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零九章:請君創立凌煙閣
看着英俊瀟洒、寵辱不驚的外甥,李世民臉上的喜愛之色難以掩飾。
作為一代偉大的帝王,李世民最擔心的就是後繼無人!這裏的‘人’指的既是帝王的繼承人,也是未來的擎天白玉柱。
通過目前的情況來看,李承乾這個太子當得非常不錯,可是,諸多官宦子弟中,卻沒有一顆令他眼前一亮的新星。
而柴令武現在的表現,讓他多了幾分期待。
李世民道:“昔年我有猛將、虎將、名將、名帥百餘眾,像秦瓊、羅士信、尉遲敬德、程咬金、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柴紹、長孫順德、張亮、張公瑾、侯君集、殷開山他們,個個都是獨當一面的蓋世英傑。但是細數下來,我發現能戰之將,已經不足以往的一半。你父親柴紹算是年輕的了,可今年也已四十三,他能提戟縱馬的時光也就幾年的時光了。”
“生老病死乃是天地法則,誰也逃避不了。這個我理解。”
“讓我不安的是皇室諸子弟無人嫻熟弓馬,而六成以上的將門後裔也都棄武從文。所以,我很擔心老一輩名將凋零后,煌煌大唐面臨著無將可用的困境。”
柴令武能夠感覺到李世民對於名將凋零的擔憂,也理解他的感受。
李世民說的這些,其實是每一朝每一代都存在的問題,而王朝的衰敗往往也是因此發生。
天下動蕩時,各方勢力都需要驍勇善戰之將為他們征戰天下,在這種局勢下,名將是無價之寶。是以才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古話。
可天下太平后,國家需要的是類似於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這樣的治國天才。
而不是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羅士信這種猛將。
能力強的戰將倒是可以出將入相、牧守一方,這其中,李靖、李績、柴紹、張亮等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但更多叱吒風雲的戰將沒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所以他們只能無所事事的的賦閑在家,連名將都無仗可打的在家混吃等死,那麼,他們後輩子孫自然而然會棄武從文,世道如此,誰也怪不得他們。
想像一下,名將之後尚且選擇了從文、從政,普通百姓願意學武的也會越來越少,長此以往,便會出現國中無大將的局面。
而當中原王朝走向重文輕武、走向爭權權位的時候,周邊的異族卻因為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使得戰鬥力越來越強,最終就會演變成敵盛我衰,外寇入寇的局面。
這是華夏封建社會,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避免的宿命。
而歷史上的唐朝,也是因為優秀將領稀少的關係,到了李治統治時期,就出現了與大唐叫板的勁敵。
李世民在唐朝最強大的時候,就已經高瞻遠矚的想到了未來的局面,不愧是一代明君。
“臭小子,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李世民見柴令武一副魂飛天外、魂不守舍的模樣,很是無語的黑着一張臉。
“在聽呢!”柴令武收回心思,咳了一聲道:“舅舅居安而思危,我佩服至極。”
“別跟我扯這一套沒用的。”李世民笑容可掬的一揮手,道:“你前天說你有從軍之志,今天又說你變得聰明了。那我就以這個問題來考你,看你竟然有沒有能耐皆我解決這個難題。”
半晌之後,柴令武高聲道:“我有四策,可助舅舅解決這個問題。”
“啊?”
