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五色瓜
“賣五色瓜,賣五色瓜。”
“五色瓜?”
這種甜瓜在中國歷史上名氣那太大了,《史記》載傳秦破後秦故東陵候邵平因為貧困,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謂之東陵瓜,又稱邵平瓜、五色瓜、子母瓜、青門瓜。
許多文人墨客為其留下了詩篇,如陸機《瓜賦》:氣洪細而俱芬,體修短而必圓,芳郁烈其充堂,味窮理而不娟。駱賓王“一頃南山豆,五色東陵瓜。”庚信“昔日東陵侯,惟有瓜園在。”李白“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王維“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蘇軾“漢使節空餘皓首,故侯瓜在有頹垣。”楊億“銅盤瓊蕊三危露,素綆寒漿五色瓜。”孟浩然“不種千株桔,惟資五色瓜。”
千株桔樹也不及一個五色瓜。
最有名氣的是紀曉嵐所寫的“種出東陵子母瓜,伊州佳種莫相誇;涼爭冰雪甜爭蜜,消得溫墩顧諸茶。”許多人以為他寫的是西瓜,實際不是西瓜,而是這種甜瓜。
最早培育出來的是邵平,後來這種甜瓜漸漸擴散,梁朝任昉曾記載:“吳桓王時,會稽生五色瓜。吳中有五色瓜,歲時充貢獻。”
這些詩句劉昌郝顯然記不起來或多不知道,之所以對它印象深刻,是因為他去陝西跑業務,那次呆了很長時間,正好關中梨瓜成熟,當地人用這種梨瓜招待他。
劉昌郝很奇怪,因為一般梨瓜都不大,圓形,色白,但這種梨瓜呈長長的橢圓形,大的足足有兩三斤重,經過客人解釋才知道它之所以叫梨瓜不是長得像梨,而是甜味賽過梨,吃一口流一首,拿在手裏會粘手,又叫老口味香瓜。它很可能就是歷史上傳說中最好吃的甜瓜五色瓜,一般它外表呈青色,但多是後來培育的結果,早先這種香瓜頗類似於花皮菜瓜,又長又大,外青有青白瓜紋,與五色瓜的記載有許多吻合之處。
也有不同之處,歷史上的五色瓜是“大如斗,味如蜜,體短圓、有香味”,雖然這種梨瓜也大如“斗(漢斗較小)”,有香味,味如蜜,不過它是橢長圓形,而不是體短圓。
史上五色瓜是擴散的,這種梨瓜只有在關中渭涇才能看到。
因此專家考證得出一個結論,邵平種的瓜是哈蜜瓜與當地瓜自然雜交出來的一種類似黃河蜜、西州蜜的變異硬皮青花色甜瓜。可是關中這種梨瓜皮薄如紙,肉厚味酥,根本不是厚皮甜瓜,與五色瓜並沒有關係。
馬上謎底便會揭曉。
劉昌郝走了過去,是一個老漢在賣五色瓜,與關中梨瓜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的地方就是花色皮,有深綠與淺青色瓜紋,肉是黃色的,不像多數甜瓜肉是白色的,不同的地方它不是長形的,而是真正的橢圓形,有凹溝,但不及南瓜凹溝明顯(見文物東陵瓜壺)。
劉昌郝又想到淮河一帶的羊角酥瓜,羊角酥瓜更長,前大后小,頗似苦瓜,也有瓜紋,其瓜紋區別就是關中梨瓜是深綠雜櫻草色,羊角酥是深綠雜淺豆青,老漢賣的五色瓜是深豆青雜淺豆綠,瓜肉這種五色瓜頗類似於關中梨瓜,是黃色瓜肉,而羊角酥瓜是綠色瓜肉。這讓劉昌郝又想起他老家的一種瓜,小麥籽瓜,個頭很小,青皮紅瓤紫籽,味道很甜,他小時候最喜歡吃這種甜瓜,然而長大后這種甜瓜便消失不見了,原因劉昌郝也不知道。
不是五色瓜消失了,而是經過兩千餘年的演變,五色瓜早隨着各地的氣候土壤,蛻變成了其他的瓜種,如關中梨瓜,淮河羊角酥。大多數不是進化,而是退化了。
眼下五色瓜依然比較符合傳說中五色瓜的記載,也比較大,老漢還將它切成小瓣,一瓣一文錢。
劉昌郝付了三文錢,一人持着一瓣品嘗,比較甜……眼下的水果糖份含量就那麼一回事,這還是前劉昌郝的味覺,否則劉昌郝對它的評價會進一步下降。當然,放在宋朝,它肯定是很甜的甜瓜。另外就是它不是脆瓜,而是向軟肉酥瓜演變,皮不像哈蜜瓜那般厚。
劉昌郝繼續轉,不僅五色瓜,他看到了好幾種甜瓜,有白色的,有青色的,有黃色的,這些瓜與五色瓜無關,多是古代中原培育出來的瓜種。劉昌郝又買了兩三個瓜嘗了一下,皆不是很甜,這讓他想到了一個成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王婆不是王婆,而叫王坡,宋神宗時人,他從西域帶回來哈蜜瓜種,居然種了出來。然而無人認識,皆不敢買,於是他只好一邊賣一邊誇自家的瓜比人家的瓜甜。可能是才種吧,幾年後品種退化,想誇也誇不起來。也就是說,在開封種的哈蜜瓜都比別的甜瓜甜。
