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宋伐(四)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宋伐(四)

第一百五十八章宋伐(四)

此時的元朝已經不是忽必烈在時的那個大元帝國了。北方蒙古各部落的派系林立,已經使大家分不出什麼敵我,只是忌諱着相互之間的聯盟,所以暫時保持着一個僵持之局。已經是讓一些大臣們不知道何去何從了。到底剛擁護誰,的確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些漢臣開始抱怨忽必烈不聽從自己的勸諫,不早日確立儲君之位,以導致了現在的天下大亂。只是沒有人來理會他們,大臣們紛紛去尋找自己的靠山,其中以南必皇後為主的外戚開始了內外活動,因為若按照蒙古舊制,大汗去世后,則當由皇后臨朝攝政,再擇期舉行忽里台大會,由宗室勛舊“協謀推戴”新汗登位。

在這個過程中,皇后的個人意志就很可能在新君人選問題上發生重要影響。繼察必以後被立為皇后的南必,權勢日大,經常干預朝政,南必有一子,名鐵蔑赤;不過才十三歲而已,不過為了自己的家族,南必和他的家族也在努力着。

聽到了忽必烈駕崩的消息,伯顏、安童卻保持了一代名臣的氣度,伯顏擁兵警告諸王,若是誰先發難就必先伐之。而安童在尊重南必皇后的同時,整肅百官,短時間之內倒是也是有了暫時的平定,只等待召開忽里台大會。由大家公推出一個皇上來。

就在這個時候,玉昔帖木兒發來了大宋渡江的消息,各部的注意力一下都被轉移了過去。不過玉昔帖木兒呈報大都說是宋軍渡江的消息。是從郢州城得到的。

在漢江中段的江邊,有兩座.重要的城池。江北的,是郢州城;江南的,是新郢城。這兩座城扼守漢江,是鄂州北面的門戶,也是宋軍北伐的重要攻擊目標。郢州城由於位置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玉昔帖木兒也十分重視,雖然正在和江南議和,但是還是拍了一個蒙古的的守將,是兇悍好戰的達達其萊乎。

郢州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城。近二.十年前失陷之前,是張世傑率領着五千禁軍在此鎮守,張世傑確也不負厚望,一來到郢州之後,就全力投入保衛郢州的防務工作。他很明白,郢州必然有一場血戰。不打開郢州這道門戶,元軍何能至鄂州?不下鄂州,又何以直逼臨安?他看準了,保衛郢州,對臨安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不可等閑視之。

而那時的張世傑也是初露鋒.芒,是他作為獨當一面指揮的保城戰役,這是顯示他的指揮才能,表示對大宋忠心的極好機會。一個將領,沒有什麼能比戰爭更富表現力的好舞台了。他豈肯輕易地失掉這個好舞台?

所以在佈置郢州城防的時候頗下功夫,而這一切.如今都成為了元軍守城的依仗。達達其萊乎也不是那種只會廝殺的將領,來到郢州城接收防務之後,就立即着手了封江事宜,因為大宋的水軍實在是讓他警覺。

經過一番細緻的籌劃之後,於是,在郢州邊的漢江.一帶,江中被密密地植下粗大的樹樁,成了一道茂密的水下森林。江面上還殘留的元軍戰船,也用鐵鏈鎖着,密密的,不僅封住了江面,連陸路也全給封了,讓宋軍強大的水師無法施展。在沿江的要衝處,都設有回回炮和弩箭,完全可以用強大的炮火和密集的弩箭,擊退敵人水陸兩棲的進攻。這樣的部署也還沒使達達其萊乎放心。為了萬無一失,他又親自巡視四周的地形,凡是險要處所,或交通要道,他都設了進攻和防守的兵力。

有那麼一天,達達其萊乎正在將軍府中休息。突.然,匆匆跑來一個千戶,正是負責斥候偵查的人,到他身邊悄悄說:“稟將軍,剛才探子回來報告,大宋軍隊已經渡江,現在正朝襄陽方向和進發。他們的前軍已到達鹽山。”

達達其萊乎愣.住了,問:“城北邊的那個鹽山?你確定?”說一句實話,他真的有點不相信,宋軍放着優勢水師不用,卻要渡江和蒙古軍隊進行陸戰。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正是那個鹽山。”

“好啊,到底來了!”達達其萊乎昂首江面,朗然說道:“就二十里路,最多兩個時辰就到。弟兄們,有仗打了,莫想睡安穩覺了!”說完這句話,他卻陷入了沉思之中,宋軍的這次不宣而戰,到底意味着什麼呢?

心裏也不由的開始忐忑起來,他倒是不怕宋軍打過來,要是連這一點膽量也沒有,玉昔帖木兒就不會派他獨當一面了。他只是在想着宋軍這次的目的,還有就是宋軍的目標難道真的只有郢州城嗎?

