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聰明有本事
梁氏和莫小翠母女倆半年才見一次面,有說不完的話。如今農閑,又是出門子的女兒回來送禮的時候。一路上碰到不少出來串門子嘮嗑的村民,莫家溝大部分都姓莫,只有四五戶是外姓,一路上叫人打招呼。
眾人看到莫小翠母女四人穿着新衣,莫博文扁擔上沉甸甸的山貨,個個誇讚莫小翠孝順,老兩口有福氣。
這些話真心實意,莫博文和梁氏笑着合不攏嘴。
莫博文三個兒子都已分家,莫博文和梁氏跟着大兒子住,其他兩兄弟每年給糧食和銀子。三兄弟屋子隔得不遠,喊一聲就能聽到。
莫鴻達家在村子中間,從村口沒走多遠就到了。
莫家的房子和韓家規格差不多,主屋六間,前院兩間廂房,後院偏房,一個大院子。除了主屋前面三間蓋了瓦,其他蓋的都是茅草。
今日莫小翠要回娘家,一大家子都聚在老大莫鴻達家。
才到院門口,院子裏人就迎了過來,嘴裏親熱的叫着妹子,孩子們叫着姑姑和表妹表弟。
各自叫了人,一大家子人親親熱熱簇擁着進了院子。
莫鴻達接過莫博文肩上的膽子,責怪道:“小翠做什麼帶這麼多東西回來,家裏也不富裕留着賣錢。”
“都是些山上的東西也不值什麼錢,這些年沒少從哥嫂家拿東西,這點東西也是妹子的一點心意。”比起從娘家拿的東西,莫小翠真不覺得東西多。
女兒過得好才有東西送娘家,女兒過得好梁氏這個當娘的也覺得臉上有光:“你妹子有心帶回來,你們就收着,不然你妹子也不安心。”
“妹子帶回來都是好的,哥嫂都喜歡。”米粒從廚房端着幾個碗出來,笑眯眯的招呼,“妹子,大妮二妮和毛蛋走了這麼遠的路,趕緊進屋歇着。我打了糖雞蛋,能解渴能稍微墊墊肚子。”
給老兩口也各自準備了一碗,六碗糖雞蛋,每碗放了兩個雞蛋。窮苦的農村能用雞蛋待客,那就是最重要的客人了。
二妮和毛蛋叫了聲大舅母,跟着進去喝糖水吃雞蛋去了。
韓一楠最受不了糖水的甜膩,站在外面看莫鴻達將野雞野兔放在院子邊上。
莫家有八個男孩子,只有莫鴻信家莫青婷一個女孩。見韓一楠不進屋以為她怕生,拉着她的手往屋裏走:“大表姐,喝水去吧!”
“好!”看了眼圍着莫鴻達的一群男孩子,跟着莫青婷進了堂屋。
堂屋裏外公外婆和兩個舅舅舅母陪着莫小翠說話,說的都是家裏的瑣事,最多的還是關心莫小翠的話。
這才是家人的感覺!韓一楠看了眼莫小翠,自從穿越到韓家,今天是第一次見到她的笑容。
韓一楠默默在一旁坐下,看着碗裏的雞蛋,去廚房裏拿了個碗,和莫青婷兩人一人一個,大半的糖水都倒給了她。不容推拒,吃完讓莫青婷收了碗筷。
今天不止是莫小翠有了笑容,二妮和毛蛋今日穿了新衣裳心情本來就好,喝了糖水,快活的跟表哥表弟們一起去看野雞野兔。
大人說話插不上話,莫博文讓莫青婷帶着韓一楠跟着出去玩兒。兩人就站在一旁,看男孩子們嘰嘰喳喳議論野雞野兔。
孩子們吵着要吃野兔肉,莫鴻達拿了菜刀忙活起來。將兔皮整個剝了晒乾后能賣錢,開膛破肚,男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二妮和莫青婷受不了血腥,拉着韓一楠去找莫鴻信,請他扯了野雞毛到一旁做雞毛毽子去了。
往常野雞毛二妮扯了不少,今日穿了新衣裳碰也不去碰做個斯文的乖乖女。
瞥了眼身旁和表姐做雞毛毽子的二丫,韓一楠想要是在現代肯定送她去學演戲,天生演技派啊!
堂屋內的莫家老二莫鴻偉見小妹帶了這麼多山貨回來,以為是韓友力上山打的,沒見到韓友力身影遂問道:“妹夫怎麼沒來,家裏秋收還沒結束嗎?”
“家裏都忙清楚了,只是還有其他事情,他今日就沒跟着一起回來。”總不能跟娘家人說當家的是因為拿不出禮錢,躲起來了,莫小翠只能含糊的扯了個謊言。
莫老博文點頭:“家裏忙點也好,起碼有奔頭。”
這年頭都不容易,莫博文和梁氏也不在乎女婿一兩次不來,能體諒。只要女兒日子能過得好,其他不重要。
“女婿打這些東西也不容易,做什麼都帶回來,該留給孩子們補身體。”妹子家不容易,莫家三個哥哥從小疼這個唯一的妹妹。莫鴻偉看着外面的野雞野兔,心想着不知道攢了多長時間的。
這哪裏是當家的打的,莫小翠不知道如何說。這時毛蛋進來直接依偎在莫老大懷裏,自豪的道:“二舅舅,這些野雞野兔是我大姐上山打的。”
“大妮?”莫鴻偉、莫博文和梁氏不約而同看向站在院子裏的韓一楠。
毛蛋搖頭:“大姐她說以後要叫她韓一楠,韓一楠才是大姐的名字。”
三人目光又看向莫小翠,莫小翠說道:“大妮子如今不傻了,還很聰明有本事,這些獵物確實是她上山打的。還讓人給自己起了名字,一楠確實比大妮好聽多了。”
“不止這些獵物,我們娘兒四個身上的新衣裳都是她賣獵物掙錢買的。”自從知道大妮子不傻了,莫小翠感覺呼吸都順暢了許多,以後在韓家好像也能直起腰桿說話。
今日韓一楠與往常沒有什麼不同,除了進院子叫了人一直安靜獃著不說話。往常也會跟在二妮和毛蛋後面叫人,所以他們也沒太關注韓一楠,就沒看出她的變化。
此刻聽莫小翠和毛蛋的話,三人同時驚訝的看向韓一楠,只見她站在一旁專心聽着孩子們的討論,再無別的表情。
是不是好了,要親自驗證一下,莫博文讓毛蛋出去將人叫進來說話。
被毛蛋牽着進屋,韓一楠猜想定是找自己有事。
一踏進門,梁氏滿臉關懷對她招手:“我可憐的孩子,快到外婆這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