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節中國戰區第二戰場
重慶作為陪都期間,不僅范哈兒一系勢力大漲,西南不砒引用地理優勢大肆在國民政府各部門安插人手,其他各系勢力同樣有多少不一的收益。
這到不是因為他們本身佔據了什麼主場優勢,而是西南聯盟這十幾年來秉持的價值觀,讓范哈兒和他的手下不會對其他勢力的崛起不擇手段。相反,在同樣情況下,面對原來的國民黨嫡系和那些在野的“民主人士”時,西南聯盟一系的人,大多會選擇支持那些“民主人士
所以重慶的這幾年,也是國內民主力量大幅度崛起的溫床時期。
這些”民主人士。中,有些也許是真正堅定的民主人士,保守的固守自己在野人士身份,堅定的針眨政府時弊,只是為了國計民生言事。但還是有很多人,是打着民主的旗號,為了自己的進身做鋪墊。這些人,並不能說他們的居心有多壞,行為有多惡劣,實際上在打了,“民主”的旗號,在公開場合就只能持“民主”的立場,所以外在表現無論如何都不會太差。
范哈兒和西南聯盟長期以來的表現,在那些民主人士眼中,還算是比較“民主。的人士和團體,加上在遷都重慶期間,對於這些民主人士同樣堅定的予以,“扶持”所以在政治立場上,更是對其向來比較親近,這其中,就包括了在西北那個強大政黨駐重慶的代表團體。
這些陳布雷釋放出還都南京的風聲后,立刻在重慶引起了一陣演染大波。
這陣風波裏面,最高聲的正是那些掌握了媒體喉舌的“民主人士
“前方血戰連連,後方反覆遷都,政府意欲何為?”
“還都南京?是為拒敵還是為資敵?。
幾大報刊上,頭版頭條就刊登了大量抨擊還都南京的評論。
很多人其實在第一時間還沒明白還都南京的意義,僅僅是因為和陳布雷他們打嘴仗時間太長了,凡是他們支持的這邊就一定反對,凡是他們反對的這邊就一定支持,所以初時僅僅是例舉了大量還都南京不合適的理由。但是等那些人冷靜下來的仔細考慮后,卻是立刻意識到了這是老蔣幕僚團隊設計的一個局,目的就是回到國民黨的南京主場,重新打壓民主力量的聲音。
這個“發現”一出來,大家的反對聲音就更強烈了。
即便是**那邊,初時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反對還都南京,但在權衡利弊后,也還是在隨後表示,如今南京荒廢,而且面臨上海日軍威脅,短時間內絕對不合適恢復成為國都。
如此幾方輪流表達反對意見后,國民黨方面自然也不甘示弱。陳布雷本來就有先把還都議題超大。好在老蔣徐州大勝后實施再直接宣佈還都。如今看對手這麼配合,他們怎麼會不積極響應。
“還都南京,才能顯示國家真正抗擊日寇之決心
“反對還都,重慶諸公已經習慣臨安的風月,就不願忍受故都的冷靜了么?。
國民黨手下,從來不缺少文人幹將,即便反國民黨的“民主人士”眾多,但論戰上其實基本很難佔到上風。不過國民黨某個評論人士一句,“重慶諸公習慣了臨安風月”一斧子砍到了大批無辜旁觀者。
國民政府那些各部文官們,對於重慶的奢華安逸生活,確實還是非常享受的。對比之前南京逃亡而來的緊張感覺,加上從報紙圖片上了解的南京荒蕪情況,當然內心不願意回現在戰時的南京去受苦受難了。
那些人之前不說話,主要是看在老蔣的威望上,在這位素來以“強硬抗戰。著稱的委員長面前,不敢說出那些貪圖安逸的話。但現在被某個不署名的評論員那麼一罵,他們就不得不出來反駁一下,以示清白了。
隨後,大量不利於還都南京的事實依據,被那些各部文官職員們,事無巨細的一一展示在公眾面前,表明經歷過兩輪城內激戰的南京,確實暫時不適合還都,如果真想將行政機構遷回去,也必須花費幾個月時間進行大致的修算。
那些出具數據的政府職員們還明確表示,他們不畏懼還都后艱難清苦的生活,但是如果連基本的辦公場所都沒有,他們想存放一點資料檔案都不行,那卻是絕對不可能為國家繼續服務的。
政府各部門職員出來反駁一事出現后,頓時給陳佈雷的計劃一個大大的意外,讓這位秘書長措手不及之下,只能儘快催促老蔣取得戰果。
因為現在不利於還都南京的理由才剛剛擺上枱面,並沒有公眾所全部認知並接受,如果趕緊補救的話還來得及,要是時間長等社會大眾形成明確的共識了,就算老蔣再想快刀斬亂麻遷都,也不可能說
可惜徐州的戰事,在寺內毅重新復起,被東京大本營再次任命為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后,竟然奇迹的山東一江蘇一線的最後陣地穩固了下來,徐州戰事雖然早已經因為幾次戰場小勝,脫離了徐州附近範圍,但對於軍事戰略來說,卻還是並沒有突破日軍設在徐州後方的防線,並不能說是一次真正的戰鬥勝利。
