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場 井陘之戰
大漢王朝的前奏曲
時代背景
公元前205年,項羽在彭城大敗劉邦,這使得當時的諸侯們紛紛背漢歸楚,劉邦的處境十分艱難。為了擺脫這一不利局面,劉邦採納了謀臣張良等人的建議,制定了正面堅守、側翼發展、敵後襲擾的戰略方針。他命大將韓信率軍開闢北方戰場,逐次殲滅黃河以北的割據勢力,向楚軍側背發展。公元前205年,韓信首先率軍擊滅了魏王豹,平定魏地。當時,黃河北岸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趙(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個割據勢力。它們都投靠項羽,成為楚的羽翼。漢要滅楚,就必須先翦除這些諸侯國,使項羽陷於孤立。韓信針對這些割據勢力只圖據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點,便向劉邦提出進一步開闢北方戰場,逐次消滅代、趙、燕,東擊田齊,南絕楚軍糧道,對楚軍實施側翼迂迴,最後同劉邦會師滎陽的作戰計劃,這一計劃很快得到了劉邦的讚許和批准。
劉邦在彭城之敗后,退守滎陽、成皋,與項羽拉開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劉邦依託有利地形,親自在此組織戰略防禦體系,利用關中漢中之資,以及善於打游擊戰的彭越在項羽必經之路騷擾糧道來打一場持久戰。此時,河北之地的諸侯皆背漢就楚,不但給劉邦的左翼造成巨大的威脅,而且嚴重阻礙漢軍迂迴到項羽側翼夾擊的戰略構想。韓信趁機請命北上掃蕩諸侯,開闢另外一處新戰場!韓信首戰採用聲東擊西,避實攻虛,以木罌渡河,順利完成攻魏之戰。由於此戰之功,劉邦對韓信的作戰能力感到滿意,命韓信和張耳繼續北上進攻趙國。韓信兵貴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代軍,這個時候滎陽戰況危急,劉邦收韓信之精兵以距楚軍威脅,而命韓信張耳帶數萬新兵攻趙,趙國顯然比魏、代強大,又擁有地利,韓信處於從未有過的危機之中。
人物評析
淮陰侯韓信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位功蓋天下的英雄留給世人的名言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韓信,字重言,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人。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據說他是當時著名軍事理論家尉繚的高徒。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協助漢王劉邦率軍出陳倉、定三秦,京索之戰敗楚軍,隨後分兵北伐,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歷任大將軍、左丞相、相國,封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最後,韓信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劉邦老婆)及蕭何誘騙入長樂宮鍾室處死。
韓信一生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並不是他個人的運氣好。而是在其年輕時就有所綻露。韓信年輕時,家裏很窮,經常食不果腹,以至於母親死後竟沒錢來辦喪事。一天,一位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媽媽見韓信飢餓,便把自己帶來的飯分給他吃,一連數十日。韓信十分感激的說:“我以後一定會報答你的”。老媽媽聽了很生氣,說:“你現在連吃飯都成問題了,我見你可憐才給你吃的,哪裏還想讓你報答啊?”韓信聽了,深感慚愧。當時,一個南昌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邀為門客,但不為其妻所容,“食時信往,不為具食”,韓信憤然離去。當地的一個屠戶想侮辱韓信,說:“別看你個子高大,還佩着劍,其實是嚇唬人的。如果你真有本事,就把我殺了;如果不能,就從我褲襠下面爬過去。”韓信聽了,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了出去。滿大街的人都在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懦弱沒出息的人。
