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君子與小人
轆轆車聲中,大宋一彪人馬很快遠去。走了大約一里地,王征回頭一望,只見金兵正在互相攙扶,掙扎爬起。而完顏宇及和那名僧人,立於道旁,遙遙相望。二人臉上帶着落寞,又似有一股傲氣,迷濛的月色之下,身影慢慢模糊。王征回過頭來,見趙師兄望着自己,又看了一眼琪兒,若有所思,而後微微一笑。這裏人多耳雜,他便有萬千的疑問,卻也不是開口的時機。
大約走得大半個時辰,開封府黝黑的城牆隱約在望,馬車卻突然停了下來。只見一駕馬車上走下一個錦袍玉帶的年青人,後面一駕馬車上卻走下一位鳳冠宮裝美人。第三駕馬車靜了一靜,也走下一人來,卻是個老者,莽袍玉帶,頭戴官帽,白須及腰。趙師秀對王征等三人掃了一眼,道:“走,這是康王和他的王妃,後面的是兵部侍郎李綱李大人。”
王征和陳琪下馬,華陽下驢,隨趙師兄一起走了過去,一一見禮。康王道:“趙卿家,各位卿家,今日有勞了!本王感激涕零,定當稟報父皇和皇兄,重重有賞!”然後望向王征和陳琪,看了半響,說道:“剛才打鬥之時,沒有聽清二位小仙師名姓,還望賜告!”趙師秀上前一步稟道:“這一位是我師弟,王征。”又指指陳琪。說:“這一位是華山派清靜散人孫不二師伯的弟子,名叫陳琪。”
王征和陳琪互相看了看,點點頭,望了望趙構,卻並不吱聲。只有他二人知道,這個康王,便是日後南宋的皇帝宋高宗,偏居臨安一隅,一生委曲求全,寵秦檜殺岳飛,皇帝當的十分窩囊。王征和陳琪二人無求於他,此時不約而同,並不刻意巴結。站在一旁的兵部侍郎李大人卻有點驚訝,這次見了鬼了,碰到的幾個天師道小道士一個比一個高冷,哪有半點象林靈素那個奸臣模樣?這才是修道之人嘛!
原來這李綱大人素對林靈素不滿,認為這元妙先生善於溜須拍馬,見風使舵,揣測聖意,投其所好,無人能及,是個大大的奸臣。同時他認為道士修道,求大道,問長生,本是世外之人卻在朝堂攪和,就是妖道。不想這次讓他大開眼界,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道士。先是趙師秀一路上對康王及自己不卑不亢,但身手了得,才華橫溢,學識不凡。後來的這幾人,特別是這兩個小道士,修為驚天,一劍退敵,卻對康王,還有他這個大官都不甚鳥起。這才是世外高人的風範嘛!李大人甚為滿意。瞧見王征和陳琪二人只顧自己親熱,懶得和康王還有他多說半句話,本想上前稱讚幾句,卻卡在喉嚨里,沒有機會開口。
其實李綱大人哪裏知道,趙師秀本就滿腹詩書,一心修道,別無旁鶩,正是標準的世外之人的風範。林靈素卻少時坎坷,歷經艱難,沒什麼機會讀詩書,不得已專門研習旁門左道,最是精於人情世故。這世間讀書多又有點才的人,總是比較容易自負,難免驕傲自大,情商很低,不善交際。這類人若不學會改變,為官為商,都是不容易通達的。讀書少一點或者不多不少的人,沒有驕傲的資本,最是能把自負深藏,往往能練出火眼金睛,世事洞明,最善察言觀色,投其所好;能逆來順受,溜須拍馬,結交逢迎,大巧若愚,情商之高,前者望塵莫及。這部分人只要有機會為官或者為商,總會甩前者一大截。
世事無常,有所盈必有所缺,有所缺則必有所盈。前者自詡為君子,又自負又頑固,明明知道或者看出了自己的不足,卻死不改悔,寧肯餓死,也不低頭。溜須拍馬,投其所好誰不會?但君子是不屑為之的,正所謂餓死事小,面子事大也。後者若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一旦想明白了其人生就會全面開掛。做事、說話、為人處世圓滑無比,看起來很小人,但多半會半世通達,事事壓君子一頭。君子看在眼裏,總會哀嘆小人得志,卻不知小人得志,自有他得志的理由。小人治君子,一治一個準,君子治小人,沒戲!這就是世情,萬古未改。當然,做君子,有傲氣有骨氣,餓死便罷,總是一股正氣吧!君子大不了餓死,氣死,窮死。但小人不出事則已,若出了事,會死相很難看,牽連眾多,一死一大片。
