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再次變天(中)
“一兩銀子蒸髮帶來的是數兩銀錢的損失,明票至少蒸發掉三千萬兩銀子,驟然之下,大明朝承擔不了過億兩的損失,北京城已經沒法子平定民怨,能夠平定的只是衛民錢莊裏面的財富,只是南直隸、小琉球、遼東存儲的糧食,與爝兒登基不登基關係並不是很大。”
“而且爝兒、小朝廷所屬務實官吏也需要些許威望,爝兒入關平陝甘民亂,小朝廷官吏平定紙鈔和糧食不足危機,皆有利於提升各自民望,消除之前咱家退縮帶來的消極影響。”
劉衛民看向劉英兒,突然開口笑了起來。
“當年本小旗曾答應過你一個女元帥,今次爝兒御駕平亂由你領兵,本小旗今次什麼都不管不問,只帶一雙眼睛,自遼東運送糧食賑濟陝甘,為你照看後方。”
又看向一乾女人,目光落在張氏身上。
“大的事情差不多就如此,你們也都先回京城,張嫣是大舅哥髮妻,是太后,你是爝兒生母,爝兒尚還年幼,你與她一起垂簾聽政,張嫣為東,你為西,萬事以穩妥、重典為重,最短時間內穩住局勢為重,該殺殺,該流放流放,無論是民還是官,一律重處。”
“還有,錢莊不同於其他,衛民錢莊之事依然由衛雅主持。”
想到大明朝再次由金融引起的大亂,覺得有必要再多說幾句,看向名義上自己小妾的張氏。
“大明錢莊依然予以保存,由朝廷嚴格監管,相應的律法、條陳予以制定,至於明票貶值問題……衛民錢莊予以注資兩千萬兩,明票以市價兌換回購明票,幫助大明錢莊穩定局勢。”
“大明錢莊是朝廷錢莊,衛民錢莊是皇家私產錢莊,兩者互不干涉,各自獨立經營。衛民錢莊雖說是皇家錢莊,皇家可以分紅錢莊獲利,不可插手經營之事,這點要特別注意,是死規矩!”
“兩家錢莊分開獨立經營,一家出了問題,另一家也可相助度過難關,在兩家之上設立一個金融監管司法官署,獨立運營的司法監管官署,不受朝廷、皇帝影響官署。”
一乾女人也有些心驚大明錢莊和朱由檢欲要發行五千萬兩國債造成的金融災難,數月間造成的災難比民變造成的災難還要恐怖,僅蒸發掉的財富就不知多少,明票的貶值超過七成,江南破產商賈不知多少,唯一發了國難財的就是寧德駙馬府,僅江南就不知吞掉了多少桑茶田地和無數店鋪、莊園,大明鹽商更是上吊自殺不知多少。
聽着他說著兩家錢莊,眾女贊同了他的意見,對於兒子朱慈爝暫不回京也算是認同了下來。
十月底,朱徽妍、張氏帶着一乾女人返回遼陽,劉衛民卻成了閑散之人,與師明一同組織了數萬劉部牧人,在寒冬臘月前往遼陽運輸糧食,準備由此賑濟陝甘無數遭災百姓,而劉英兒則帶着劉大少前往美岱召,接見九邊大小將領,準備來年如何平亂事宜。
在劉衛民看來,平定民亂主要是錢糧食賑濟流離失所的百姓,沒了飢餓的百姓參與叛亂,僅僅只是一些異心之人叛亂,根本無法動搖了大明朝根基。
劉衛民組織劉部牧民運輸稍晚些,朱徽妍帶着一干大小婦人率先回遼陽,待遇遠不是回京閱兵之時待遇,尚在遼陽五十裡外呢,大大小小官吏,一個個雪人出現在了她們面前。
一陣寒暄過後,朱徽妍將劉衛民的意思說罷,禮部尚書魏廣微與諸人對視一眼后,拱手道:“國公考慮甚為穩妥,內閣會在最短時間內確定伴駕平亂文武臣子,就是不知國公對內閣、信王安置可有些意見?”
朱徽妍一陣沉默,微微嘆息道:“小朝廷所屬官吏雖資歷淺了些,任事還算勤勉,入京后朝廷所屬官吏皆由魏閣老與諸位閣老斟酌任用,動蕩之下,出些岔子不怕,怕的是無人勤於、敢於任事。”
魏廣微、孫世紀、劉之坤、劉文炳、方逢年、馬士英……一干內閣閣老大臣全都大大鬆了口氣,提起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
孫世紀年歲較大些,抱拳說道:“陛下、國公、公主信任我等,我等定不負國朝,只是信王府處置卻難了些。”
年輕的刑部尚書方逢年上前抱拳深深一禮,正色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臣以為先帝落水和炅皇子遇刺當嚴查,當三司審之!”