事實上,戰鬥到了現在,日軍固然是筋疲力盡,中央軍這邊也是強弩之末了。
僅憑老蔣不停的在前線鼓勵演說,甚至直接對一線部隊主官下達限期指令,已經無法再讓部隊發揮超越本身能力的戰鬥力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額外的外力介入,恐怕中日兩軍在華北的戰線,將會在血戰近一年後,繼續維持在山東一江蘇一線了。
老蔣當然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他一面繼續催促英美直接派兵參加中國戰區的作戰,一面卻是也只能無奈再次把目光看向了范哈兒這邊。
范哈兒在兩廣的戰事已經結束,越南戰事又因為英國的臨陣脫逃,而無法後繼展開,手上兵力到還真有幾分空閑,很有條件抽調到北方來配合徐州會戰。
但是老蔣的一封電報送到范哈兒那兒,范哈兒卻是直接答覆:
不行,已經和美軍麥克阿瑟達成協議,將會在適當的時機,選擇臨近台灣的大陸港口進行登陸作戰,以便美軍直接通過太平洋介入中國戰區的戰事
這卻是范哈兒在太平洋國際學會會議結束后,剛剛和麥克阿瑟商量的一個計劃”他們準備在中國戰區開闢第二個盟軍戰場。
這個軍事計劃”還沒有向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審批,但是范哈兒和麥克阿瑟相信,只要目標選擇的合適,就肯定會得到最終通過,因為這個計劃”本身就和海軍上將金認定的登陸台灣和中國沿海計劃相符,只要雙方選擇的攻擊目標一致,就能贏得西太平洋戰區美國海陸軍種的一致支持,那樣的建議,對於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來說,已經是不大可能敢拒絕的戰術安排了。
不過從太平洋戰爭爆發到現在,美軍關於攻克中國大陸港口的計劃,早就不知道提起過多少次了,真正實施卻從來沒有過。
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這邊老蔣不願意出充分的力量配合,同時羅斯福本人也對冒險在中國開闢美軍戰場所需付出的代價沒有信心,最關鍵的還是,一旦將大批美軍送上中國陸地后,這些士兵以後的後勤補給,以及醫療保障等等,該怎麼解決。
美國人可以承受本國士兵在前線浴血奮戰陣亡,但絕對不會接受自己的兒女在前方因為陷入無法援助的絕境而死亡。
所以這一次協同登陸戰役,同樣非常重要,就是范哈兒必須保證,配合美軍登陸沿海的某華港口后,必須給他們提供的足夠的軍火和物資供應,並且還要保證擁有足夠的醫療和後撤機制。
之所以讓范哈兒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是在於日本的聯合艦隊尚未被殲滅主力,這個時候美軍雖然已經有能力保護一支部隊登陸中國大陸沿海,卻不能保證運送物資的船隊,能長期穩定運到,不收日本破交作戰的影響。
其實保守的美國陸軍內部,對於這樣的登陸計劃一直不支持,如果不是麥克阿瑟自己的登陸計劃遭到否決,眼看太平洋的戰事就要演變成為海軍一個人的表演,無奈之下才同意了這個冒險的方案,恐怕范哈兒根本就不用在大陸沿海看到一個美國陸軍士兵。
而一旦計劃真正提出來了,范哈兒自然不會再有猶豫,馬上就根據登陸計劃的要求,開始着手安排起來。軍火和物資供應其實還要解決,這個時候美軍輸送了足夠多的武器物資給徐州的中央軍作戰,在重慶和西南的物資中轉基地昆明,就還有大量美軍的制式裝備,雖然保證全套裝備完整,起碼也能進行輕度作戰後的正常補充。
後勤醫療方面,也不用擔心,范哈兒經營西南聯盟十幾年,對於醫療衛生的重視,同樣沒有絲毫懈怠過。也許和美軍正規的戰地醫療水平有所差距,但比起**中的軍醫救療站無疑好了很多,維持起碼的救死,扶傷肯定沒問題。而且范哈兒還在幫助英軍從香港撤離的時候,搬回了大量英軍設在香港的醫療機構人員,現在將他們臨時徵召,充實到對美軍的醫療服務隊中,還是很能發揮作用,解決一部分人手不足的。
最大的問題一解決,就可以討論實質性的作戰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