若干年以後,韓信幫劉邦奪取天下后回到故鄉,早年的這些事他都還記在心裏,並分別對這些人給與了“論功行賞”。他召見了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見到南昌亭長時,只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那個人,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但殺了他也不會有我以後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由此可見,英雄始畢竟不是一般的人物,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總能發現一些別人不具備的特殊素質。即使是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陳余,大梁(今河南開封)人,魏地名士。陳勝起義,陳余與至交張耳同往謁陳勝,建議以奇兵略趙地。陳勝同意,派武臣為將軍,以陳、張為校尉,率兵三千前往略地。武臣聽從蒯(kuǎi)徹計謀,不戰而得三十餘城。至邯鄲,與張耳擁立武臣為趙王,自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巨鹿之戰時,陳、張兩人交惡,陳余之兵為張耳所收,僅與部下數百人出走。漢高帝三年(前204),遣韓信、張耳伐趙,斬陳余於水上。
交戰過程
巍峨的太行山在中國的地形圖上是一座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有人說:“太行山是中國的脊樑,控制這裏就等於控制了中國。”據說,在綿延400餘公里太行山中共有八個隘口。他們分別是軍都陘、薄陽陘、飛狐陘、井陘、滏口陘、白陘、太行陘、幟關陘等,古稱太行八陘。這八個隘口是穿越太行山脈的八條必經通道。本場戰爭就發生在八大隘口之一的井陘口,井陘位於現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以西30公里處。這裏有一條長約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的行動。自古就有“燕晉通衢”的之稱。在井陘腹地,有一條發源於山西壽陽,經娘子關入井陘,全長120公里的河流——綿河,是滹沱河的重要支流。在歷史上,因與一個人和一次戰役的姻緣,使這裏有了名氣。這個人物就是秦末漢初的赫赫名將韓信,這次戰役,就是“背水之戰”。
▲圍於今河北省井陘縣境內的蒼南山。這裏崖壁陡立,易守難攻,乃兵家必爭之地。
漢高帝二年(前205)四月,劉邦率諸侯兵56萬人東進伐楚。這時,楚霸王項羽正在山東一帶作戰,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被漢軍攻佔。項羽帶領3萬人殺了回來,大破漢軍,漢軍競相敗逃,落入泗水,死者十萬餘人。遭此慘敗,劉邦元氣大傷,原先歸服的諸侯又都背漢歸楚。最為可氣是,連自己親封的魏王豹也叛漢附楚,嚴重威脅漢的後方關中,劉邦依據和項羽對抗的核心防線滎陽、成皋,以及黃河渭水運輸線。派謀士酈食其前往遊說魏王豹。劉邦對酈食其說:“你要能說動魏王豹重新歸漢,我就在魏地封你萬戶。”由此可見魏王豹的歸屬,對劉邦是多麼至關重要。但是,魏王豹卻回絕酈食其說:“漢王對人簡慢又侮辱,責罵諸侯、群臣,就像罵他的家奴一樣。我不想重新見到他。”酈食其如實回報,劉邦看到好言勸說沒指望,只有靠武力解決了,決定舉兵進擊。同年八月,劉邦拜韓信為左丞相,統率部將曹參、騎將灌嬰等不足3萬人,自滎陽西入關,出奇兵,以疾風迅雷之勢向魏軍發起攻擊,三戰三捷,魏王豹落荒而逃,最後於九月被生擒。這一役,八月出兵,九月告捷,可見韓信用兵神速。河東52縣一舉歸漢,並將所俘獲的精壯魏兵補充到滎陽前線,讓處於危難之勢的劉邦鬆了口氣。這時,韓信向劉邦提出增兵三萬,北舉燕趙,東圖齊地,南絕楚之糧道,然後西歸和劉邦會師於滎陽。這是韓信以一個戰略家的眼光,謀劃出的戰略目標。他北去燕趙的戰略路線,正是當年秦始皇滅趙國、平燕地的路線,真實意圖是北下燕趙,東取田齊,對楚形成絕對戰略優勢,然後前後夾攻,會戰滎陽,與項羽決戰。劉邦欣然同意,派張耳、張蒼率三萬人馬歸韓信指揮,加上韓信原有的2萬人,總兵力共計5萬多人。韓信揮師東進,先擊敗代軍,攻取太原,然後從太原直撲井陘。一場戰爭史上的奇迹,就要在滹沱河流域上演。