朱徽妍沉默數息,微微點頭,嘆氣道:“此事就由內閣和宗人府主持審理,事涉信王依法處之,但此事不宜為朝廷主要之事,主要之事乃穩定民心,具體之事先回遼陽,回京城再說。”
“臣等領命。”
眾臣齊齊躬身應諾。
朱徽妍回遼陽,唯恐林丹汗出么蛾子,劉衛海統領兩萬幼軍親自坐鎮開原,小豆芽劉忠國亦領萬人居於哈爾濱城,自兩個方向逼迫林丹汗不敢亂動。
鄭貴妃、傅懿妃、張嫣三代遺妃並未出城五十里迎接,只是在遼陽城外迎接着朱徽妍一干人入城。
再見張嫣,朱徽妍竟有些不知該說些什麼,只是將劉衛民意思說了個大概,言她依然為東宮太后,依然由她垂簾,鄭貴妃、傅懿妃等神宗、光宗遺妃們對此雖有些皺眉,卻也沒有開口反對劉衛民的決定。
大明朝最具有權勢公主回遼陽總管府,總管府全都忙了個不停,好像所有人都知道未來會有如何的飛黃騰達一般,全都腳步急匆匆。
男人不在,正廳堂餐桌上也只是一干婦人,鄭貴妃坐在正中,左手首位是光宗遺妃傅懿妃,右手首位是熹宗遺妃張嫣,朱徽妍和小喜兒坐在傅懿妃之下,鄭貴妃開口詢問劉衛民的意思,朱徽妍又一次將大概決定說了一遍,說道:“爝兒和小朝廷威望有些不足,相公以為爝兒此時入京也無太大益處,當日在乾清宮之所以諾下十五年之事,皇奶奶也知相公的心思。”
鄭貴妃詢問,朱徽妍開口,其餘女人只是停住吃食,默默聽着,就是一干娃娃們也頗為安靜。
“帝國太大,爝兒又年幼,小朝廷多是年輕吏員,本應多方磨鍊,但此時天下動蕩……”
見朱徽妍微微搖頭,鄭貴妃苦笑道:“京城朝臣是夠老成,卻短短時間內將天下弄成了如此這般,還是乾淨、簡單些為好,此事就如此吧。”
朱徽妍微微點頭,與張嫣目光碰撞了下,猶豫說道:“皇嫂是爝兒嫡母,皇兄意外病逝,無論炅兒為帝,還是爝兒,皇嫂為太后垂簾都是理所應當,但帝國太大,已經不再僅僅限於大明朝之本土,相公以為……今後朝廷當以朝臣之意為重。”
張嫣張嘴卻不知該說什麼,只是微微點頭算是應了下來。
李康妃見場面無人開口,猶豫說道:“妍兒,鎮國真的什麼都不管了嗎,朝廷和天下可都一片亂糟糟呢。”
傅懿妃有些擔憂點頭道:“是啊,如此亂糟糟,若無鎮國看着終究有些不妥的。”
遂平公主朱徽婧、樂安公主朱徽媞也成了落落大方少女,齊齊點頭贊同。
朱徽妍卻笑道:“小朝廷居於關外,相公也沒怎麼過問,不也沒出了太大問題,天下雖亂,也只是因錢糧而亂,由魏公公督理司禮監、東廠、錦衣衛,由方正孫閣老主持都察院,多遣派一些御史、鎮守監軍、東廠番子、錦衣緹騎,亂也亂不到哪裏去。”
張嫣微微張嘴,想說宦官貪鄙啥的,神宗、光宗遺妃們對此卻頗為贊同點頭,寧德駙馬府、劉家寨等產業,凈軍、幼軍以及海外多有宦官監軍、管事,也沒見有什麼不妥的,只要規矩嚴厲些,犯了規矩該如何就如何也就是了。
越是動蕩越應該嚴厲律法,待民仁善、公正,在無數錢糧支持下,自也沒啥亂子不可平定的,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后,對此兩宮娘娘們有着清醒認知。
鄭貴妃看向長長餐桌上婦人、孩童,說道:“臭小子只要不離開大明朝,駙馬府、劉家寨還在,只要幼軍不亂,你們沒必要太過擔憂,吃飯!”
一干婦人苦笑,也只能拿起碗筷,在一干宮女們服侍下各自吃着飯食。
魏廣微和一干內閣閣老卻連夜商議朝廷人事任免、調動,他們深知劉衛民的性子,唯恐爭吵低效影響了自己前途,很短時間內確定了朝廷大致人選,直到深夜才確定了以山海關總兵劉衛山、兵部侍郎孫傳庭、盧象升、右都御史黎鴻業、駙馬冉興讓等三十餘人為伴駕平亂文武大臣名單。
魏廣微將名單放下,嘆息道:“僅兩三年時間,大明朝天下竟然成了這般,魏某想也未曾想到!”
劉之坤端起茶水飲下,乾燥冒火的喉嚨才稍微舒適了些,笑道:“朝廷最大的問題是財賦之事,大兄未雨綢繆囤積糧食,天災人禍之下,若非朱由檢、北京城上下激怒了大兄,就算陝甘、山西、河南有了天災,以大兄性子,最終還是不可能不管不問的。”
孫世紀心下嘆息,劉文炳點頭說道:“澤厚此言在理,先有陝甘四縣毀田、殺人之為,後有閱兵和漕幫河運之事,無論怎麼看都是愚蠢之為,只會逼迫國公不滿反擊。”
方逢年皺眉道:“魏閣老,若非因東林報社與諸多報社鼓吹,今日當不會發生大明錢莊之禍事,是不是對這些報社予以裁撤、治罪?”
幾人眉頭皺起,尤其魏廣微、劉之坤、盧象升、孫傳庭等人,他們知曉劉衛民對今後朝廷打算,若真的行“虛君”之事,諸多報社反而成了他們最大的威脅。
劉之坤與魏廣微交換了下眼神,說道:“書田兄所言甚是,東林黨人以報社散播諸多虛言蒙蔽百姓,當治其罪,朝廷當立律法嚴厲報社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