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旁觀皆苦
陳舊沒打開三號開關,從椅子上起身,往右走直到看見一樓去往二樓的樓梯口的玻璃屏蔽門。
“這麼普通的防止措施?”陳舊登時一愣。
目前店鋪對店長開放的區域只有一樓他是知道的,店鋪有上層區域他也知道,從外面看這棟樓有八層,就是不知道店鋪佔了幾層。
什麼時候會開放上層區域,以什麼樣的方式開放,暫時未知。
陳舊瞧了幾眼門,伸手扒拉幾下,小聲道:“小氣!這麼大個店,就給我開放一層,虧我還是店長呢!”
他也不擔心有人會進來,店鋪說明書指出非營業狀態時,客人從外面推不開門,就正常也不會有人來打攪。
陳舊之所以沒開始營業狀態,是因為他想體驗一下店長福利,原以為要消耗商品體驗次數,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
推開體驗室門走進去,身為店長的陳舊第一次看到了體驗室內景。
空蕩蕩的體驗室裏面,除了一張看着就很低調奢華的椅子外,沒有其它可見設施。
“連塊熒幕都沒,更別說巨幕、IMAX了……”陳舊的吐槽跟趙某人竟意外的統一。
不過身為店長,陳舊還是了解內幕的,體驗室內可以帶客人以全景沉浸的形式體驗記憶商品;
這種操作就已經超出了市面上那些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之類的設備與技術不知道多少了。
陳舊沒去拿椅邊桌上的沉浸式頭盔,這個頭盔雖然有格外寬大的全透明玻璃罩,像是太空人頭盔,但的確沒有私人訂製的屬性。
因為並不是用完就丟,頭盔才是客人體驗記憶的媒介,只有戴上頭盔,客人才能體驗到記憶商品。
所以,頭盔上的科技含量,是現實世界無法解析的,會帶有一些諸如自動清潔之類的功能,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陳舊連個角落都沒放過,不過沒發現這間不足30平的房間內還有其它任何東西。
也沒多猶豫,坐到了椅子上,陳舊開口道:“使用店長福利。”
接着有柔和的女播音員聲音回答:“請稍等。”
陳舊差點跳起來:“MMP喔!合著我這店長的待遇還比不上客人唄?說明書終端用那麼渾厚的聲音,這體驗室就有這麼柔和的女播音員聲音?”
“請吩咐使用何種形式體驗記憶商品,本次體驗為店長福利,不佔用商品可用次數。”
根本沒搭理陳舊,不過身為店長,他的操作當然會比客人多。
在陳舊眼前直接浮現了一塊虛擬光幕,上面列出來了兩種選擇:全沉浸式體驗(客人模式)、旁觀體驗(店長模式)。
陳舊果斷選擇了旁觀體驗,這都很清晰的界定了店長與客人的不同,傻子才選客人模式。
店長福利尚不知怎樣獲得,目前陳舊也只有一次機會,要不是因為好奇趙姓中年男人的前後改變,他也不會這麼快用掉這次機會,雖然也有其它的因素,不過甩給好奇心背鍋准沒錯!
“請店長做好心裏準備,記憶商品的旁觀體驗可能會對大腦產生一定衝擊。”
“記憶商品旁觀體驗將在十秒鐘后開始,請店長調整坐姿,放鬆心情……”
“3.”
“2.”
“1.”
“《先生》記憶商品體驗開始,祝您愉快。”
陳舊的意識被清醒的帶入到了記憶源本空間,他能感覺到自己站在了上帝視角。
成材的故事再一次開始。
與趙某人體驗時不同,陳舊作為旁觀者,看到的更多。
陳舊的意識‘感覺’到了真實的炙熱,他旁觀着二陽跑了過來,旁觀着二陽的激動,旁觀着成材的有苦難言,旁觀着……一切。
在旁觀的同時,陳舊所有的情緒、感知、記憶等等都未被屏蔽,他是帶着自我意識去經歷別人的記憶。
然而……他也只能是個旁觀者。
相較於趙某人,又或者說是記憶源本的成材,陳舊能看到的更多一些……
成材午後獨自上路去鎮上的同時,陳舊看到了陳舊母親被絕望與希望自相矛盾的糾纏痛苦。
是,成材的母親因為年齡與當時社會環境等因素,並未受過高等教育,甚至受教育程度低於最基礎的六年。
可是陳舊的母親並不是傻子,她是有一些農村窮苦婦女特有的對生活的悲苦絕望,也同樣有對自己兒子的愧疚、對自己的痛恨無奈。
“我能做的,就是在雙搶之前好起來,這樣才能減輕材伢子的負擔……”
低聲說這些話的時候,陳舊彷彿能看到成材母親身軀一緊,像是猛然背負了更多的壓力。
陳舊年紀不大,書讀得不多,懂得道理不多,見識的也不多。
不過他知道,無法對自己病症有判斷的重症病人,輕生是最容易的念頭,尤其在經濟基礎並不能夠接受更加完善的醫療服務,以及獲得更加完整的病症前景認知時。
再加上能輕易壓垮一個成年婦女的生活壓力……
陳舊突然想起來那句總被提起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
他覺得自己在成材母親上看到的是,世界上只有一種偉大的愛,就是認清了生活的悲苦絕望與墨黑的未來,還依然因為熱愛自己的孩子而去努力生活。
“爸爸,我今天只有三毛錢去買冰棍,那個過路的賣冰棍的大哥哥給了我一根五毛的!”
“那你有沒有說,明天你會還給大哥哥剩下的兩毛錢?”
“我明天就有一塊錢零花錢了,所以我能還了剩下的兩毛錢再買一個!”
“那你得記住這件事情。”
發生在劉先生跟小娃兒之間的對話,是成材不知道的。
成材更不知道的是,不管再次遇到的時間是怎樣,劉先生都會盡一份能力,在不以施捨為最重要前提的情況下,順手幫一下成材。
所以,劉姓中年男人當得起成材一句劉先生。
結束了兩個月的暑假,成材重返校園進入高三學習后,在沒有表明自己是貧困生…並不是因為面子,而是因為家裏真的沒貧困到需要社會救濟的地步…的情形下;
成材經常一個人吃冷饅頭的事情被某學生報告給了班主任,該學生出於憐憫的角度向班主任提議道:
“老師,不如我們給成材捐款,或者勸勸成材申請貧困生補助?”
老師微笑搖頭:“現在不比幾年十幾年前了,雖然有貧困生補助,但我們學校一個申請的都沒有,當然學生家庭情況緊張到嚴重地步的,也很少。
我們不能因為看到了什麼,就去替成材做決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堅持,而且主動捐款包括其它任何以施捨的姿態為出發點的救濟,都不是一個學生應該有的心態。”
沒有嚴厲的批評,也沒有斥責,有的只是敦敦教誨。
學生也沒好意思多問一句,老師,那您就這樣束手旁觀嗎?
好在學生很快就看到了老師的行動,並且為之深深佩服!
理論上,以當時的情形,其它的選擇也不會比老師的選擇更加具有意義,從學習到生活的幫助,或許是這位老師所理解的三尺教書匠所為……
旁觀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