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一天天長大
子楚逃歸秦國的時候,趙政剛好兩歲。
兩歲的孩子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兩歲的孩子神智未開,對於記憶也是模糊的,長大了的趙政要是還能記起兩歲時的事情,他的回憶一定沒有大多數孩子那麼美好,相反,他的記憶應該是醜惡的,甚至是痛苦的。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子楚逃回秦國,扔下孤苦伶仃的趙政母子留在邯鄲。
此時,王齕大軍依舊圍着邯鄲,趙孝成王依舊派人在搜捕子楚及其家人,趙政和趙姬隨時都有可能被趙國官吏抓住,就算他們能躲過官方的追捕,可若是遇到了憤怒的趙國人,他們娘倆也有可能被活撕了煮了吃。
好在趙姬出身不錯,在嫁給呂不韋之前,趙姬是趙國富商的女兒,趙姬的家人也不忍心女兒帶着小外孫在動亂的邯鄲城頭漂泊無依,趙家人便竭盡全力將趙姬和趙政保護了起來。
同在這一年,楚魏兩國援軍殺到邯鄲外,邯鄲成內平原君毀家紓難湊齊三千敢死隊逼迫秦軍後退三十里,趙魏楚三國聯軍挫敗秦軍,王齕撤兵,邯鄲之戰徹底結束。
秦軍解圍,趙國危局緩解,趙孝成王鬆了口氣,對子楚的搜捕也就暫時告一段落。
這只是官方搜捕的停滯,對趙姬母子來說,噩夢才剛剛開始。
趙國人恨透了秦國人,原因也很簡單,兩年前長平一戰趙軍戰死的加上被秦軍俘虜坑殺的一共四十五萬人,當時的趙國人數在三百萬人左右,幾乎六分之一的趙國人都死在了長平,一時間趙國家家戶戶披麻戴孝,哭聲震天。
後來,秦國大軍圍攻邯鄲,邯鄲軍民餓着肚子守城,為了保家衛國他們像禽獸一樣的煮了孩子吃,現在戰爭結束了,這筆賬又該怎麼算?
趙國的仇當然要算到秦國的頭上,是虎狼之國暴秦殺害了他們親人,讓母親沒了兒子,妻子沒了丈夫,孩子沒了父親,可是趙國卻沒辦法向秦國報仇,一是沒實力,二是沒膽子。
狂躁的憤怒,總得找個地方宣洩出去。
既然趙國打不過秦國,那麼留在趙國邯鄲城的秦國人可就遭殃了,這些留在邯鄲做生意或遊歷的秦人成了趙人宣洩憤怒的對象,邯鄲的秦人就像過街的老鼠,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尤其是趙姬和趙政,娘倆一個是秦昭襄王的孫媳婦,一個是秦昭襄王的重孫子,與秦國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趙姬還好說,畢竟她是純正的趙國人,可是趙政的血管里流淌着一半秦國王室的血,在趙人的眼裏,趙政不僅是一個兩歲的孩子,更是秦國的孽種。
趙政母子躲過了官方的追捕,卻躲不過民間趙人的怒火。
好在趙姬母家有錢有勢,絞盡腦汁還是保護了母子兩人,但可以預料的是,趙家過的也很不安生,估計三天兩頭的就要人往趙家大門上潑糞,大晚上的往趙家扔個生瘟雞,隔三差五就有一幫人拿着棍棒圍住趙家要弄死趙政母子。
若是說孩子的童年就應該是五彩繽紛的,那麼生活在恐懼中的趙政,他童年肯定充滿着暴戾和灰暗。
好在,還有母親在他身邊,只要有母親趙姬在,小趙政就還能有一個寧靜的港灣勉強渡過他艱難的童年歲月。
趙家是大戶人家,哪怕歷經邯鄲之戰的飢荒,趙家應該也不缺錢,小時候躲在趙家大院的趙政倒也不愁吃不愁穿,最關鍵的是,他有書讀。
戰國時代乃至於後世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讀書也不是一般窮苦老百姓乾的事,因為書在古代是奢侈品,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的。戰國的書都寫在竹簡和木片上,耗時費力,全是人工謄寫,也就是家裏有錢的大戶人家能買得起書讀。這種情況差不多一直延續到宋代,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印在紙張上的書籍造價便宜,而且能批量生產,這才為寒門子弟讀書創造了條件,讀書的人多了,做官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幼小的趙政從母親那兒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外面有很多人要殺他讓他老老實實呆在家裏哪兒都不能去,這讓趙政從小就產生了一種感覺,他所處的這個世界是險惡的,人人都想殺他,人人也都能殺他,而弱小的他卻什麼也做不了。
童年的趙政無數次看着趙家緊閉的大門,一顆堅強種子在趙政的心裏默默的發芽,艱難的童年歲月潛移默化影響着趙政,這段童年記憶也在讓趙政深深的明白,他必須強大,必須強大到某種地步,這個世界上的惡人才不敢欺負他和母親。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小趙政。
同樣的,擁有灰暗童年的趙政也比別人更早的知道生存的艱難和強大的重要,他的苦難童年將深深的影響着這位千古一帝的一生。
