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話外

故事話外

據史書記載,相傳在東漢年間,有個叫張陵的人,字輔漢,又稱祖天師,是創漢功臣張良(字子房)之八世孫。

他七歲時即能誦《道德經》,古籍上傳說此人,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三角,伏犀貫頂,垂手過膝,使人望之肅然起敬!他生性好學,天文地理,河洛圖緯,皆極其妙;諸子百家,三墳五典,所覽無遺。

其先為往來吳越之地的一名大儒,從其學者有千餘之眾。直到123歲在江西的龍虎山成仙飛升而去,他苦心孤詣創立了五斗米道,又名正一道,自稱是受到了太上老君的委派,建立了道教,甚至民間還流傳過北孔(孔子)南張的說法,所以到了後來世人都稱其為張天師。

由於張天師的緣故,後來人們也便叫它為天師派,這張天師的傳人一直發展到第六十三代時,出了一個叫張恩溥(1914~1969)的人,字鶴琴,號瑞齡。

此人精修至道,曾於上海、蘇州一帶開展傳道事務,抗日戰爭爆發后歸隱於山中。由於戰火連年,又不忍蒼生受苦,戰亂之時,由於膝下無子,為了發揚道法的精神,1932年在雲南的五華山的山腳下收養了一個孤兒。張恩薄對這孩子也算是非常厚愛,他一生維持道教,這孩子勤奮好學,倒也從張恩溥處學到了一些真本事。

1949年,張恩溥隨國民黨去了台灣,還建立了台灣的道教協會。

時過境遷,由於複雜的社會因素,張恩溥在大陸一直沒有被得到統一的認同。使得這孩子也和這位師傅從此失去了聯絡,獨自留在了南方替張恩溥宣傳道術。

雖然這年輕的孩子學到的東西只算是入門,但他天資過人,又苦心鑽研,觸類旁通,在眾多教派中取長補短,經常研究各派別的玄學,所學頗多。例如麻衣面相之法,尋龍點穴之術以及占斗觀星之術,都學了個初窺門徑,新中國解放之後,這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

由於常年學習道法,自己也經常搞點玄學的研究,弄的小有名氣。但到了文革時期,在全國反封建主義除四舊的浩大浪潮中,被徹底地勞動改造了一番,改革開放后找了一份很平淡的工作。由於上了年紀,沒幹兩年就按正常崗位制度退了休,也算佔了國家政策的一個大便宜。

退休之後,這時社會的思想言論,宗教信仰早已徹底開放,他閑來無事,便操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希望繼續追求自己多年來的喜好,來慢慢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

而張恩溥當年收養的那個孤兒便是這次昆華見到的老人,張恩溥將其取名為張國林,寓意是國之山河,俊秀山林,內心其實是表達了修道之人多年來面對戰火連年,滿心共抗外敵的一番愛國熱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秘寶迷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秘寶迷蹤
上一章下一章

故事話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