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胎中之迷

第一章胎中之迷

如墨的厚重鉛雲里,一道亮光閃過。

“卡擦”一聲過後,“轟隆隆的”悶聲,滾滾響徹天地之間。

隨即,密密麻麻,如黃豆般大小的雨點,漸漸打下。

屋檐上,窗格前,風聲,雨聲,連成一片。

昏暗的斗室內,長衫男子,稚嫩的面龐,默默投向遠方。

“呼”地一聲,半掩着的門扉被勁風吹開,斜飛進來的雨絲,灑在臉上,身上,打濕了地面的青磚。

“都這麼晚了,小溪還未歸家……”

沒有去合上門,透過朦朧的雨幕,他擔憂地望向遠方。

“可別出了什麼意外……”

自父母亡故以來,一直都是小溪與他,相依為命。

小溪本是孤女,流落到此,被蘇母收留,名義上是養女,實際就是童養媳。

母親還在的時候,就已經問過小溪的意思,給他倆定了婚。

婚書一式三份,一份在蘇淺雨這兒,一份留在官署,最後一份,被那丫頭珍重地收藏了起來。

至今,他都還記得,當時小小隻的女孩家家,羞紅着臉,捧過那一紙婚書,跑回自家屋裏。

那時,她是那麼得小啊,還剛剛過桌子腿……一轉眼,就過了六年了。

眼前又是一陣恍惚,蘇淺雨胸中略有些煩悶,心緒有些不安的他,不自覺地開始想像他和她的未來。

其實,蘇淺雨心中,一直都藏着一個秘密。

這個秘密,自小到大,他都不敢跟任何人提及,哪怕是最親近的父母雙親面前,也不敢透露隻言片語,生怕招來不測之禍。

那就是,他,蘇淺雨,保留了關於上一輩子的記憶。

儘管已經過了十六年,關於上一世的回憶有些模糊,但,他確定,上一世的自己,生活在一個叫做水藍色的星球上。

那裏有高大的鋼筋水泥叢林,穿梭不息的鐵驢鐵馬,人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發生的事情,與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同類交流……

那一世,他得到了系統,在系統的輔助下,深入鑽研佛學,著作等身,成為了全球知名的“白衣法師”,公開與人辯法上百次,從無敗績,更於一百一十七歲高壽,臨終時示現神變,化作虹橋橫亘在兩個半球之上,持續七日七夜。

超過十億人親眼目睹這一“異相”,轟動一時,後續影響之大不可思議。

佛學界一致認定“蘇淺語法師”臨終示現,已確證登地菩薩以上果位。

“可惜,轉世之迷太嚴重了,就算我前世那等驚人成就,也不能完整地保下記憶,至今尚有許多疏漏不清之處,總覺得隔着一層,不太爽利。”

轉生不迷,是大問題,也是大修行人必須正面的問題。

像前世那個世界有些活佛轉生,有沒有不迷?很少,極少。

佛說要有非常高定力智慧的大菩薩、大阿羅漢,才能做到。

佛經上講,一般大阿羅漢與大菩薩有隔陰之迷,入一個胎,或者住胎,或者出胎,統統迷了,前生的事都忘了,把你隔開了,這個叫“隔陰之迷”。

這裏有樁公案,即彌勒菩薩有次轉世,這位在佛經里排在釋迦摩尼佛下一位成佛的大菩薩,轉世后居然也受了迷,不能悟透前世,還是在旁人點醒之後,方才參破迷障。

彌勒已經是即將成佛的大菩薩了,非常接近佛陀的圓滿佛果,他尚且受此迷,更何況修行遠不及他者?

