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第496章

在後世人眼中,項羽的失敗讓人惋惜。若是鴻門宴時項羽聽從范增建議下定決心殺掉劉邦,若是烏江邊能不執著顏面渡河離去,或許結局有所不同。

劉邦出身低微,出身農家卻不參與農業生產,整天無所事事混跡於市井之中,吃樊噲狗肉還賴賬,冒充財主參加別人宴會。起義反秦之後,對讀書人十分無禮,這都是劉邦被後世貶低的原因。

但也因為這樣的出身和經歷,造就了劉邦能屈能伸的性格。若是最後被困烏江邊的人是劉邦,一定不會選擇自刎,而是卧薪嘗膽準備東山再起。

反觀項羽,出身高貴,楚國名將之後,受過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驍勇善戰。加上和虞姬之間的感情以及最後悲壯的結局,無形之中博取了人們的同情心。而這樣的出身也註定了項羽思想的局限,無論如何都無法脫離貴族社會的限制。

項羽和劉邦相差二十多歲,因為出身、實力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很多人無法接受項羽的失敗,以致於在他失敗之後依舊被當做英雄來看待。但是從整個歷史來看,劉邦成功除了個人原因,也有着必然性。

劉邦是天生的帝王,他雖然有很多缺點,但是非常善於用人,對百姓也很友善。不管到了哪裏,從來不會屠殺百姓,也能夠約束士兵,唯一被後人詬病的就是棄一雙兒女逃跑和項羽意欲殺其父時的態度,百姓在項羽眼中如草芥一般。

項羽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最後恰恰是被劉邦所滅。用這件事去指責項羽,其實是用事後去衡量事前,屬於標準的馬後炮。鴻門宴的時候,劉邦只是眾多諸侯中的一個,和項羽又是同盟,並且還首先攻入了秦國的都城咸陽,是滅亡了秦朝的功臣,項羽拿什麼理由去殺他呢?

當然,劉邦不是毫無錯處。在滅亡秦國之後,劉邦派兵守住了函谷關,項羽和其他諸侯的軍隊到了函谷關就被擋住了。

於是項羽一怒之下,攻破了函谷關,怒氣沖沖的奔劉邦而來。但是這一點責任劉邦完全可以推脫為守將的烏龍,並不能完全的怪罪到劉邦身上。再加上劉邦的亡秦大功,項羽無必殺劉邦之理,而劉邦進入咸陽之後的所作所為,也無取死之狀。

這個時候對項羽而言,殺了劉邦只是消滅了眾多潛在的競爭對手中的一員——還很難說。就諸侯中最有威脅的一員,而一旦劉邦受誅,那麼其他的諸侯難免不人人自危——劉邦有亡秦之功,尚且不能免死,何況他們?這對於項羽的分封計劃無疑是很不利的。

1最強大的齊國被一拆為三:齊、濟北和膠東,還都是從齊王手下的部將裏面直接提拔成的王,所謂眾建諸侯以少其力,無法對楚國形成威脅,事實上分封不久就開始內戰了。

威脅最大、天下精兵之所在的秦國故地分封給了三個秦國降將,分別為雍國、翟國和塞國,秦人恨死了這三個賣國賊,也根本不會跟隨他們造反,所以這三個降將只能依賴於項羽的權威。

常山王張耳和代相陳余反目成仇,雙方共享趙地,互相制衡。先入關的劉邦被封在巴蜀之地,被三秦牢牢封住出口

從西楚的位置來看,西楚佔據了天下的精華,定都的彭城更是天下通衢之所,易攻難守,就秦末漢初的發展程度來說,基本上和五代時期中原政權定都汴梁的意味差不多,不是太平盛世那種表裏河山固若金湯的都市,而是充滿着亂世諸侯彈壓天下野心的橋頭堡。

項羽讓這些分封的諸侯大小相制,都需要依賴於西楚的權威和調解。而在不斷征伐天下的過程中,項羽就可以逐漸的清洗掉不聽話的諸侯王,換上自己的親信或者直接收歸西楚所有,通過這樣的磨盤式的碾壓,最終達到取秦而代之的目的。

項羽也從來不是什麼,擁有優雅氣質,一諾千金的上古貴族,在戲下分封之後,對楚國西邊,地處中原樞紐的韓國,項羽可謂是煞費苦心。分封的是韓王廣。

但是項羽壓根就沒有讓韓王廣上任,而是一直把他軟禁在西楚。不久之後韓王廣死,項羽立刻轉封親附自己的韓王昌為楚國看守西大門。

對實實在在的威脅,項羽從來在殺人滅國屠城這方面沒有猶豫過。所以項羽不殺劉邦,不是因為“君人之度”,就是因為政治代價相對較高,而沒有在現實中能獲得的預期好處而已。

劉邦和韓信也就是動作快打了一個時間差,趁着楚國主力在彈壓齊國內亂的時候,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擾亂了項羽的節奏。其實只要再晚上一年半載,等項羽平定了齊國,能夠專註西向,劉邦可能就沒有什麼太好的機會了。

從當時來看,劉邦能得天下的偶然性,遠遠大於項羽得天下的偶然性,所以這時候說項羽婦人之仁而丟了天下,是提前開了楚漢戰爭的上帝視角。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談談蘇子瞻的問題了。蘇軾這個人詩詞自然是千古聞名沒得說,但是他寫的史論,按照王安石的話說,是戰國縱橫家之流的,大部分都可以當戰國策來看——也就是攻其一點,不着其餘。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會不斷的把一個特定環境下才能成立的邏輯無限的誇大,來取得誇服眾人,獨樹一幟的效果。

這是蘇軾在“范增論”裏面說的話,論述的是范增為何離開項羽: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

接下來蘇軾就開始放飛自我了: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說范增勸項梁立義帝,而項羽殺義帝,那麼范增肯定會非常反對啊,而反對又不聽,這個時候項羽懷疑范增就已經開始了!其實這裏項羽殺義帝而范增反對就是非常腦洞的一個事情,義帝是一個招牌,有時立,有時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攬盡天下美人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攬盡天下美人風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6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