看着劉昌郝帶着苗苗悠閑的吃甜瓜,梁小乙有些急:“昌郝,天光漸晚。”
“小乙哥,莫急。”
未來種田是必然,但不是種莊稼,憑藉劉梁村一畝地一年收成只有一石多點,種鬼的莊稼。
劉梁村本身就是一個大大的麻煩,是不是自己猜想的那個一品富貴,劉昌郝也不大確定,即便是,也要三四年後才會有收益。
即便有了那個小物件,還是一團亂麻,想要解決,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盡量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須要了解更多的信息。
這些想法,劉昌郝又不能說出來。
當然,眼下的困局才是最大的難關,劉昌郝帶着梁小乙與苗苗回去。回到家,又在屁股上抹了一點膏藥,僅了轉了轉,屁股又隱隱作痛。狗日的貪官污吏,劉昌郝心裏罵了一句。
吃過晚飯,劉昌郝說:“小乙哥,陪吾出去一趟。”
“好。”梁小乙懂的,立馬說道。
“哥哥,吾也要去。”苗苗跳起來。
“苗苗,哥出去辦正事,等辦好,哥帶汝玩。”
兩人來到宋夫子家,又一道去了李家。
很豪華的宅子,三進三出,有好幾十間房子,前面是大院子,後面是一個面積不小的花圃。飛檐琉瓦,朱漆大門,即便梁小乙膽子大,看着這樣的宅子,也有些畏色。劉昌郝還好一點,他擔心的不僅是害怕李大官人會巧取豪奪,還擔心另一件事,自己用“家傳寶”來換錢,讓李大官人替自家化解危機,自然這門親事也等於回拒了,李闊海會不會遷怒?
不能拖下去了,劉昌郝走上前敲門。
門開了,走出來的不是僕人,而是一個塊頭很大的青年人,應當是那個李小娘子的哥哥,他用厭惡的眼神看着劉昌郝。
在宋朝同樣大夥同樣不喜歡吃軟飯的,劉昌郝可不打算吃軟飯,但李家這個大郎多半以為他是上門議親的,等於是吃軟飯,加上劉昌郝身份卑微,心裏想的也放在臉上。
劉昌郝不怒反喜……
“拜見李大官人,”劉昌郝作了一個揖禮,看着李闊海,他是想通過李闊海的表情驗證一件事。
在這個關鍵時候李家來提親,無疑意味着李闊海不怕花谷久,甚至平時有積怨,這是劉昌郝與李闊海交易的原因,然而李闊海非得要自己娶他的女兒那就糟了。
劉昌郝還是選擇與李闊海交易,依然有其他的原因,或者猜測。
他的皮囊得到一些少女的喜歡,然而作為一個成年男子,恐怕沒有幾個人喜歡。換自己也是,好好的一個大男人生得一副美女樣子還是男人嗎?
宋夫子對他不錯,看中的是劉昌郝比較孝順,非是學業好。
若是化解了,劉家是上戶,但屬於最悲催的上戶,會承擔更多的賦徭攤派,特別是礦坑的攤派。
我家有座礦,年產八千斤,官府要俺交萬斤,三年交下來,俺家破產了……
宋朝開國之初,試圖用這些政策打壓貧富分化,然而沒多久,這些政策越來越畸形,礦是小事,特別是“上戶”的衙前,這才出台了免役法。
但就是有了免役法,“上戶”還要承擔更多的免役錢,繼續承擔各種不公的攤派,斂財的寬剩錢,王安石又畫蛇添足地推出保甲法、保馬法,以及青苗貸。
至於官戶外戚宗室或豪強,當地官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雖然包括官戶在內也要納兩稅(官戶兩稅不減免,役錢減免了一百年,不減免一百年。和買不減免,和來也不減免,宋神宗以前免了差役,以後免了科配,刑罰適度減免)。最通常的做法便是隱田。
實行免役法后,團行商貿以及其他厚利的行業依然被各地豪強把持,繼續各種巧取豪奪,高利貸,等等。即便有免役法,那也是朝廷與權貴豪強的博奕,並沒有惠及到多少百姓,否則都不會有這麼多人反對變法了。
從個人到家庭,自己都不會讓李闊海喜歡。之所以提親,多半是李家小娘子看中的。
反正以她的外貌也休想找一個上好的人家,那就提唄,頂多花一點錢,對於李家來說也不過是一點小錢。
“李官人,你千萬莫要多想,”劉昌郝心中默念着,繼續看着李闊海。
李闊海表情平淡,沒厭惡也沒有喜歡,到了他這地步,一般人也很難看出他的喜怒哀樂,劉昌郝只好站着,心裏面繼續琢磨着如何開口。
“坐。”
“謝。”三人坐下,李闊海繼續喝着茶,但沒有吩咐人給劉昌郝倒茶,這就有些無禮了,畢竟隨行的還有德高望重的宋夫子,可是劉昌郝心中反而更竅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