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活命的地
第532章活命的地
春節剛過去不久,晚年是要拜的。
畢竟中國的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在湘大上學期間,張雲起抽空去校長江汝勤家裏坐了坐,也去了紀靈家吃了頓晚飯。送禮的標準是統一的,二十斤雲溪村產的茶油加二十斤楊梅土酒。
二月底的一天,張雲起早上吃早餐的時候,楊瑾和往常一樣過來彙報工作,以及確定和安排他近段時間的行程。
事情一大堆,愛華的,聯盛的,聯眾的以及張記餐飲的,張雲起一邊吃東西一邊簽報表一邊聽楊瑾談工作,其中,楊瑾重點提到李季林前幾天去了楊家榮辦公室,兩人談的是喬口鎮的項目,李季林傳達了希望楊家榮能在驚蟄那天出席他們的項目啟動儀式后,楊家榮忽然提出要提前去喬口鎮考察了解一下基地的建設情況。
時間就定在後天。
楊瑾彙報完后,說道:“老闆,你這邊是不是陪同楊書記一起去考察一趟?不過次日劉今石會去江川的影碟機生產基地,他強烈表示希望能夠和你見上一面。”
時間很倉促,陪同楊家榮考察他迴轉江川又得半夜趕回去。張雲起琢磨了一下,這會兒楊家榮應該利用劉阿嫂“砸碗事件”在市裏面樹立起了一定威望,不知道他對慶午南路步行街的項目有什麼想法?這個是關鍵,當然了,能利用這個機會向楊家榮要點兒惠農政策補貼,那是再好不過。
其實小龍蝦這一在90年代中期才剛剛走向消費者餐桌的特色美食,市場熱度較低,距離真正走進全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上還有十萬八千里,楊家榮去年就有聽張雲起說起這個項目,那天李季林找他談過後,翻閱資料好好了解了一下,他對張雲起砸下巨資挑選這個東西發展里津的特色產業也是意外的。
在喬口鎮考察那天,天朗氣清。
楊家榮下車后,就對迎面走過來的張雲起說道:“你總做着一些讓人出乎意料的事。”
張雲起笑了笑,他理解楊家榮的質疑,這時候小龍蝦的名聲並不太好,市面上流傳着小龍蝦會導致肌溶解和哈夫病等等,另外,小龍蝦雜食,長膘快,適應能力強,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很大,繁殖能力屬於佛擋殺佛,神擋殺神的存在,橫掃世界各地,因此被當做有害生物。
然而誰又能想到,到了零幾年後,小龍蝦忽然就在各個地方都成了特色美食,慢慢的紅遍全國大江南北,就連不愛辣的江浙滬閩皖都淪陷了。
當然,其實這時候小龍蝦在中國的一些地區已經火了起來,走上餐桌,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比如首都籃街、湘北潛江、江蘇盱眙以及四川各地,但養殖多為小個體戶,還沒有走向產業化規模化。
這次楊家榮來喬口鎮考察有十來個陪同人員,後面跟着四五輛轎車,地方上算是傾巢出動了,有望城的邵敏書記和區長王林君,農業局局長周春華,喬口鎮鎮長廖健。
當初喬口鎮的項目張雲起被這夥人一起玩兒仙人跳。但幾個月後再次見到張雲起,一口一個張總叫的格外親切。他們聽見楊家榮開口對張雲起說的第一句話,就能夠感受到兩人的關係不一般。意味深長着呢。
眼下喬口鎮的大型荷花蝦種養殖生產基地的運營主體已經成立,由聯盛集團全資控股,全稱為里津市大豐農業有限公司。
李季林為董事長,王景山擔任總經理,他全權負責這個項目的運營,今天也是他負責接待講解。這事以前在雲溪村經常干,部里省里市裏的領導都接待過,流程爛熟於心,也不會怯場。
楊家榮一行領導下車后,在王景山的邀請下,直接去了喬口鎮團頭湖。
眼下聯盛集團的運營人員已經進駐,地方上數千戶農戶的溝通工作做了大半年了,要不是喬志武橫插一腳,土地收儲方面的事兒早就辦完了,現在喬志武認栽退場,聯盛集團重新進場,倒是免去了溝通協調的成本,土地流轉推進很快,並且同時推進養殖塘口的高標整治。
為了配合驚蟄的基地啟動儀式,第一批的蝦苗投放工作已經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現場的養殖戶們正忙着將10000尾龍蝦的蝦苗投放到荷塘之中,這時候還沒有民用無人機,投喂方式較為落後,全都是人工上陣。
初春時節,陽光燦漫。
團頭湖水域起波打浪,發出一陣陣隆隆的聲響,楊家榮一行十來號人,沿着田埂邊談邊穿過田野,這時的田野里已經漸漸呈現出了一派盎然生機,在日隱煙斜之下,彌望青碧,池水清漣,田苗秀蔚。
正是農事繁忙的時節。
大部分作物都開始播種了,一溜看不到盡頭的旱田裏,豌豆已經綴滿了粉紅的小花,周圍的山野里,到處都傳來庄稼人“噢啊”的吆牛聲和鞭子聲。十來口連片的養殖塘口上,頭戴斗笠的農戶們正在春光之下辛勤勞作,細小卻活蹦亂跳的蝦苗在水面上跳躍,折射出斑斕且充滿生機的光澤。
楊家榮感嘆道:“這番光景好呀,真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你們現在搞出來的塘口有多大了?”