俚語有云:“窮人有錢就張狂”,那多半是君子變成了小人,比如某某某,還有某某,很多;”富人變窮就凄惶”,卻變不成君子,比如明朝大奸臣嚴嵩,在位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老來討米叫化,餓死亂墳崗。這樣的例子更多。
書上有雲,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說明君子好治;小人怎麼治?書上沒說,只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說的是難養,沒說怎麼治,看來是不好治。那麼,做君子還是做小人?讀書人應該明白,儒家早給了答案,中庸之道啊,不做君子,也不做小人。以君子待君子,以小人治小人。
王征和陳琪情況卻特殊,主要在於無所求,人若無所求,怎麼高冷都沒有問題。若有所求,你高冷試試,不頭破血流的很罕見。
李綱大人卻剛好有點高冷,一味主戰,毫不圓通,戰事稍有不順,總是第一個背鍋。前半生總被蔡京、童貫、王黼壓制,后十幾年被張邦昌摁住,最後憂憤而死。而林靈素,卻把蔡京、童貫兩大奸臣兼徽帝的寵臣玩得團團轉,二人見到他都要躲得老遠,避之唯恐不及。你說是高冷的才子厲害還是捨得“面子”的小人厲害?
林靈素當然是個異數,在那個時代,佛門收徒少問來歷,門檻很低,門徒特別多,競爭激烈,泥沙混雜之際難免多小人,他不行。而道門收徒極嚴,收了卻不怎麼管,修行多半靠自己,等級觀念也淡薄。道士先習文,再修武,一個個自命清高,躲在深山大澤修道練丹,君子多,他自然如魚得水。君子懶得治他,不做君子也不做小人的人需要他。所以他爬得很快,最終在朝廷得勢,逼迫天下的僧人蓄髮頂冠。
當然,正所謂有所缺必有所盈,李綱一生中也做過一件很解氣的事,就是奉欽帝密旨,伏殺了王黼、童貫。這二人自恃徽帝寵愛,在欽帝立為太子的問題上動手腳,被欽帝記恨,終於送了性命。
(小時候很崇拜李綱,連環畫裏面都是畫成很正面的形象,那時候很痛心,這麼正面形象的一個人在朝為官,為什麼還會有靖康之恥?長大了才明白,他太君子,救不了大宋朝。宋太宗以天下私之子,金太宗卻還位於太祖之孫,二人高下立判。後世偉人毛澤東評價宋太宗有三:一不知兵,不是契丹人對手;二急於登台;三小人之言。宋史,便是一部君子與小人的歷史。抱歉!忍不住發了些“高論“。謬論也,大家別聽我瞎說……下面言歸正傳。)
車隊進了城門,王征和陳琪便不再跟隨,華陽也一拍毛驢,來到了二人身邊。這三人本是出去蹓達散心,哪曾想惡鬥一場,還差點送了小命,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至於康王為什麼被金兵截殺,趙師兄為什麼在那裏打架,那就不重要了。這一路上沒有機會問,也懶得問了。
華陽對於王征和陳琪突然大顯神通十分詫異,對二人眉來眼去的那一套劍法更是萬分嚮往。奈何陳琪卻道是門派之秘,不敢私相傳授,委婉拒絕。華陽心下腹誹:不願意教便罷了,若是門派之秘,如何小師弟卻學了?卻不知道陳琪有難言之隱,這套劍法,華山派學會了的人不在少數,可從來沒有聽說有這麼厲害的!自己和征哥哥現在使來威力大展,多半是觀想與運氣之法改了的緣故,今後自己可怎麼跟師父解釋?
三人累極,回到三清觀倒頭便睡。卻不知道,一覺醒來,整個開封城外便變了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