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萬年曆

第十三章 萬年曆

祖乙八年(BC1484年),在一個叫庇(山東荷澤鄆城縣)的地方,一條龍魚被發現。眾臣報請祖乙,認為那裏必將成為龍騰之地,庇靠近大彭國,彭伯忠心於商朝,是商朝很好的屏障。同時,庇地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有利於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祖乙於是下令在庇築城,以之為都,並派專人飼養龍魚,對其朝夕禮拜。

祖乙遷庇時,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沒有跟隨他南遷,仍然留在耿地(龍門,山西運城河津市),祖乙將他的弟弟祖丙封於耿地,建立耿國,並立祖丙為耿國國君。

祖乙在庇地營建都城,立宗廟、築社稷、造營室。祖乙利用庇的有利條件發展農牧業,使商朝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商王朝再度興盛起來。

祖乙在位期間,在大彭國的幫助下數次出兵平服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朝的威脅。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商朝國勢再度興盛。

祖乙在位時期,有名樵夫喚做萬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完就坐在樹下休息。他眼望着樹影出神,心中想的,卻是如何將節令定準的事。不知不覺過了大半個時辰,他才發現地上的樹影已悄悄地移動方位。萬年靈機一動,心想,何不利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呢?回到家后,萬年就設計一個“日晷儀”。可是,一遇上陰雨天,日晷儀又失去效用。

有一天,萬年在泉邊喝水,看見崖上的水很有節奏的往下滴,規律的滴水聲又啟發了他的靈感。回家后,萬年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的漏壺,利用漏水的方法來計時。這麼一來,不管天氣陰晴,都可以正確地掌握時間。

有了計時的工具,萬年更加用心的觀察天時節令的變化。經過長期的歸納,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覆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運行的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

萬年就帶着自製的日晷儀及水漏壺去覲見商王祖乙,說明節令不準與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覺得萬年說的很有道理,就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蓋起日晷台、漏壺亭,又派十二個童子供萬年差遣。從此以後,萬年得以專心致志的研究時令。

過了一段日子,祖乙派天官(陰陽家)阿衡去了解萬年制歷的情況。萬年拿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榮枯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聽后,自愧不如,非常忐忑不安,他擔心萬年制出準確的曆法,得到祖乙重用,會直接的威脅到他的地位。於是阿衡就以重金收買一名刺客,準備行刺萬年。

無奈萬年全心研究時令,幾乎從不離開所住的日月閣。刺客只好趁夜深人靜之時,挽起箭射殺萬年。只聽得嗖的一聲,一箭射中萬年的胳膊,萬年應聲倒下。童子們高喊捉拿刺客,守衛的兵士及時抓住刺客,將他扭送祖乙。

祖乙問明是阿衡的詭計,就下令將阿衡收押,親自到日月閣來探望萬年。萬年就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報告給祖乙:現在申星追上百星蠶百星,星象復原,子時夜交,舊歲已完,時又始春,希望祖乙定個節名!祖乙說,春為歲為,於是定名春節。

當時祖乙見萬年為了制歷,日夜勞瘁又受箭傷,心中不忍,就請他入宮調養身體,萬年答道:“多謝天子厚愛,只是目前的太陽曆還是草歷,不夠準確,要把歲末尾時也閏進去。否則,久而久之,又會造成節令失常。為了不負眾望,我必須留下來,繼續把太陽曆定準。”又經過數十個寒暑,萬年精心制定的太陽曆終於完成。當他把太陽曆獻給祖乙時,已是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祖乙深受感動,就把太陽曆定名為萬年曆,並封萬年為日月壽星。

這個傳說裏面,日晷儀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隋書·天文志》,其中提到袁充於隋開皇十四年(595年)發明短影平儀(即地平日晷)。而漏壺的使用據《周禮》記載,夏朝時就有。

祖乙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孟子將他列入商朝“賢聖之君”中。《孟子·公孫丑上》記載:“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其中包括商湯、太甲、太戊、祖乙、盤庚和武丁。《晏子春秋·內篇諫上》也記載:“夫湯、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

這幾代期間大彭國對東夷的穩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是商的諸侯國中最強大的,有大彭國的存在,東夷對商朝沒有形成重大衝擊。

祖辛,統治時間:BC1412--1399年。

祖辛,甲骨文作“且辛”,姓子,名旦。

BC1472年,祖乙的兒子祖辛繼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四任君主,以庇(山東荷澤鄆城縣)為都。

祖辛病死,葬於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陽)。謚號商桓王。

沃甲,統治時間:BC1398--1394年。

沃甲,姓子名逾。《世本》作開甲,甲骨文作羌甲。

BC1398年,祖乙的兒子、祖辛的弟弟沃甲繼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五任君主,以庇為都。

在位五年之後病逝,謚號“商僖王”。

祖丁,統治時間:BC1393--1385年。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

BC1393年,沃甲的侄子、祖辛的兒子祖丁繼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六任君主,以庇(山東荷澤鄆城縣)為都。

祖丁死後葬於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陽)。謚號“商庄王”。

南庚,統治時間:BC1384--1379年。

南庚,姓子,名更。

BC1384年,沃甲的兒子、祖丁的堂弟南庚繼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七任君主,以庇(山東荷澤鄆城縣)為都。

南庚在位時,商朝國運再度衰落,BC1382年(南庚三年)將國都由庇(山東荷澤鄆城縣)遷至奄(魯縣,山東濟寧曲阜市)。

南庚在位六年,病逝,葬於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陽)。謚號“商頃王”。

陽甲,統治時間:BC1378--1375年。

陽甲,甲骨文中稱象甲,和甲,姓子名和。

BC1378年,祖丁的兒子、南庚的侄子陽甲繼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十八任君主,以奄(魯縣,山東濟寧曲阜市)為都。

商王朝繼位的現象可以看出,商人前期的繼承法多以兄終弟及為主,以父死子繼為輔,即便傳子,也多傳弟之子,少傳兄之子。由於商王的妻妾眾多,故其子輩的兄弟一般也很多。因此,在兄終弟及的制度下,往往會引起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王位而發生衝突。直到武乙廢除兄終弟及,確立父死子繼后,這種局面才有所緩和,但那時離商朝滅亡只有四代了。到帝乙時形成了嫡長子繼承的宗法制度,這種繼承製度為周朝所承襲。自仲丁到陽甲的九個商王中,每一次王權更替,都引發了劇烈的爭奪,造成九世之亂,從而使得王室勢力逐漸衰弱,產生各諸侯、方國不朝叛出的政治危機。司馬遷說:“自仲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這種看法是很有見地的。

從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到這一時期不光是兒子、弟弟可以即位,就連堂弟、侄子都跳出來即位過。

陽甲在這樣的局面下即位,可以說是矛盾重重,困難重重,內外交憂,力難從心。因此太史公說:“帝陽甲之時,殷衰。”

陽甲三年(BC1376),西征丹山戎。陽甲在位時曾西征丹山戎,沒有成功,兵敗導致王朝內亂。

奴隸主貴族之間相互殘殺。陽甲已無法控制局面,商朝再度衰落,諸侯不朝。

陽甲在位四年,死後葬於狄泉(有洛氏故地,河南洛陽)。謚號“商悼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界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世界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 萬年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