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統率3萬名新近招募的部隊,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對趙國發起攻擊。趙王歇、趙軍主帥陳余聞訊后,即以號稱20萬的大軍集結於井陘口防守。面對幾倍於自己的敵人,韓信也是異常的謹慎,他知道自己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知道自己必須要冒險進入趙國境內和趙國的主力進攻決戰,而持久戰或是擊潰戰都對自己不利,韓信要做的是一戰擊潰趙國主力,使趙國再無能力抵抗漢軍。韓信、張耳統兵來到井陘口,伺機越關東進。趙王歇與丞相成安君陳余得知漢軍滅代,意欲東進,立即從信都(今河北邢台)出發,將兵20萬,趕到井陘口,構築堡壘,堵截漢軍。謀士李左車向陳余獻計說:韓信東渡黃河,俘魏王豹,擒夏說,大獲全勝。今乘勝攻趙,銳不可擋。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今井陘口谷險路窄,車不能并行,騎不能成列,漢軍行數百里至此,隊伍定會拉得很長,糧草勢必落在後頭。將軍假若能讓我率騎兵3萬,從小道截斷漢軍輜重,將軍在這裏深挖溝,高築壘,不與漢軍作戰,使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出奇兵斷其後路,使他們在野外搶不到任何吃的東西,不出10天,必可一舉全殲漢軍,韓信、張耳的頭顱就能獻到將軍面前。希望將軍能重視我的建議,不然必定被這二人俘獲。
陳余是個書生,尊奉儒學,生搬兵書,他把“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為用兵原則。聽了李左車的建議,頗不以為然,說:“我聽兵法上說,兵力十倍於敵人,即可圍之,一倍於敵人則可對陣交戰。現在韓信號稱萬人,實不過數千,他們千里跋涉奔襲我們,已經精疲力盡了。如此兵力對比,如不正面應戰,以後又有了更強的敵人,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對陣呢?豈不讓諸侯笑我怯陣。”於是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
韓信暗中派人打探到李左車的計策未被採納,大喜,於是放心大膽地下令晝夜兼程向井陘口進軍。在離井陘口30里處安營紮寨。經過周密勘察,制定了一套大膽的作戰方案。半夜,韓信先派輕騎兩千人,每人手中持一面紅旗,抄小路趕到趙營背後,在萆山(今鹿泉市抱犢寨)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告訴他們:“趙軍見到我軍逃跑,必定傾巢出動來追趕我們。你們就快速衝進趙營,拔掉趙軍旗幟,插上我們的紅旗。”同時又叫裨將下令準備飯食,說:“打敗趙軍後會餐。”各位將領都以為聽錯了,也不敢提出異議,就表面答應:“遵命。”次日凌晨,韓信命萬餘人背靠綿蔓河布下營壘。趙軍看到以後大笑不止。天剛亮,韓信樹起大將旗幟,擊鼓出營,數十名大將挺槍躍馬,戰鼓擂動,號角齊鳴,直朝趙軍營壘衝來,擺出一副決戰的架式。陳余見漢軍背水佈陣,不留退路,暗暗譏諷韓信不懂兵法,馬上令趙軍出擊。漢軍背水作戰,沒有退路,個個拚死應戰,英勇拼殺。雙方展開激戰。韓信見時機已到,便命令士兵丟棄旗鼓,佯裝敗退。到了河邊陣地,又回頭再戰。陳余馬上令趙軍傾巢而出,一邊追殺;一邊搶奪漢軍丟下的旗鼓。這時,埋伏在趙營附近的兩千騎兵迅速沖向趙營,拔掉趙旗,樹起兩千面漢軍紅旗。趙軍久戰不能勝,忽見營寨遍插漢軍紅旗,大驚失色,以為陣地已被漢軍攻破,頓時大亂,紛紛逃散,趙將雖然斬殺了不少逃兵,仍止不住潰逃之眾。韓信令全軍兩面夾擊,趙軍一敗塗地。
趙王歇與陳余率潰敗之兵向信都撤退。韓信揮師追擊,在鄗(今河北高邑)泜水南斬殺了陳余,活捉趙王歇。戰鬥結束后,有人問韓信:“兵法上說行軍佈陣應該右面和背後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而你卻背水佈陣,以少勝多,這其中道理何在呢?”韓信答道:“這在兵法上早有記載,只是你們沒有注意罷了。兵書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我軍大部分是新募之兵,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只有將他們置之死地,方能使他們為自己的生存而拚命廝殺,從死裏求生。否則,在數倍於我的強敵進擊下,定會不戰而潰。”眾將聽后都十分佩服,讚頌韓信用兵如神。
