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芒種

第十章 芒種

“細雨燕低飛﹐栽秧布穀催。”此刻的故鄉定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勤勞的布依人在大地上拉開了耕種的序幕。

每年的三月三過後,故鄉的農人們便開始新一輪的泡稻種﹑撒秧苗了。在我上小學的時候,記得那時的谷種是從上一年收穫較好的稻穀里挑選出來的。記憶中,穀雨季節前夕,母親便將上年留下的稻穀種拿出來放於水桶里浸泡﹐待到谷種全部滲入清水后,顆粒飽滿的谷種會下沉,空癟的谷種則浮在水面上,母親細心地用小木棍將它趕去﹐剩下飽滿的谷種﹐再放到乾淨沒有油漬的臉盆里﹐每天澆上幾次清水等待谷種發芽。

在等待谷種發芽的日子裏,父母親會把早已選好的一塊土地重新鬆土,澆水,撒下少量肥料,使整塊土壤充分吸收水份和肥料的營養。通常選擇育苗的一塊田地必須是陽光充足,水份飽和的地方為最佳。整理出來的育苗田地為長方形,像一個濃縮的文具盒,四周有引水灌溉的溝渠,等谷種發芽長到2至3厘米后,便將谷種輕輕地分散開來,撒在這塊田地里,然後再谷種上覆蓋一層薄薄的土壤,最後在周圍用竹片綳好,整個形狀像字母“∩”,在蓋上一層薄膜,有助於整塊土壤保持着一定的恆溫,利於谷種健康成長。

隨着科技的發展進步,國家漸漸繁榮,農業得到大力發展,經過科學家們長期以來的不懈努力,研究出各種優質的谷種,其中貢獻最為突出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這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事了。現在的谷種只需要購買即可,不用再從去年的稻穀里挑選出來,最近幾年,都是由當地政府部門組織發放優質的品種,他們分析當地的土壤成分,陽光和水份等因素,結合各地區的自然條件,發放更適合當地種植的谷種。

穀雨時節,故鄉的房前屋后,青草池塘,處處蛙聲一片。進入立夏之後,梅雨季節便悄然而至,此時﹐培育的秧苗茁壯成長,又到了打田載秧的時節。

我想,只要是一位耕者,心田或許永遠是播種的季節,也會永遠守望着那一季的豐碩果實。儘管四節更迭,他們眼前有飄零的葉子落下,每一季總是無聲的輪迴,然而時間越長,季節里曾經歷的舊事就越發的清晰。

總會有跨度想起剛剛刨出來的紅薯,紫微微的散發著泥土的芳香。在那秋風颳起的田野,拔上幾棵毛豆,掰下幾穗玉米,挖出些許花生,在避風的地方用柴火熏烤,瞬間就會散發出醉人的清香。然後,跑到柿樹下摘下幾個紅的發亮的柿子下肚,甚至退回五月份前後,經常可以看到一群放牛娃爬到山間桑樹林裏,摘下一手心烏黑的蠶萢(桑葚)、黃萢,美美品嘗,一頓真正的“野餐”就這樣過去了。

後來,在進入新的學習領域,來到陌生的城市,每逢穀雨時節、梅雨季節,甚至各種節氣的到來,都會在遙遠的地方張望,總想從空氣中嗅出家鄉泥土的味道,小夥伴們的打鬧嬉戲,這樣那樣的芒種景象。

有一次跟室友們閑聊,談論起故鄉耕種的情形,總覺得他們用羨慕和好奇的眼光看死盯着我,我很理解他們出生在城市中的生活,童年的他們都在上着各種補習班,學着各種特長或愛好,自然跟農村截然不同,有的還是獨生子女。於是我不加思索的講着我的故事,我的童年,我穿過母親親手縫製的布鞋,我跟隨父親一起“打田”,我帶妹妹上山摘野果,在一段歲月里,他們陪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節氣,走過了一程又一程的路,那一幕幕曾經伴我遠行的記憶,一筆筆,一刀刀,早已鐫刻在我生命的靈魂里。

有些時候,心底那些寂寞的滋長,會讓詩畫般田園景緻都消匿於無際的時光里,並且一旦失去,就再也尋不回。於是,在失去的那一刻,我才明白,為什麼會有“夢裏落花知多少”的感嘆,可不可以有一場夢,不要讓我醒的那麼早,因為,我怕,我怕把一切都忘掉。那些年的時光,那些年的記憶多麼美好,如果可以,我願永遠沉醉於播種到收穫時光,不願醒來,我願像父母親那樣執手相盼,一地心語,便是歲月最深的感動。

然而,這雨水頻繁的季節里,總會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耕種場景,雨水打落飄零的葉子,流年裏的往事,還有記憶里的親情。在漸漸老去的時光里,浸潤着每一個鮮活的生命,讓我們遠離了絲絲縷縷的悵然,懷念過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布依人家的金秋時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布依人家的金秋時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 芒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