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年(十二)

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年(十二)

第一百四十八章十年(十二)

穆耳的意外之死導致了歷史在姜明的面前更加顯得,他這隻蝴蝶,在回到宋朝扇動的那一下翅膀,終於在元朝那風雨到來之際造成一場颶風。

真金去世,迫於幾個兒子的虎視眈眈,忽必烈也沒有明確的立下太子。不過,忽必烈命真金幼子鐵穆耳撫軍漠北,行前以皇太子舊印授之,使其位居於數年前即已出鎮嶺北的兄長甘麻剌之上。

忽必烈確實有意要讓鐵穆耳繼承帝位。但即使從漢制的角度說來,鐵穆耳的嗣君地位也不是必定無的。而若按照蒙古舊制,大汗去世后,則當由皇后臨朝攝政,再擇期舉行忽里台大會,由宗室勛舊“協謀推戴”新汗登位。在這個過程中,皇后的個人意志就很可能在新君人選問題上發生重要影響。繼察必以後被立為皇后的南必,權勢日大,經常干預朝政,相臣常不得見帝,輒因後奏事焉。南必有一子,名鐵蔑赤;世祖的其他兒子,當時活着的也還有好幾個人。忽必烈死後,鐵穆耳能否順利地入繼大統,困難是很大的。

忽必烈其實早就意識到身後帝位繼承問題上的層層陰霾。

他驛召待命伯顏回朝。看來他決心循用中原王朝以顧命大臣宣佈遺詔的故事,來實現自己的意志。這時的中書右丞相完澤雖然曾任詹事府首任長官,是真金舊人,但他是一個典型的圓滑世故的官僚,很難期望會有剛毅果敢的作為;而伯顏是在戰爭中磨練出的主帥,這時又以知樞密院事掌天下兵權,所以最終被忽必烈選為“揚命群王”的代言人。

為了增加鐵穆的威望,在一些必勝的戰役中會派遣其參加,以增加鐵穆耳本人的戰功同時結交一些掌管軍事的主帥,為其以後順利登上大統打好根基。

而這次的乃顏突然發難,來想着以大軍合圍之勢,再加上乃顏的勢力被剪除的七七八八了,所以讓鐵穆耳親自前去。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這樣一個小小的戰役中,鐵穆耳竟然死在一次小小的偷襲之中。縱然是在蒙古人作戰很多情況之下都是主帥帶頭衝鋒的情況之下也很少有傷及主要將領的事情發生。

本來這次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更何況還有阿塔海等久戰老將在一邊輔佐,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就是姜明所提出的鋼炮個不應該出現在元朝的火器,在元軍措手不及之下,竟然發生了炸營。而鐵穆耳卻冤枉的死於經驗之戰。

在姜明的印象中,鐵穆耳的生平這樣的。鐵穆耳,元朝第二代皇帝元成宗兒只斤穆耳,蒙語稱完澤篤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忽必烈次子太子兒只斤金之子母弘吉剌氏闊真。

忽必烈逝世。同年四月,古諸王貴族召開選舉皇帝的忽里台於上都。會上穆耳與長兄晉王甘麻剌為繼承皇位競爭激烈。爾後,鐵穆耳在其母闊闊真、重臣伯顏和玉昔貼木兒的支持下宗室諸王會議推立為帝。建元元貞,后改大德。

穆耳鑒於忽必烈年寵信桑哥、用兵海外等錯誤禮漢人舊臣。限制諸王參與地非法活動。罷侵日本、侵安南之役。減免江南地區地一部分賦稅。又令編輯整理律令。這些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因此。他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地局面。

不過。他在位時。元軍成功地擊敗了都、篤哇地侵擾。迫使察合台和窩闊台兩兀魯思地統治者息兵請和。重振大汗在西方諸汗國中地宗主地位。基本上結束了西面延續四十多年地皇室內爭。

鐵穆耳即位後起用地軍國重臣。差不多全是忽必烈朝後期地原班人員。這就從人事方面保證了按世祖遺規實施“持盈守成”地國策。成宗一朝守成政治地基本精神。是對內外都強調寬宥“惟和”。即位翌月。成宗即決定罷征安南。將年前被忽必烈拘留地安南國陪臣陶子奇釋放回國。遣使持詔撫慰;同時將至元三十年任命地安南行省平章劉國傑改授為湖廣行樞密院副使。大德二年。臣下用兵日本地建議亦被成宗拒絕。在西域方面。元軍防線到大德中葉也稍事退縮。從火州撤至哈密。以期減少西北藩王對嶺北地侵擾。

在此前後。廣西洞寨騷亂。帥臣建言征討。樞密院已奏准發兵。廷議后仍追回成命。遣人招諭。雖然尚芶且而不圖進取。但在當時情況下。他凡事“處之以安靜”。畢竟還是收到了一定地成效。被譽為

