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萬劍歸宗
“無名長老,其實我知道萬劍歸宗的奧秘,知道該如何修鍊它。”既然無名已經答應加入正氣盟,秦岩也不介意指點他一下。
“不可能!”無名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萬劍歸宗哪是那麼好修鍊的,劍宗已經數百年沒有人修鍊成功。
他被稱為天劍化身,這是說他劍法近乎於道,已達到無人可及的地步。
但拿到萬劍歸宗的劍譜近十年,也連如何入門都未曾摸索出來,更別提其他人。
“沒有什麼不可能,其實萬劍歸宗並不難修鍊,只是有條件難以達成而已。”
“那你剛才為什麼不說。”萬劍歸宗是他心中最大的渴望,如果剛才秦岩說出來,以此為要挾,他說不定早就同意了。
“修鍊萬劍歸宗的先決條件是自廢武功,破而後立,你認為剛才會信嗎。”既然無名已經答應,秦岩沒有藏着掖着的必要,很爽快的把萬劍歸宗的秘密,告訴無名,順帶解釋了原因。
無名沉默,知道秦岩說的是事實,想修鍊萬劍歸宗就要自廢武功,破而後立,誰聽到也不會相信。
而且剛才兩人剛見面,秦岩要是敢說這種話,他第一反應絕對是這人沒安好心,想騙他自廢武功,然後殺了他。
對這種人沒什麼好說的,先抽劍砍了再說。
而現在他答應成為正氣盟的長老,雙方是自己人,已經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礎。
秦岩辛辛苦苦招攬自己,總不可能就是為了騙他自廢武功,然後殺了他吧?這樣對他有什麼好處。
“怎麼會是這種條件?”即使相信秦岩不會騙自己,無名都有些不敢相信,因為這條件實在太過奇怪,自廢武功,才能修鍊萬劍歸宗,那跟從頭開始又有什麼區別?
這萬箭歸宗,可一直是劍宗的最高武學,能夠得到的必然是劍宗的絕頂高手,哪一個不是實力非凡,卻要讓他們自廢武功從頭開始,總感覺不可能。
須知他們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不知受了多少苦,花費了多少代價,可以說哪怕是自身想要重新修鍊回來都沒有把握。
世上又怎會有這麼奇怪的練修鍊方法,難道就不怕日後無法修鍊回來。
“我也不知,但條件詭異的武功我見的多了,例如葵花寶典,條件是欲練此功,必先自宮,必須以太監之身才能修鍊。
鐵血大旗門的嫁衣神功,練到六七成時,就要將煉成的功力全都毀去,然後再從頭練過。
這種功力本就是準備練成后再毀的,所以毀去后體內猶有餘根,使練的人再練時,便可事半而功倍。正所謂“欲用其利,先挫其鋒”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北冥神功,修鍊條件就是丹田內無一絲內力才可,要不然根本無法修鍊成功。”
聽秦岩一連說了數種條件奇怪的功法,萬劍歸宗的自廢武功,破而後立,反而不顯突兀,只是同樣不怎麼好,萬一不成,他不是廢了。
正猶豫間,秦岩從懷裏掏出幾個瓷瓶。“這裏有三顆乾元造化丹,三顆血菩提,兩顆少林大還丹,只要你將萬劍歸宗修成,足以在短時間內將內力堆積到兩百年以上,還是那種精純內力,不會有虛浮的感覺。”
“你憑什麼對我這麼好?”無名看着這些東西反而不敢接受,這三種東西哪一樣不是武林中的至寶,哪怕以他的地位都從來沒有見到過,秦岩突然拿出來這麼多,會不會其中有什麼陰謀。
“因為你是天劍無名,武林神話。”
秦岩說道,多餘的話他一句沒說,但無名已經明白他的意思,這些東西的確珍貴,可是相比無名自己而言,卻又不算什麼,一句天劍無名已經抵得上所有投入。
這是他對自身的信心,也是他無名的價值所在。
“好,我就試試。”無名也不是沒有魄力的人,準備廢除內力,修鍊萬劍歸宗。
他先是招來掌柜,說明秦岩是自己的朋友,讓他安排住處,然後就帶着丹藥進入密室,準備修鍊萬劍歸宗。
秦岩坐在樹下,感覺到密室中無名整個人的氣勢忽然衰落下來,給人一種遲暮老人的感覺,竟是已經廢除內力。
這讓秦岩不得不佩服他的決斷,兩人認識的時間還不足一天,即使有招攬這一層關係,他不會輕易動手,可是誰又知道真正情況如何,一下子廢除內力,無異於將自身置於險地,他若真的有什麼壞心思,當場就能殺了他。
別以為無名手下不少,實力也不錯,就能阻止他,根本沒用,他若真的下了殺心,無名那些中華閣的手下,不夠他一隻手殺的。
到時失去功力的無名,不過是他手中一隻隨時可以捏死的小雞。
現在他所作所為,無異於將自己性命,交到他人手中,如此決斷,不得不讓人佩服。
當然秦岩的確不會對無名動手就是。
如此高手若能為自己所用,比殺了要強,況且無名不說是個爛好人也差不多,他心懷正義,以守護神州為己任,對其他事情並不關係。
只要秦岩不是那種準備禍害神州,視人命如無物,來個一將功成萬骨枯,那就沒事。
反倒是帝釋天這種自認為神,以不同身份挑撥正邪兩派鬥爭,意圖遊戲眾生的瘋子,哪怕明知他是自己祖宗,無名也會出手對抗。
自從妻子死後他心中痛苦萬分,只為了神州百姓而活,這是他的弱點,也是他的長處,被牢牢束縛在此,只要他還想為了神州,守護神州,就一定會幫他。
無他,誰讓只有自己才能讓神州百姓過的更好。
對此秦岩信心十足,來自於21世紀的科技水平,不是還處於古代的風雲世界能比,別的不說,哪怕糧食產量只有現在的一半,整個神洲就不會有一個人餓死。
這顯然不是任何一個古代人能夠想像得到,足以被他們視作天堂,無名一定想得到糧食高產的秘密,讓神州百姓從此沒有飢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