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劉燁稱帝
第1024章劉燁稱帝
“天下再也沒有人割據,抗拒朝廷,我們興復了漢室,平定了天下,從今以後海內太平了!”
“哦!太平了!”
十萬漢軍將士無不高聲歡呼,將手中的兵器扔到了地上,高興的歡呼雀躍着,從今以後天下太平了,還用兵器幹什麼?
“打掃戰場,張頜率軍五萬北上平定青州,馬超隨我掃蕩淮南,然後回洛陽向天子報捷!”劉燁喝令道。
“喏!”
曹操自盡,曹軍自然也都變成了一盤散沙,面對漢軍的步步進逼根本就無從抵抗。張頜領軍五萬,不到半個月就平定了青州全境,而淮南也在漢軍加緊攻打之下淪陷,曹仁、曹休、夏侯惇等曹操宗室大將紛紛戰死,而朱靈、路昭等人則是投降。
只有襄平城,因為遠在遼東,距離較遠,所以過了一個多月才得知曹操自盡的消息,曹軍全無鬥志,在徐晃和呂布的猛攻之下,城池被破,夏侯尚不知所蹤,呂虔率領殘餘曹軍投降。
建安十五年十一月,天下終於徹底平定。
至於下邳城中的偽天子劉辯,則是被廢為彭城侯,專門有人看管,雖然衣食不愁,不過從今以後再也別想離開彭城半步了。
洛陽。
“臣劉燁拜見陛下,臣率軍征戰,歷時五月,終於克定獲捷,全仗陛下天威!”劉燁身着冠冕朝服,對坐在龍位上的劉協稟報道。
劉協點了點頭:“秦公勞苦功高,消滅曹賊,中興漢室之功實不下於留侯、淮陰侯。特賜大將軍絹萬匹,錢三千萬!”
“多謝陛下,不過臣想要將這些錢財都賜給為中興大漢而死難的將士們,請陛下准許。”劉燁又請求道。
劉協面無表情的道:“既然已經賜給秦公,秦公想要怎麼處置可以自便。”
“謝陛下。”劉燁笑笑,退了下去。
而這時賈詡忽然走了出來,開口道:“秦公藩屏漢室,掃滅群凶,大功實不下於周公,請陛下封大將軍為王!”
此言一出,整個朝廷當中的文武百官頓時默不作聲,紛紛吃驚的看向賈詡。
封王...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劉燁近些年來從一介白身,逐漸封侯、封公,如今又要封王,要知道王爵距離天子之位,可就差那麼一點了。
劉協沉默一陣,緩緩道:“秦公剛剛被封為公,立刻就要封為王,是不是太快了一點?”
“陛下此言差矣,有大功而不賞,天下俊才豈能為陛下效力?”賈詡堅持道:“請陛下不要寒了功臣之心。”
荀攸終於忍不住了,哼了一聲,拂袖便走,臨走之前還深深地看了劉燁一眼:“大將軍,好一個大將軍啊!”
劉燁與荀攸兩人目光對視,荀攸對他當年的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是近些年來兩個人的距離已經有些漸行漸遠,因為兩個人的理念已經起了衝突,背道而馳。
而荀攸走了出去,剩下的人卻都是一動不動,他們要麼就是劉燁的堅定支持者,屬於他的嫡系,要麼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根本就不敢得罪劉燁,只好一言不發,默默地觀望着事態發展。
劉協期盼的顧盼左右,希望能夠有一位大臣能夠挺身而出,怒斥賈詡,可是他期盼的張望了許久,終於有一人站了出來。
“秦公有功於國,請陛下升秦公為秦王,如此天下人都會讚歎陛下聖明。”郭嘉起身道。
“正是如此!秦公為國征戰數十載,若是不加以封賞,將士們豈會心服?請陛下千萬不要寒了將士們之心啊!”于禁也站出來道。
“請陛下加封秦公為秦王!”
“秦公有功,陛下理應封賞。”
而這時,三公九卿、無數的朝廷重臣紛紛站了出來,請求劉協封劉燁為秦王。
劉協看着面前所有的廷臣幾乎都站了出來,不由得露出了悲涼的笑容。
他無力的擺了擺手:“准。”
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天子劉協親自加封劉燁為秦王,雍涼二州皆為秦王國之封地。
建安十七年二月,天子劉協染上重病,卧床不起一月有餘,最終駕崩,而劉協膝下只有公主卻無皇子,大漢王朝到底應該由誰來繼承就變成了一個大問題。
群臣進諫,請求以秦王劉燁為天子,太后當即准許,請求劉燁即位。
劉燁三讓乃止,終於在洛陽登基稱帝,大赦天下,改元太初。
劉燁穿着龍袍冠冕,看着座下的群臣,心底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辛苦征戰數十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實在是久違了。
略微一陣恍惚,劉燁很快便反應了過來,開口道:“朕宣佈,從今以後我大漢朝稅率定為三十稅一,永不加賦,作為祖訓記錄下來,要後世的子孫們遵守!”
賈詡、郭嘉、諸葛亮、于禁、張頜、馬超等文武群臣紛紛大聲道:“陛下聖明!”
這一消息傳出去之後,四海百姓無不歡呼雀躍,本來三十稅一就已經是十分之少了,而且這新皇帝竟然決定永不加賦,要知道天子可是口含天憲,天子無戲言,既然說出這話,就斷無反悔的可能。
而且劉燁下令廢除募兵制度,僅保留胡騎作為少數分子可以徵募,重新恢復義務兵制。募兵制和義務兵制各有其好處,募兵制的士兵悍勇,可是缺乏忠誠,沒有保衛祖國的決心,義務兵制的士兵雖然都是農民,但是只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還是能夠成長為悍勇之士的。
劉燁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在軍事、經濟、政治方面都有所建樹,推出了許多的新政策。最難能可貴的是,劉燁打破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格局,以極為開闊的胸襟善待功臣,分封諸將為侯,不過也對一些大將的軍權加以限制,防止他們擁兵自重。
太初三年四月,皇帝劉燁攜群臣前往泰山封禪,祭祀天地。劉燁的文治武功俱為出色,此番泰山封禪,無數百姓紛紛慕名而來,希望能夠瞻仰偉大的皇帝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