但趙政的童年也並不完全是封閉黑暗的,事實上,幼小的趙政有一個朋友,這個名字的朋友叫姬丹(也就是後來派荊軻差點刺死秦始皇的太子丹)。
姬丹也是‘質子’,年紀與趙政相仿。只不過他是燕國派遣在趙國的人質,也是燕國的太子。
燕國是戰國七雄里的小國,燕國太子自然而然也就是小太子,再加上燕國和趙國挨着,兩國在戰國時代沒少打仗,基本上也都是趙國蹂躪燕國,所以姬丹這位燕國太子在趙國的處境也並不比趙政好哪兒去。
趙政,姬丹,一個秦國王孫,一個燕國太子,同時流落在異國他鄉,同時又年紀相仿,差不多的境遇讓兩人很自然的成為了朋友,倆小孩一起飲着趙國的水,一起在逆境中長大,一起憧憬着未來。
然而,趙政在平靜和孤獨中慢慢長大,他的童年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可這時候整個天下卻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個變化,主要在於秦國。
至於燕國,天下大勢和這位北方又老又弱的王國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趙政三歲。
這一年,周王朝的最後一個周王姬赧去世,秦將摎攻周,佔領西周君三十六城,人口三萬,綿延了八百年周朝正式滅亡。同在這一年,遠在楚國北部一個叫沛縣的小地方,一個男嬰出生在一戶普通農民家庭,這是劉家第四個兒子,按照排名取名叫季(古代按照伯仲叔季排,季排名第四,劉季,也就是劉四),後來這個叫劉季的小孩兒長大了個改了個名字,這個名字我們很熟悉,叫劉邦。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趙政四歲。這一年,王稽(范雎的恩人,帶着范雎逃去秦國的人,范雎知恩圖報,舉薦忘王稽做了秦國河東郡郡守)犯法,背着秦國吃裏扒外和諸侯私通,按照秦罰應該判處棄世(在鬧市斬首)的刑罰,同時,秦律規定,舉薦者和犯法者同罪,秦昭襄王王雖赦免了范雎,但范雎畏懼,稱病讓出丞相位置,之後就再也沒了聲息。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54年),趙政五歲。這一年,韓王親自去咸陽朝請,韓國徹底依附秦國,魏國戰戰兢兢聽令於秦國,其餘各國仰仗秦國鼻息。
秦昭襄王五十四年(公元前253年),趙政六歲。這一年,七十多歲的秦昭王去秦國舊都城雍城(今陝西鳳翔縣)南郊祭祀天地。在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祭祀天帝,年邁的秦昭王已然以天子自居,而天子又是天下的統治者,這就顯示了秦國的志向是吞併整個天下而統一。
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52年),趙政七歲,秦國好不容易安生了一年。這一年,歷史上並沒有任何關於秦國進攻別國的消息,這對連年征戰從不休止的秦國來說似乎有點不太尋常。唯一能解釋的原因是這一年秦昭王病了,而且病的很重,秦國大部分的經歷都放在秦昭王的身體以及準備後事上,因此好戰的秦軍這才安生了一年。
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趙政八歲。這一年秋天,統治了秦國長達五十六年的老秦王溘然長逝,秦國昭王時代正式結束,新的時代即將開啟。秦昭王統治秦國五十餘年,徹底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八年前的長平之戰更是打垮了秦國統一之前最後的強敵趙國。嬴稷是秦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秦王之一,他一生唯一的遺憾就在於沒能一統天下,不過沒關係,他未成的事業將由他的子孫繼續完成。
秦昭王薨,太子安國君即位。
老秦王是秋天死的,按照秦國祖制,新君要在舊的一年為老國王守孝,等到第二年年初才能正式稱王,秦國曆法以每年農曆十月為第一個月,因此安國君在老秦王死後沒有立即即位,而是守了兩個月的喪,等到十月份的時候,安國君才即位為秦王。
可惜,安國君好不容易坐到秦國王位上,剛坐了三天屁股沒熱就一命嗚呼了,謚號秦孝文王。
這倒不怪安國君死得早,要怪就怪秦昭王太能活,老頭兒一口氣活了七十多,等他兒子安國君即位的時候也應該有五十多歲了,戰國時代五十多歲的人屬於高齡老頭兒,一個五十歲的老人先是忙活喪事,接着又馬不停蹄的接任為秦王,幾番折騰下來讓身體本就不好的安國君隨着他老子的步伐死在了秦王宮。
或許秦昭王這會兒還沒過奈何橋,一轉頭就看見他兒子也跟着過來了,爺倆正好一道搭個伴上路倒也不寂寞。
公元前252年的秋天對於秦國的來說是真正的‘多事之秋’,就在這一年,老秦王死了,新秦王剛即位三天也死了,秦國三個月的功夫接連死了倆王,秦國上下披麻戴孝,整個咸陽白布飄飄無限悲戚,如同鬼城。
兩個老秦王死了也並不是什麼壞事,至少對子楚來說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爺爺秦昭襄王死了,父親秦孝文王也死了,子楚既是太子,理應由他即位為秦王。