在戰鬥激烈進行時,韓信下令軍中不得殺死李左車,如若活捉之重賞千金。果然,不久有人把捆綁着的李左車送進帥帳,韓信親自鬆綁,把李左車讓到上座,用對待老師的禮節來對待李左車。李左車深受感動,遂與韓信結為莫逆之交。韓信已定趙地,按照他的既定戰略,下一個目標是攻燕伐齊。韓信問計於李左車。他謙恭地自稱僕人,說:“仆欲北攻燕,東伐齊,怎麼樣做才能成功呢?”李左車推辭道:“臣下聽說,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大夫不可以圖存。我一個敗亡的俘虜,怎麼有資格參與定奪大事呢?”韓信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亡,到了秦國,則秦國強大稱霸。原因何在?並不是百里奚以愚對虞國,以智報秦國,而是在於兩國對百里奚的計謀聽與不聽,用與不用的問題。如果陳安君陳余聽從您的計謀,被擒拿俘虜的就是我韓信了。我是真心實意聽取先生您的計謀,希望先生您不要推辭。”一席話,打動了廣武君李左車,便分析了韓信此刻的優勢與劣勢,提出了和平取燕的良策。李左車是這樣對韓信說的:“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也有一得’,故而說‘狂人之言,聖人也可選擇採納’。只恐怕我的計策未必能用,但願只效愚忠而已。成安君本來有百戰百勝之計,但一旦失策,就兵敗鄗下,自己也死於泜(zhī)水之上。現今將軍俘虜了魏王,生擒了夏說,不到一個上午就擊破趙20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諸侯,連大眾百姓都不得不停止勞作,拿出輕衣美食,側耳等待你的命令。然而民眾勞苦,士卒疲乏,實在是難以用兵。現在將軍用疲憊不堪之兵,勞頓在燕國堅固的城池之下,顯然顯示出力量不足,意欲攻戰,又攻不下來,曠日持久,糧食耗盡。如果燕國不能攻破,齊國也必定會拒守邊境,以圖自強。與燕、齊兩國相持不下,那麼劉邦與項羽的勝負也就不能分明了。這是我的愚見,私下以為可能是錯誤的。”
韓信仍然誠懇地求教說:“按照先生您的意見,該怎麼辦呢?”李左車獻計道:“當今之計,不如按兵不動,百里之內的百姓就會每天拿出牛肉美酒來犒勞將士。將軍在北邊去燕國的路上佈置軍隊,然後派使者,持書信,遊說燕國,燕國必定不敢不聽。從燕國向東到齊國,雖然有智謀的人,也不能為齊國想出更好的計策。如是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可以圖謀了。兵書上有先虛而後實,就是這個道理。”韓信說:“好,聽從你的指教。”採用李左車的計策,派使者到燕國,燕王臧荼雖然是項羽所封,這時,也只得識時務者為俊傑,聞風而降。燕趙平定,韓信派使者稟告劉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來治理趙地。劉邦應允,又以張蒼為代相,守備北邊,設置常山郡、代郡。
戰爭影響
井陘之戰的結局,對楚漢戰爭的整個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漢軍的勝利,使得其在戰略全局上漸獲優勢,既消滅了北方戰場上最強勁的敵手,為下一步“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創造了聲勢和前提,也為東進擊齊鋪平了道路,從而造就了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這雖然是一次不大的戰役,但卻有着戰略性質的地位。在井陘之戰中,雙方在作戰指揮上的得失高下是顯而易見的。韓信取得作戰勝利,關鍵在於他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製造假象和利用趙軍的錯誤,背水列陣,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從而一舉全殲趙軍,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精彩篇章。
策略分析
井陘之戰作為有名的以少勝多之戰,戰後,韓信的手下迷惑不解,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韓信的解釋無疑說出了此戰的一個關鍵,他把孫子兵法的精髓巧妙地運用在戰術之中,為後人留下一次完美的戰役樣本。
☆☆戰爭小檔案☆☆
戰役名稱:井陘之戰
發生時間:公元前204年
交戰雙方:漢國VS趙國
交戰地點:井陘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井陘縣)實力對比:漢軍3萬VS趙軍20萬
戰爭結果:全殲趙軍
戰爭性質:進攻戰
智慧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