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外公的故事—騰飛之路
1962年9月,家鄉的科學委員會處理了一批器材,兩元一套。
這對外公來說是個難得的可以動手實踐的機會,他買了一套,沒想到就從那時起,他從一個宿舍里看不進書的孩子,走上了騰飛之路。
實驗大樓因工作需要不按時關門,那時人員也少,根本沒有專職人員管理,一般是組長或者是最後走的人關門。
外公吃了飯就跑到實驗樓,擺弄他買的廢舊器材。
當時他買的第一套器材是一套收音機,套件齊全,還有線路圖和打好安裝孔的底座。
外公在學校經過實踐和自學,對收音機也略懂一些。
注目一看,儘管那收音機未經調試收不到電台,但也像一台電子設備,這已經讓外公興奮不已。
於是他就反覆自己搗騰收音機,弄懂了收音機各種元器件和一些電路原理。
他發現這樣動手動腦,大腦勞逸結合,就不再像原來一樣學不進去了。
外公禁不住對組長談起自己的感受。
組長當時還鼓勵他,跟他說這樣做是對的,因為實踐出真知。
於是外公利用工作之餘,開始嘗試自己調試收音機。
外公使用萬用表測電位,研究如何將高頻信號轉變為中頻信號,還去倉庫領回一台示波器。
有了萬用表和示波器,外公調試起來快捷得多,他用不帶磁性的螺絲批,調節電感或電容,最後非常順利地調試好了。
外公當時的業餘時間全在辦公大樓,幾乎不回宿舍,他就把弄好的收音機放在大樓里,上班時播放一首優美的歌曲,與緊張工作的所有同事一起欣賞。
這讓我想到了以前奶奶跟我說的一句話:“你知道為何現在人的離婚率這麼高,而我們那代人的離婚率那麼低么?因為現在的人東西壞了,就想到換,我們那代的人,東西壞了,首先想到的是修。“
那個時候,電子管儀器很快成了老古董,因為電晶體與集成電路的測量儀錶先後相繼出現。
外公同樣採用“實踐出真知”的方法,自學這些新的元件和線路。
在獲得了大量基本知識以後,外公又開始採用解剖儀器的學習方法,利用萬用電錶和示波器,對儀器的正常工作狀態進行測量、記錄、分析與研究,弄清它的工作原理。
後來,生產和實驗車間的大型電器設備以及自動化生產線,外公也用同樣的方式進行解剖測量做好記錄。
1978年,單位開始建造一棟四層纖研究實驗樓,從土建設計開始,外公就要求建一個與車間隔離的配電室。
建造時外公還去現場監督檢查,預留電纜孔,建好后,外公自己安裝了標準配電櫃。
這個配電室,從安裝到拆遷,三十年沒有出現故障。
1979年,外公所在的研究組申請到了一個國家級項目《桉樹制人纖漿粕的研究》。
研究這個項目,需要用到車間裏最主要的一台試驗設備,壓力蒸煮鍋。
但是這個設備需要人工眼睛盯着轉動的溫度計和壓力表,費時耗神,而且人工記錄很多時候也有誤差。
用這樣的設備進行試驗,需要連續運轉實行三班倒,外公他們開展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就聽到一些雜音,說某某上夜班打瞌睡,記錄的數字不真實。
記錄數字不真實,這對於這種國家級研究項目的研究結果來說是致命的,因為最後所有的結論都來源於基礎數據。
於是外公決定自己改良設備,排出人工因素,一定要想方設法弄一個自動恆溫、自動記錄的控制系統。
很多人都勸外公不要冒險,因為萬一改良不成功,會拖長研究實踐,影響實驗進度。
如果過了國家要求的截至日期,外公就難逃其咎了。
但外公經過考慮,覺得還是應該解決問題,最壞的結果就是延時提交報告,但是延時提交一個正確的報告,總比按時提交一個錯誤的報告強得多。
於是外公跟領導提出了這個建議,最後也獲得了批准。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外公成功的改良了試驗設備,也按期完成了項目,這其中涉及的專業細節很龐雜,上雪就不詳細一一說明了。
八十年代中期,國家開始允許人才流動,很多一線城市來的人都立刻回到了原來的城市,外公單位的同事迅速減少。
機修車間只剩下外公和另外兩個人,外公挂名室主任,但不論人員如何變動,外公的工作性質始終沒有變。
外公說他們製作的產品,一切為用戶着想。
例如,他們的說明書非常詳細準確,原理圖、元器件佈置圖也一應俱全。
特別是對可能出現的故障,從現象、故障點到如何排除,外公都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詳細的資料。
外公所進行生產的有毛織品車間、助劑車間、樹脂車間以及塑料製品車間。
除了生產,外公他們完成的科研項目上百個。
當然外公說單位有很多很多優秀的同事,他們都是這些科研項目的主力,為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而自己僅僅只是一個配角。
外公是一個配角,不過,每一間車間裏,都有他的身影;
每一個項目的實驗場地,都有他的足跡;
每一台生產設備,儀器儀錶,都有他的手跡;
外公是一個配角,一個只要能為國家科研生產正常運轉提供條件,就很滿足的配角。
當然外公也有遺憾,他遺憾於自己沒有直接為社會創造多少財富。
外公也有不足,他說自己在工作的安排組織上做的不夠好,但慚愧的是,領導把榮譽首先給了他。
1978年,國家解放以來破天荒的評職稱,全單位僅有的一個工程師職稱指標,落在了外公身上。
外公想,這是所有領導對他的偏愛,這也是一個幸運,或許是那個幸運之神記憶力很好,幾十年來,依然記得外公。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歲月里,得到高級工程師職稱的外公,深刻的明白,職稱越高,責任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