柴令武這一高呼,李世民登時傻眼了。
這個問題困擾了他多年,哪怕是集合了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李靖、李績、侯君集等名臣名帥也找不到治理的良方,而今日,大家又商議了一番,結果還是不了了之。
他為了考較柴令武的才能、潛力,也就隨口一問。事實上,他並沒有抱多大希望。
哪料到自己話音一落,柴令武立刻就想到辦法了,而且還口稱‘四策’。
“哪四策?速速道來。”李世民饒有興緻的問題。
“第一策是自上而下。舅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不僅重視文治、武功也從不曾放棄,以此來激勵朝堂上的尚武精神。”
“而我的給舅舅開出的方子是創立一個大唐凌煙閣,方式就是將開國功臣的雕像供奉在凌煙閣內。”
歷史上的凌煙閣設立於貞觀十七年,是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所立,以示尊榮。
不過,現在卻被柴令武無恥的剽竊了過來。
而畫像也被他設計成了雕像。
李世民聞言,不由得呼吸一滯,對於他來說,這可是收買人的絕佳手段,而對於那些開國功臣來說,能夠在凌煙閣流芳百世的接受後人膜拜,那簡直是天大的榮耀。
“一來表達舅舅與各位開國功臣的情誼;二來可以激勵後人為我大唐建功立業,只要為大唐建功立業,大唐就絕對不會忘記他的功勞。”
“漢光武的‘雲台二十八將’上應二十八星宿,那咱們就來他一個凌煙閣三十六天罡。”
最後,柴令武圖窮匕見的說道:“至於七十二地煞則虛位以待,登上地煞的首要條件就是開疆拓土。”
“好一個凌煙閣,好一個三十六天罡、好一個七十二地煞!”李世民拍桌而起,一雙虎目中神采飛揚。
大唐本來就是一個注重軍功,渴望開疆擴土的王朝,一旦有了這個凌煙閣,既能收攏功臣之心,又能激勵後人為大唐建功立業,這豈不是兩全其美么?
“有三十六天罡之先例,那麼大唐軍人必將為虛位以待的七十二地煞而拚命努力。”
“如此一來,那些無所事事的名將、大將,還不得一個個厲兵秣馬,乞求出戰。如此一來,那些基層將士,還不得一個個拚命提升自己的軍事素養,聞戰則喜。如此一來,大唐百姓還不得一個個去鼓動自己的丈夫兄弟子侄投入軍隊之中?”
“而我大唐擁有大軍百萬,百姓數千萬,若是每一代人中,有百名軍武天才脫穎而出,無將可用的困境就煙消雲散了。”
李世民說著說著,自己也為這個美好的未來手舞足蹈、歡欣鼓舞!
“我打算在皇宮內設立凌煙閣,你認為如何?”
激動了許久,李世民開口詢問!
“不!設在皇宮太小家子氣了。”柴令武卻持不同意見。
“皇宮不是最好的地方么?”李世民雖是不解,但依舊一臉的愉悅。
柴令武道:“能夠進入皇宮的也就那麼幾個人而已。若是把凌煙閣設在皇宮大內,就不能達到宣告天下的目的。若是沒有鬧得天下皆知,凌煙閣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若是天下人看不到真真正正的凌煙閣,他們總是會執有半信半疑的態度。”
“所以凌煙閣不僅要設在皇宮外面,還要敞開大門的任由天下百姓參觀膜拜。如此一來,才能達到沸沸揚揚、廣而告之的目的。實實在在的實物,才能激勵世人立志從軍。”
“是我考慮不周了…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若是凌煙閣高在宮中,的確沒有達到激勵世人的用意。”
李世民從善如流的問道:“那你覺得哪裏合適?”
“秦王府。”柴令武說了一個令李世民目瞪口呆的地扯,他解釋道:“秦王府改成凌煙閣有三大好處。”
“一是天時、秦王府是舅舅騰飛之地,也是各位開國功臣走向登頂之始,改為凌煙閣,更且紀念意義。”
“二是地利、秦王府佔地廣闊,離皇宮不遠,又在長安中心位置,四方百姓瞻仰也非常便利。”
“三是人和、若是重選地址,肯定會動用國庫,如果舅舅把秦王府捐出,更能體現出您體恤百姓之心。”
其實還有第四點好處,只是柴令武不敢說而已。
李世民遲早會把秦王府贈送給某位皇子,但因為它是特殊的存在,所以一旦贈送出去,很有可能被人們解讀為李世民準備立那名皇子為儲君,如此一來,會造成不必要的動蕩。
現在早早的把秦王府處理掉,於國有利,於皇室有利。
“言之有理,我明天就讓工部重新規劃一下,爭取早日把凌煙閣設立起來。”
雖然柴令武沒有說,李世民也因為皇子幼小而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僅憑天時、地利、人和三個理由,已經足以讓李世民愉悅的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