊鎖着眉頭,他感覺他最擔心的事情,似乎馬上就要發生了。
“阮大人,大事不妙,左良玉起兵造反了。”
府門外跌跌撞撞地衝進來一名小太監,滿頭的大汗,連帽子都不知道掉到哪裏去了。
“皇上急招三位回宮,共商對策呀。”
聽到左良玉起兵的消息,最開心的恐怕就是史可法了。為了能讓左良玉起兵清君側,他可是煞費了苦心。
為了讓左良玉打消顧慮,他還特地在錦衣衛的天牢之中,安排了一名假‘太子’,每天在夜晚大喊大叫,讓黃澍誤以為太子也被關押於天牢之中。然後,還找人模仿太子的筆跡口吻,寫了一份太子手諭,讓船家務必要交到了黃澍手中。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他依仗的女婿能夠把黃澍給救出來。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這個女婿還真是神通廣大,竟然不傷一人的把黃澍給救了出來。這下史可法,可徹底的是對他刮目相看了。
“快跟我說說,你是怎麼從錦衣衛的手中把人救出來的,你什麼時候有的這麼大的本事?”
史可法一關上書房的門,就已經忍不住了心中的激動。
“爹,我這次是請了九宮山的師傅用道法幫的忙,具體怎麼做的,我不能說呀。”
“道法!厲害,厲害!爹明白,天機不可泄露嘛。好,我這個女婿真有本事呀。”史可法心情很久沒有這麼好過了,他哪裏還有心思,再去探究道法到底是真是假了。
順治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左良玉從武昌起兵,以清君側為名,進軍南京。從漢口到蘄州,排列了二百多里長的軍艦,浩浩蕩蕩地順江東下。馬士英急調江北四鎮黃得功渡江防守,以致南明門戶大開,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