很快他就不用再想了,呂文煥在張鎮孫的指令下,果然在第二天早晨從陸地上向郢州發起進攻。以凌厲的聲勢,很快地逼近城下。擺出一副攻擊的架勢。

一連圍了四天都沒有發起進攻,達達其萊乎心裏明白,宋軍這是在拖延時間,期間他也曾經派小股騎兵前去襲擾,但對兵臨城下的數萬大軍來說,只是肌膚之傷,並未動其筋骨,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這很叫達達其萊乎感到惱火。這種打法還真的有些窩囊,但是也不敢輕敵。於是拍了幾名千戶,分頭到各部去,訓戒所有官兵,務必保持警惕,隨時準備打敗宋軍的進攻。另外他還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趁着宋軍還沒有合圍之前,派出了三隊斥候,分別從不同的方向將宋軍渡江而擊的消息傳給在開封的玉昔帖木兒知道。援兵是次要的,他是想讓元軍做好全面的準備。

就這樣,宋軍既不攻,又不走的在這裏呆了十五天之後,開始做出的攻城之威懾也就是想拖延時間而已,他們在等待着邵武人高日興、高從周叔侄二人率領的一萬五千大軍前來,大家都明白郢州的防禦措施做得十分不錯,要是強攻所付出的代價必大,所以從一開始就是準備讓開郢州,直奔襄陽而去的。不過是怕元軍在後面騷擾,所以做出一種威懾之態,等待着高日興、高從周前來繼續牽制,和其糾纏,只要是襄陽還有其他關隘陷落,斷了郢州的糧道,那麼郢州也將不攻自破。

而作為大宋的土地,他們對郢州四周的地形、道路自然是十分的清楚。張鎮孫和呂文煥早就想先放下郢州,把這顆釘子擺一擺再說。

繞道先取襄陽,這自然有避開釘子,先吃軟的好處,但也有不利的一面。郢州是大宋進軍的咽喉之地,丟下它不攻取,等於攔住了大軍的退路,這也是用兵之忌,所以才在等待後續人馬趕過來將其牽制住,才能放心的北伐。

邵武人高日興、高從周叔侄二人率領的一萬五千大軍到了,兩支軍隊在那裏交換防線,而張鎮孫囑咐其不要強攻,只需要緊守圍城陣線,不讓元軍出城就可以了。

幾天之後,張鎮孫和呂文煥的大軍繼續朝北進發,而高日興、高從周叔侄二人則安營紮寨,做起了長久的打算。

達達其萊乎聽到這個消息后,才知道宋軍到底是什麼打算,他沒有想到宋軍的胃口有那麼大,但是也不願這麼輕易地放走敵人,一面派人去襄陽報信,一面便派千戶趙天孫率兩千騎兵追擊。趙天孫是女真人中一個較早投靠元朝的千戶。他想,宋軍沒有騎兵,而自己所率的是兩千精銳騎兵,就算是打不過,也能拖死對方。那樣將軍派出的信使就能早一步到達襄陽報信,讓襄陽方面做好準備。所以只催促部隊追趕,恨不得一齊撲將上去,將敵人按在原地不動。

待趙天孫率領他的騎兵疲憊不堪地追到泉子湖時,連宋軍的一點影子都沒有了。人疲馬倦的他們,正準備休整片刻,然後再繼續追擊時,突然天上降下成片的箭簇,中間還夾雜着一些莫名其妙的爆炸,不少騎兵當即被擊中滾落馬鞍。在他們還弄不清從何處來的襲擊之時,突聽四周響起吶喊之聲,緊接宋軍的步卒成散星形,排浪一般從四面卷了過來,很快就衝進了密集的元軍中一頓狂亂砍殺。

趙天孫這才明白是中了宋軍的埋伏。他忙吶喊着帶領士兵們奮起抵抗。無奈敵人雖然沒有騎兵、兵卒們的訓練也不一定比蒙古人強多少,但是對於戰術的運用要純熟精到得多,很快就有許多元軍倒在宋軍的大宋馬刀和火器之下。

而少量的宋軍騎兵也漸漸投入了戰鬥。一眼就能看出了趙天孫是這支騎兵的指揮官,所有的騎兵都一股腦的朝趙天孫壓了去。

此時,在這泉子湖畔的狹長地帶,宋、元兩軍,殺得天昏地暗。金屬碰撞的鏗鏘聲,將士嘶啞的吶喊聲,戰馬噴鼻的喘息聲,以及中刀倒地慘烈的哀叫聲……渲染了這片小戰場極其悲壯的氣氛。趙天孫看自己騎兵都紛紛陷入了死戰,也沒有獨自逃出戰場,而是在拼殺正激烈的戰場圈裏面跑,這樣,宋軍的騎兵也發揮不了優勢。

不過作為宋軍的首戰,所以對蒙古人的將領盯得很緊,驅着坐騎在混殺的人馬中穿行,緊緊盯住趙天孫追了過來。正在逃跑着的趙文義,他雖然人很鎮靜,但是坐騎卻慌不擇路,前蹄不幸踩在一匹死馬身上,被滑倒了,追上來的宋軍騎兵手起刀落,結果了性命。

主將被殺,元軍的士氣頓時低落下來,逃的逃,降的降,戰場上丟下了幾百具屍體。元軍既已潰退,張鎮孫等人也不讓追殺。因為元軍都是騎兵,就算是追也追不上,大軍回頭朝襄陽開始進發了。

你知道嗎?的彈窗廣告是每30分鐘才出現一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葬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葬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宋伐(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