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絲印材料
第十四章絲印材料
5月9日一早7點,黃川從睡夢中醒來,一看,家裏一個人都沒有,連光二都不見了。
桌上,高振強留了一張紙條
“弟娃,你不用來上市了,下午3點回來就可以。錢在枕頭下面。”
看來,高振強把一切都安排得很妥當!
洗漱后,黃川把高振強留在枕頭下面的5000元錢放到了軍挎包里。
慢搖搖的騎着院裏的28圈自行車出了門,在荷花池邊上的小店裏照樣8個鮮肉大包,兩碗稀飯。
沒有辦法,年輕人,要吃那麼多。
......
慢慢的騎着車,行走在人民北路上,黃川要選擇一家專門銷售絲印器材的商店。
大家都知道,絲網印刷是所有印刷裏面技術最簡單、起始成本最低的。
但是,技術最低不代表沒有技術,或者,誰都可以用。
作為絲印廠場地來說,就非常的靈活,甚至幾平方米,就可以開絲印廠。
工具也簡單到爆,就是一個木框子,加上一層網布!
街上隨便找個人,培訓幾分鐘就會操作。
可是,真的有那麼簡單方便嗎?
肯定不是!
要不然,你到荷花池看一下,哪一家敢開這樣的絲印廠!
一旦生產牽涉到了工業化,事情就都不簡單。
首先,文化衫絲網印刷用到的水性油墨就是個大難題。
光是顏料要塗布在布料上面,搓洗若干次,保持不變色這一點,就很深奧。
脫色的衣服,在86年,你賣給鎚子大哥!
一般人買一件衣服,起碼都是要穿幾年的,所以,顏料必須買技術過關的。
所有的市場,其實都是由需求目標驅動的!就像一條鏈條,必須環環相扣。
大體上的邏輯是,市場驅動,有需求就有產品!
黃川騎車在市場上找了一遍,根本就看不到絲印原材料的供應商。
疑惑間,並沒有失去希望,這偌大一個西川省,肯定有地方在賣。
不遠處,就看到了西川省印刷物資公司的招牌,走近一看,居然內含一個不小的天地。
這裏面但凡是和印刷相關的材料都能夠一站式的購買到,甚至包括了上千種的油墨、紙張等。
黃川慢慢的尋找着,觀察着,很悠閑。
終於在3樓的一個角落裏,看到掛牌的絲網印刷科!
推門進去,直觀的感覺就是兩個字“冷清”!
這是一個大開間的辦公室,裏面起碼有8張辦公桌,7/8個人在邊上聊天、喝茶、看報,邊上的陳列櫃佔據了兩個牆面。
零零散散起碼有關於絲網印刷的幾百項產品陳列裏面。
黃川並沒有多言,仔細的一個一個的櫃枱在瀏覽着。
油墨顏料專櫃裏面,黃川看到了自己需要的各種顏色的水性顏料,RB產的價格高,國產的就很便宜,好幾個品牌,上百種的顏色。
接下來是絲印的各種輔助材料。
各種粘和劑,增稠劑,填充料。
針織品印刷不是用的油性油墨,必須是水性的物質。
怎麼讓布料着色,耐洗,不掉色是很有講究的(這裏不細說,書友們肯定百度不到。)
很關鍵的就是,在買到了這些專門的材料后,回到自己的工廠怎麼再進一步的添加,用什麼比例,什麼溫度等等。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效率!你不可能十幾個人的生產班組,幾分鐘停下來等待輔助材料的調配。
配料,在所有的絲網印刷廠里,都是不能夠亂打聽的,屬於保密資源。
其實,這也算是“門檻”。
顏料大家都一樣,但是,我的就不掉色,你說是不是門檻?
看好了顏料部分后,心裏稍微有底了,這些在櫃枱里的商品以及數據,在腦袋裏都有,黃川才又來到了網框專櫃。
製作網框的絲網也就那麼幾種:尼龍絲,蠶絲,滌綸絲,金屬絲等。
文化衫絲印一般選擇尼龍絲網,大概有60目到100目左右,太細了,效率不高,其實,關於絲網的選擇也是屬於門檻的範疇。
另外,網框拉伸的強度,就完全靠老師傅的經驗了。
尼龍絲強度高,柔軟性好,耐摩擦,壽命長,是絲網必備。
框子的材料如果是採用機械化,那麼最好選擇鋁合金方框,不變形,耐久。
不過,如果是生產文化衫,黃川不準備選擇鋁合金的,並不是由於鋁合金的價格,而是因為,不需要那麼大的量,不用特別的牢靠都可以,關鍵是要換版靈活。
接下來就是製版室裏面需要的物品了。
其實這部分才是最簡單的,86年代,當時的技術對於各種化學感光材料的研製幾乎是頂點了,這些簡單的工業感光材料,已經有嚴格的配方和工藝,買回去直接用就OK。
在RB和美國,絲印的材料供應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品種、質量都不是問題。
黃川拿出了一張紙,對着商品櫃,一一的把需要的產品和數量寫在上面。
第一次,倒是沒有買很多,材料價格不貴,1000塊錢出頭,就整了一個全套。
寫好清單,找到了負責銷售的人員,等他算賬計價后,去財務室交錢,然後再回來取貨。
等把貨物搬到了樓下,再去找了一輛運貨的人力三輪車,把貨送到了鍾家橋鐵小工廠裏面。
高振強租用鍾家橋鐵小作為服裝廠確實撿了便宜,當時的政策是國家把鐵路局下屬學校統一移交給了當地政府。
鐵路小學一般都在城市的偏遠地段,路局職工都願意把孩子送到了當地的重點學校讀書,鐵路小學就當然衰敗下來,很快就被裁剪掉了。
但是,那個年代鐵路局不缺錢,為員工子弟修建的學校都還可以,校舍什麼的,超過了許多當地政府學校。
高振強在鍾家橋鐵小有十幾間20平方左右的小間,一百平方左右的教室有8間。還有一個學校原來的鐵皮房板房,大概有300平方左右,地方不小。
作為一個制衣廠足夠了。
由於黃川的到來,高振強專門拿出了鐵皮板房作為文化衫的生產線,一間教室作為製版車間。
黃川找到了留守的人員,拿到了鑰匙,把所有的材料放進了製版房裏。
到正在為水泥板生產線抹平的現場,和施工的師傅交流了看法,增加了生產線的定位標誌,還讓師傅去製作了幾套定位的小工具。
觀察了一下鐵小的水電線路,發覺都還可以,就只在製版室里增加了一個水槽,再添加幾個高壓水龍頭才算完事。
黃川查看着這裏,在分析消化着腦海里的生產工藝,文化衫的絲印看起來簡單,但是要形成規模,保證質量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特別是自己還要培訓第一批新員工,接下來的培訓工作估計相當繁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