國不可一日無君,子楚穿着孝服,披麻戴孝正式即位為王,史稱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上位了,對於趙政是個更大的好消息。
事實上,早在幾個月前秦昭襄王去世的時候,得到消息的趙孝成王驚喜萬分之餘卻又突然想到了邯鄲城裏的趙政,他連忙詢問趙政母子倆死了沒,聽到手下人彙報說趙政娘倆活的好好的,趙孝成王這才鬆了口氣。
秦昭王死了,安國君就是秦王,安國君死了,當年的落魄公子嬴異人現在的太子子楚就是秦王。所以說,滯留在邯鄲的趙政是子楚長子,那他就是的秦國太子,以後秦國的王。
趙孝成王打了個冷顫,不敢怠慢,忙派人畢恭畢敬的送着趙姬和趙政回國。
八歲的趙政依依不捨的分別了好朋友姬丹,期待而又緊張的坐上了返回咸陽的馬車,八年近乎牢獄般的生活讓一個襁褓里的嬰兒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大孩子,這個孩子很小,遠遠地看和別的小孩兒沒有什麼不同,可若是仔細看,卻發現這個小孩兒的眼神超乎尋常的平靜,烏黑的眼珠像是一片深不可測的湖泊,沒有人知道八年磨難的童年帶給了趙政什麼,恐怕也只有趙政自己最清楚。
八歲,是一個孩子心智健全的關鍵年齡,這個時期的孩子以驚人的速度接收着周圍一切信息,他們好動且敏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品性,這些逐漸成型的品性將會深深的影響他們的人生。
回到咸陽,八歲的趙政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小趙政激動的無以復加,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兒卻終究沒有流出來,他抽了抽鼻子,父親哈哈大笑一把抱住了趙政,指着周圍的人一一介紹給趙政認識。
趙政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周圍的陌生人,兩個雍容華貴的老婦都是他奶奶,這倆奶奶,一個是華陽夫人,一個是夏夫人,現在兩人晉級了,一個是華陽太后,一個是夏太后。
除此之外,趙政還看到了父親後宮的一大幫年輕漂亮的姬妾,還有幾個比他年齡小的小男孩兒紛紛用好奇的眼睛看着他,那些小孩兒都是他的弟弟,趙政年長,不屑與這些乳臭未乾的孩子玩鬧,他只記得這幫小孩兒里年紀最大的是五歲的成嬌,還有一個古靈精怪的大胖孩兒,父親叫他嬰。
趙政回國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字,準確的說是改姓氏。
既然回了秦國,當初的趙姓肯定不能再用,認祖歸宗的趙政扔掉趙姓,改姓為嬴,大名嬴政。
八歲,嬴政回到秦國。
回到秦國之後,嬴政這才過上一個正常孩子該有的生活。
咸陽,是秦國的都城,貴為大王子的嬴政再也不必像在邯鄲那樣整天擔驚受怕,他可以無拘無束的享受着自己的童年,他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悲哀的是,八歲的嬴政好像除了讀書之外沒有別的愛好和興趣。
最讓嬴政開心的應該是遲到的親情。
八年邯鄲生活,嬴政算是個單親孩子,只有母親沒見過父親,他不知道父愛是什麼感覺,但回到咸陽之後,時常能見到父親應該是應徵最開心的事情。
或許是因為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秦王子楚對兒子嬴政也是格外的疼愛。
而且,嬴政還有兩個疼愛他的奶奶,華陽奶奶沒有親兒子,所以拿嬴政當親孫子,夏奶奶雖然更疼愛成嬌一些,但對大孫子嬴政也不錯,兩個老太太對待嬴政是拿在手裏怕碎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宮裏有什麼好吃點總要給嬴政留一點,八歲的嬴政在幸福中一點點的長大。
唯一讓嬴政有點不高興的是,他父親太忙,有時候他好幾天就見不到自己的父親。
每每想念父親,嬴政總要忍不住去父親工作的地方找他,但每一次都能看到父親和丞相呂不韋商量大事。
嬴政逐漸了解呂不韋,也知道呂不韋散盡家財扶持父親上位的事,年少的嬴政對呂不韋感激之餘卻總覺着呂不韋時不時看向自己的眼神總有些奇怪……
子楚即位之後,確實沒有虧待呂不韋,不但封呂不韋為秦國丞相,更是一口氣賞賜給呂不韋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呂不韋的食邑。按照一戶五口算,十萬戶就是五十萬人,當時的七國人口全加起來也不過是兩千多萬,而呂不韋一人就佔了四十分之一!
(按照今天的人口算,相當於六千萬人的稅不上交不國家,全交給呂不韋一個人)
呂不韋用事實證明他確實不是一般的商人,作為商人,他作生意發了大財,作為政客,他在位為丞相也是盡責盡責,秦國這架馬車在歷經短暫的動蕩之後又在秦王子楚和秦相呂不韋的帶領下飛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