跟在一旁的王景山回答道:“目前我們平整出來的養殖基地已經達到了3800畝,稻田與水域養殖塘口1100口。這是投放的第一批蝦苗,後續一邊整治塘口一邊投放,春季第一批的養殖面積我們的規劃是5000畝,夏季爭取達到10000畝。”
楊家榮點了點頭,扭頭問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錢潛:“這應該是我們里津目前規模最大的民營農業生產基地了吧?”錢潛心裏不確定是不是,但他十分肯定地點頭:“是的,楊書記,而且是我們里津第一個專業養殖小龍蝦的農業公司,一旦打開市場,競爭力會相當強。”
楊家榮又說道:“我聽說這個小龍蝦對生態環境有影響?”
王景山立馬解釋道:“這個問題我們農研中心的專家做了充分的考慮,小龍蝦對水域環境的破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繁殖能力強,第二個是糞便。繁殖能力強在我們看來正是小龍蝦能夠成為經濟作物的核心優點,而它一旦成為經濟作物,可以變成美味佳肴被端到餐桌上,那麼它對生態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因為我們中國億萬老百姓一定會把它們消滅的乾乾淨淨。”
這番話說的大家都笑了起來。
楊家榮又問:“糞便的問題你們又是怎麼考慮的?”
王景山扶了扶眼鏡,說道:“其實在這個項目立項之前,我們張雲起張總和農研中心的專家們經過探討,定下來荷花+小龍蝦共養的策略,也就是荷蝦共生養殖模式,這個模式是我們聯盛集團全國首創的農業共養模式,優點在於,我們可以利用水中的小龍蝦吃掉有害昆蟲,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用生態方法控制雜草和病蟲害,嚴控農業面源污染。同時,通過種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化解小龍蝦的排泄物,水會變得更清澈,保證水質穩定不影響生態環境。”
楊家榮點點頭:“不錯,你們張總一直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王景山笑了笑,回答道:“當然了,喬口鎮一帶水域面積大,水質條件本身就好,PH值7.2,水溫常年保持在10-30度之間,適宜龍蝦生長,這也是我們聯盛集團選擇這裏打造這個特色產業的原因。”
楊家榮問道:“現在這個蝦一年可以生產出來幾批?”
王景山回答道:“利用水域資源和土質優勢,我們一年可以養春夏兩季小龍蝦並且收穫一次蓮子,從而實現一塘三收。”
張雲起聽見這話,補充了一句:“我們現在也在研究秋冬兩季養殖小龍蝦,從而實現四季都有蝦。”
楊家榮頗為意外:“秋天和冬天還能養蝦?”
王景山道:“這是我們生產基地下一步的重點計劃,我這邊翻閱了大量相關資源,思路有兩個,一個是採用工廠化屯養模式,利用立體水箱在工廠里養殖試產,這樣一年能生產五批蝦;第二個就是針對水田池塘,我們可以營造不同季節的小龍蝦生長環境,搭配水草、水質調控,飼料投喂等技術,能夠實現一年生產四批蝦。估計年畝均產出大蝦比例能夠提升至50%左右!”
楊家榮笑了起來:“這個要是實現了,就解決了小龍蝦季節性限制的問題,以後我們可以實現了一年四季都有鮮蝦供應上市。放眼全國,應該是唯此一家吧?設想很先進,要加緊技術攻關,爭取搞個創新典型經驗出來。”
王景山正要開口,這時一個從水田裏走過來的老農民忽然“哼”了一聲,他講道:“典型經驗是出來了,面子工程也有了,但養這麼多蝦,賣不出去咋辦哩?”
這番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看向那個老農民,老農民剛犁了田,皮膚黝黑,臉上皺紋像刀刻一樣,滿身的泥巴,此刻手裏牽着一頭老牛,打着赤腳抽着旱煙棒,迎面走過來,面對他們一行衣冠整齊乾淨的城裏人,也沒有半點怯場的神態。
楊家榮笑着問道:“這位老哥,你的這番見解有沒有什麼具體說法?”
老農民似乎是把楊家榮一行人當成了投資這個項目的大老闆,那個大豐農業的總經理王景山他知曉,聽見楊家榮的問題,抽了兩口旱煙棒講道:“搞這麼大規模,幾千萬往裏面砸,滯銷咋辦?你們要知曉,現在村子裏合辦什麼村集體企業,變着法子吹噓這個項目多好多好,叫那些鬼迷心竅想發財的農民用土地入股,還有什麼貸款的方式入股的怪法子,但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這個蝦子賣不上價錢,村裏的公司收不到錢的情況哩?這可都是農民活命的地哇。哎!”
這番話是樸素且深刻的。
本來考察團里一片輕鬆和諧的氛圍卻被打散了。
楊家榮臉上的笑容都收了起來。
他問道:“老哥,你就這麼不看好這個項目?理由是什麼?”
老農民激動起來:“這小龍蝦以前都是臭水溝不要的玩意兒,現在就能賣大錢了?笑話嘛!莫說這些沒人吃的小龍蝦,就是平日裏人民慣常吃的蔬果,豐產不豐收都太普遍了!你們真懂農業嗎?看到辛苦勞動的農作物爛在地里,那種絕望,你們這些城裏有錢人是體會不到的哩!”
******PS:抱歉,實在有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