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日新月異的趙國(第二更)
接下來趙何所面對的,是一個極其繁忙的秋天和冬天。
在過去的一年之中,由於在北方草原上奪得了太多的土地,因此趙國的疆域幾乎是翻了一番,為了在這些土地上建立趙國的新統治秩序,趙何忙的不可開交。
又一年的科舉順利舉行,這一次無論是考試人數還是錄取人數都比去年有了顯著的增長。
不僅如此,在科舉考試之中也開始出現了許多大貴族的子弟,雖然都只是家族之中的邊緣子弟,但他們能夠出現在這裏,本身就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不行,肥相。寒門的名額絕對不能少於九成,這是寡人的底線。”趙何拍着桌子,十分不爽的對着面前的肥義說道。
肥義有些為難,道:“大王,這些家族能夠派齣子弟來本身就已經是對大王的支持,單單一成的錄取人數實在是杯水車薪啊。”
趙何冷笑一聲,道:“這些個傢伙都是欺軟怕硬的貨色,之前趙文他們搞風搞雨的時候真的就那麼密不透風別人毫不知情?不可能的,只是他們不想稟報給寡人而已。既然他們這麼不喜歡科舉,那為什麼還要來參加呢?寡人能給一成的名額給他們就已經算是考慮到他們先輩為大趙做出的功績了,此事無需再提。”
肥義嘆了一口氣,道:“既然是大王說了,那就這麼辦吧。對了大王,改元大典已經開始準備了,不知大王想要將這次大典定在什麼日子?”
趙何略微思索一下,原本想說十月一日,但話到嘴邊還是改變了主意:“就定在明年的二月初三吧。你去讓下面的人查一下曆法,如果曆法上說那一天不適合登基,就把曆法改一下。”
肥義:“……”
這件事情只是趙何在這忙碌的秋天和冬天之中一個縮影罷了。
第二次的科舉也圓滿結束,這一次奪得狀元的是一個趙何同樣也頗為熟悉的名字——虞信。
年輕的趙國士子虞信以紮實的理論,十分具有戰略眼光的看法提出了趙國對草原和西域控制的必要性,讓趙何大為欣喜。
虞信其實是有挑戰者的,另外一個名為公孫龍的中年士人以自己獨特的名家理論成為了和虞信競爭到最後的那個人。然而公孫龍的理論過於偏激,認同者覺得十分出彩而不認同者覺得一無是處,仇液、藺相如和周袑三位主考官因此人而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最終趙何一錘定音,欽點虞信為第二屆狀元,公孫龍為榜眼。
科舉結束之後,元旦也到來了。
元旦大朝議上,趙何宣佈了新的一輪晉陞。
除去樂毅、廉頗、藺相如等已經有了封君爵位的人之外,這一輪榮升的還有:
趙奢:封馬服君,以北方邊騎軍團長的身份入殿議政,軍方地位在大將軍樂毅、大司馬廉頗之下。
仇液:封文信君。
樂乘:晉陞上卿。
趙袑:升中卿。
沈敬:升下卿。
……
還有其他眾多名單,以及諸多財物、田地、奴僕賞賜等等,除去上面的少部分人是以當殿宣佈的方式之外,其他人都是以張榜的方式來進行公告。
除此之外,趙何還提拔了一大批的年輕官員前往新征服的各個地方為官,並且還當殿獎勵了一批為官頗有成績、治理地方有功的新銳官員。
第一次科舉的三甲狀元、邯鄲令荀況赫然在列。
在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來熟悉政務之後,年輕的荀況已經完全展現出了自己的潛力,治理大梁城的第二年之中不但各項政績屢創新高,更是頒佈了多項法令,將整個大梁城治理得欣欣向榮,獲得了人們的交口稱讚。
趙何對此表示十分欣慰,併當場誇獎了一番荀況。
在歷史上,荀況由於並沒有獲得過多少實踐的機會,因此當人到中年在楚國出仕的時候已經有些施展不開手腳,最終只能黯然退出政壇專心做學問。
但這一世,由於有了趙何的慧眼識珠,這塊璞玉終於脫去了青澀,完全呈現出了自己應該有的那道明亮光彩。
由於趙國的強大,邯鄲城越發的繁華,邯鄲之中的物價和房價也開始節節上漲並提升到了一個十分驚人的地步,以至於有人感慨:“邯鄲居,大不易!”
也不僅僅是邯鄲,作為被趙國最早征服的他國都城,臨淄城如今已經成為了趙國之中僅次於邯鄲的第二大城,經濟發展無比迅猛。
其他的,像陶邑、大梁、新鄭、壽春、咸陽等城池也都開始快速的恢復元氣。
戰爭固然給這些華夏大城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是當趙國的統治秩序確立起來之後,再無戰爭威脅的城市們發展的速度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華夏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的人們永遠不缺少智慧和勤勞,他們缺少的只是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
不僅如此,趙國的人口也開始出現了十分迅速的增長。
尤其是以邯鄲和晉陽兩座新舊都城附近,由於已經多年沒有遭受戰火,加上這裏的大量人在八倍、十倍田畝的誘惑下選擇了遷移到齊地、燕地、秦地等新征服的土地,給依舊居住在這裏的人們留下了更多的開墾地,因此人口的增長也就完全不值得意外了。
不僅僅是趙國原先的本土,包括比較早一些征服的土地如齊地、燕地如今同樣也出現了人口大規模增長的趨勢,像秦地、楚地還有韓地這些新征服的地方眼下雖然還沒有什麼動靜,但人口的爆發也是遲早的事情。
從歷史的規律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華夏族的人口都將快速攀升,這將會給趙國帶來足夠的兵源和勞動力,為趙國接下來的發展和擴張提供足夠動力。
毫不誇張的說,在完成了一統之後,趙國的每一天都是那麼的日新月異!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渡過了秋天又渡過了冬天。
終於,在趙何登基的第十五年春天,二月初三這一天,邯鄲城之中舉行了籌備已久的慶典。
一次改朝換代的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