隔陰之迷,是老大難的問題了,半點不留情面。

除非你很有定力,入胎不迷。

雖然入胎來,不是被吸進來的,而是自己有意的自主入胎的。

釋迦牟尼是正規入胎不迷的。

入胎不迷,僅僅只是開始。

第二步,住胎不迷。

在胎兒階段,自己還在做工夫,還在菩提道場境界,正覺不衰。

第三步,出胎不迷。

做到出胎不迷,這才可以生而知之,過去的學問都記得,智慧很光明。

這是佛明講的內容——即除非是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否則不能生而知之。

所謂不迷,是清清楚楚。

譬如佛說,他有一生做過什麼什麼。

佛多生累劫什麼都做過,做過野獸,做過兔子,也做過鳥。

這些他都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都不遺漏,方才算是不迷。

“嗯,按照前世佛經所載,釋迦摩尼所說,必須要過去所有世內一切來去因由盡數明明白白,全部記起,毫無遺漏,才算徹底不迷……我還是與佛的境界相差比較大的。”

“佛毫無遺漏,過去所有劫中,一切因果本末,如掌上觀紋。”

“我僅僅只能憶起前世一世,而且這一世還有許多遺漏,就像是隔着雨霧,怎麼都看不真切,可見隔陰之迷的影響對我還是非常大,而我前世確實也沒有成佛,還是處在聖位菩薩的領域。”

佛說中陰這個靈魂,入胎就迷了,把前面的事情忘了。

不要說入胎,凡人一生,活幾十年,能每一件事情都記得很清楚嗎?

都記不得,一個月以前的事都有許多忘了。

如能修到記憶力永遠不失的——今生所作所為,從出生到現在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起心動念以及行為舉止,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當然入胎不迷。

這種境界,可以在在入胎時,那種劇烈轉動的時候不迷,還在定中,還在打坐,很清楚。

這就是入胎不迷。

住胎更難,都說白日懷胎,這期間必須時刻護持定境,不能迷惑正覺。

即便住胎也不迷,出胎時依舊是個難檻,要很大的定力才能夠不迷。

出生的時候更痛苦,還要出胎不迷,非常艱難。

身體上的劇痛,是會影響到精神上的定境,打斷定境。

這一旦不能護持正覺,退了,頓時就迷了。

三個階段: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這才能說自己轉世不迷。

如果你修到這個工夫的話,前輩子的學問,這一輩子生來都記得。

這就是大覺悟者,真佛陀與其餘聖位菩薩的差距所在。

在佛教中,菩薩的位次很多,像大乘從初信位的菩薩到等覺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

這五十一個階級裏面,差不多是一半,沒有明心見性,都有隔陰之迷。

十信位、十行、十住、十迴向都沒見性,證到初地菩薩這才明心見性。

所以這些小菩薩乘願再來,常常有迷惑,有隔陰之迷。

即使真正這些大菩薩,深位菩薩,法身菩薩,等覺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也示現隔陰之迷。

按照蘇淺雨自己衡量了下,他這種情況,應當是在出胎時受了迷,但不算太嚴重,至少還知道自家來處和部分前世記憶,這說明他超出了初地菩薩果位,可能是八地菩薩境地。

八地菩薩之果位名為“不動地”。

徹底滅盡煩惱障的細微種子以及所知障的一切執著相,故再不為之所動,得名不動地。

但八地菩薩尚未圓滿,還需精進修持。

隔陰之迷除了十地菩薩、等覺有把握外,八地菩薩還是有可能迷掉。

這種果地以上的菩薩,已破分段生死,即已沒有落入輪迴的入胎、出胎,比如直接顯示一個大肉球出現,故無“昧於出胎”之事。

然而因為尚有念念遷滅的識陰變化,此即變異生死。

菩薩於此變異生死中,尚不能相續的正知中道實相,故云:“菩薩昏於隔陰”。

也就是會迷一陣子,這個時間長短不一樣,各人緣分也不相同。

有人時間很短,幾年就恢復了,有人要十幾、二十年才豁然覺悟。

“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我也不知道究竟要多久,才能擺脫迷障,徹底記起所有東西。”

在那之前,就先好好的,做好自己的本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道德仙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道德仙緣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胎中之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