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東漢末年
一個飽經滄桑的偉大王朝,終有滅亡的時候。
這是中國五千年來的歷史趨勢。
這其中就包括了一個王朝——東漢。
而說到三國最開始的時候,就要說到東漢末年的時候。
那東漢王朝又是怎樣自取滅亡的呢?
這還要從東漢桓,靈二帝說起。
東漢王朝延續了二百年左右,這其中在東漢中後期的時候。太后稱志,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藉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
其實東漢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外戚和宦官們交替掌權,外戚和宦官的爭鬥由此而立。
為什麼說,外戚和宦官發生了矛盾。
這主要是東漢時期外戚專政的朝風嚴重。
那外戚和宦官又是皇帝的什麼呢?
其實外戚就是皇帝親人的朋友。比如大將軍何進。就是漢少帝劉辨的母親何太后的親戚。
而宦官是幫助皇帝傳達詔書,掌理文書。左右皇帝身邊的人。
大家需要注意一點,東漢的宦官可不是大家普遍認同的太監。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由於外戚專政的腐敗引起了朝廷上宦官和皇帝的不滿。
而當東漢的皇帝長大后,就要面對親政的問題。這時外戚專政怎麼辦?就要奪權。
這時能幫助皇帝奪權的人,就是宦官。宦官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皇帝或替代皇帝來殺外戚。
比如漢靈帝時的外戚竇武,就是宦官矯詔所殺。
而且當外戚勢力強大后,皇帝則是利用宦官來牽制外戚。往往會造成宦官集團專政的局面。
這樣的利害關係是剪不斷,理還亂。
就是戚宦之爭,這樣的爭鬥。引起了朝廷的腐敗政治。經濟凋敝,階級矛盾日趨尖銳。
在漢桓帝劉志十五歲登上帝位的時候。外戚和宦官就像立一個年幼無知的小皇帝,以便繼續控制朝政。這才立了劉志即後來的漢桓帝。
在漢桓帝劉志在位21年的時間裏,前13年基本上是一個傀儡皇帝。
公元159年,漢桓帝聯合宦官一起誅滅了自己的外戚梁氏。重新掌握了皇權。後來漢桓帝將與他同謀的十三個宦官封侯。自是宦官干政。宦官干政的結果是宦官的腐敗比外戚更加嚴重。這樣的情況導致了士大夫的不滿。於是,士大夫與外戚聯合一同對抗宦官。
雙方的鬥爭非常激烈,最終導致了兩次黨錮之禍。正直的士大夫全全被排斥出朝堂。
於是,東漢王朝自此江河日下,瀕於滅亡。
劉志的腐敗統治使國家財政匱乏。民不聊生為後來的東漢王朝滅亡埋下了伏筆。
漢桓帝劉志去世后。漢靈帝劉宏繼了位。
漢靈帝劉宏繼位之後。比漢桓帝更加信任宦官。漢靈帝還將朝政委任於宦官,這使政局更為惡化。
就是這樣的腐敗統治下。引起了人民們的不滿。甚至到了靈帝的時候。出現了“賣官”的現象。
其實“賣官”就是讓人拿錢來買官。不少清官因為在上任時,沒有錢來買官。而自殺。。。。
這其中就有一個叫司馬直的人。
還有就是靈帝天天不務正業。愛研究什麼排水系統一類的。不理朝政。這引起了不少老百姓和白官們的不滿。朝鳳日趨下落。。。。
在這樣的政治下,引起了人民群眾們的不滿。在漢靈帝時,發生了幾次人民起義。不過都被鎮壓了。而且朝廷用及其血腥的手段鎮壓了最初的幾次人民起義。
綜合上面的論述。東漢王朝的滅亡除了戚宦之爭和朝廷的腐敗統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靈帝分封州牧。
漢靈帝分封州牧。不但加強了地方豪雄的勢力。還進一步增強了地方上的軍權力量。分散了中央軍權的管理。
當時東漢分為十三個州,每個州都有豪強割據這些豪強們趁着漢靈帝分封州牧。趁機擴大權力和武裝力量。中央管制一觸即發。東漢王朝的實質統治已名存實亡。
在漢靈帝在位晚年的時候。終於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的動亂之中。
在漢靈帝駕崩之後。留給了兩個小皇帝一片動亂之中。
再後來就不用說了,精彩的三國時代正式登場。
直到220年,曹丕逼漢獻帝劉協退位,自立為帝。東漢王朝才從歷史的煙雲中消失殆盡。
東漢王朝在經歷過這些動蕩之後,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就要來臨了。
而這個開端,來自於一次起義。
黃巾起義又稱為黃巾之亂。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最大規模的一次農民起義。
這次起義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
當時的朝廷腐敗。宦官和外戚爭鬥不止。人民苦不堪言。而這時又逢全國大旱。
在這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這就是著名的“黃巾軍”。
“黃巾軍”是怎樣興起的呢?這要從太平教說起。
以前有一幫張氏兄弟,總結了以往的經驗。並且,開創了一個教,名字叫天平教。
這個教可是跟現在的邪教不同,它是當時廣大人民群眾嚮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託。
而他們的領導人是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
他們以傳教的方法廣泛傳播於群眾。
其中張角自稱為“大賢良師”,他暗中傳教了十幾年。信徒多達十多萬人。在當時的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等各地都有信徒。
人很多?怎麼辦?於是張角為了方便管理,把這些人分為三十六個方部。大方萬餘人,小方几千人。
這樣就形成了“黃巾軍”。
其中起義的領袖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和張梁稱為“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
在各部的信徒揚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其中“蒼天”就暗指的是東漢王朝。而“黃天”指的是太平道。
從中可以看出“黃巾軍”內部也是有組織有紀律的。
這時的“黃巾軍”蓄謀已久。正在等待機會。
184年,張角部下馬元義準備在鄴城舉兵起義。這時,因為其中一人高密導致計劃泄露。后被朝廷抓住,並在洛陽處於車裂之刑。後來靈帝藉此誅殺了信徒千餘人。
這時的張角知道事情已經泄露。追兵在即,於是下令諸方,一起起義。因為一起的人都是頭戴“黃巾”所以這次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剛開始比較順利。後來靈帝得知后。派出了皇甫嵩和朱僑,共討潁川黃巾軍,後來曹操也加入了進來。三個人合兵而戰。一舉打敗了黃巾軍,斬首數萬人。而且各地仍在征討黃巾軍。後來,張角病死了。張梁,張寶也被皇甫嵩殺了,十餘萬人被殺,叛亂平息了。
就這樣黃巾起義被歷史無情的抹殺了。
黃巾起義為什麼會失敗呢?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起義準備的時間過長。達不到效果。而且告密的人多數都被朝廷給控制了。
第二個原因是黃巾軍戰鬥力不強。因為黃巾軍參加的都是人民群眾。人心不一。不能專註於打仗,所以失敗是在所難免的。
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農民起義,這還揭露了東漢朝廷的暴政,為後來的亂世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