君。

在姜明地心裏。鐵穆耳是做事最為貼近忽必烈做事方法地蒙古人。也就是由於他地存在。而結束了西北延續四十多年地皇室內爭。是元朝穩定了一個階段。否則。蒙古人絕對不會在中原堅持有百年之久。因此。在決定在宋朝一戰拳腳地時候。就小心留意真金和鐵穆耳地消息。

在他的潛意識中,被漢化的蒙古人,有着我們中華文明的智慧加上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兇悍。才是最難對付的敵人,因為華夏文明賦予野獸以智慧。野獸會用更加尖銳的牙齒來撕咬着文明,之所以一直留着鄭虎臣還有十三少等人在江北蒙古的轄地之內潛伏,也就是為了隨時把握元朝內部的動向。

不過他沒有想到會那麼的容易,一個王朝的儲君,就在那麼一個小小的戰爭中死去,說一句心裏話,已經打亂了姜明的預先計劃。其實忽必烈的死亡和真金的早死,已經在姜明的算計之內。為什麼遲遲不發動對蒙古的反攻。其實就忽必烈和真金的個人號召力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在回來近十年的時間裏,姜明不發動攻擊便罷,要是發動攻擊,那肯定會攻擊的時間和地點都會選擇在忽必烈十分痛苦和難以抉擇之中。因為他知道歷史的軌跡,也知道一些元朝名人的大概思路,所以,建立赤紅軍以抑制元朝水軍,到現在為止,元朝的戰船不過五百餘艘,在日本武士和駐日宋軍的聯合騷擾下,近兩年來有扶植乃顏,以至於高麗船廠始終處於停工狀態,就算是元軍有些船隻,也只是巡遊於內海,不敢遠行。

海都方面拉開幕。兵鋒直逼嶺北。在雙方戰爭最為膠着的時間,姜明啟動了斷流計劃,利用水軍和元朝划江而治。斷流計劃直接導致了江南元軍斷絕了後援、軍需和糧餉來源,使江南元軍在沒有任何希望的情況之下,只能往雲南和四川等方向撤退,從而基本上是毫不費力的就接管了江南所有的地方。

利用元軍滅國一般的清,所能留下來為大宋效忠的人,基本上都是真心的為國為民的所謂諍臣。吏治在一定的情況之下,要好於歷朝各代,讓商人參政,能夠快速的在短期內帶起國內的經濟,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有個時間去考驗姜明的想法是不是正確的。

再說一句心話,姜明還沒有做好和忽必烈決戰的準備,只是利用日本、乃顏和海都等人,不斷的消耗着元朝的國力,到現在為止,忽必烈之爭不過二十餘年,而且沒有一年是在安穩中度過的,每天都充實着戰爭和殺戮,換句話來說,就是元朝根本沒有恢復國力的時間的機會,這樣一來,再用一段時間,江南的穩定對比江北的連綿戰事,國力對比很快的就可以顯示出差距來。

而且利用建立和獨立軍事堂來就宋朝不再是文人掌管兵權,從而開創了強烈的對外企圖之心,不過也算是杜絕了武人掌權的隱患。

而在元朝,雖然近幾年北駐軍在皇孫甘麻剌統率下,與海都、都哇和察八兒會戰於杭海山,元軍戰敗東撤。海都軍跟蹤追擊,和林宣慰使、同知、副使等皆叛應之,海都進一步穩固了和林局勢。忽必烈命伯顏防守之。時斷時續的嶺北爭奪戰,前後進行了五年。一直到那木罕和土土哈逐敵直至阿勒台山。嶺北局勢才基本穩定下來。

元朝在西北的軍行動,並沒有獲得很大的成果,反而屢屢引發乃顏為維護東北宗王的勢力範圍而起兵稱亂。為削弱元廷對西北的軍事壓力,海都一再進攻嶺北。而當戰火燒到嶺北的時候,要同時維持遠離中原根據地的西域和嶺北、遼東這三個地區的戰事,對忽必烈來說確實有些力不從心。

元朝雖曾再度在曲先設置都元帥,但不久就連同別失八里、哈剌火州一起被察合台兀魯思佔有,至是,元朝勢力基本上退出中亞。從此元與西北諸藩也大體相安無事。

不過嶺北是“祖宗根本之地”。保住嶺北對保持號令諸藩兀魯思的大汗地位至關緊要。為了集中力量確保嶺北,元廷被迫收縮它在江南方向的戰線。元朝算是徹底撤到了長江以北的地區。自此除了四川和雲南之外,江南又回歸宋室,蒙古窮半個世紀的戰爭宣佈算是白打了,而且免費幫宋室清理了大批的貪官污吏。

站在讀者立場上採納眾多網民意見,滿足您不同的閱讀需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葬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葬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年(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