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張曉一家三口的人口地不多,加上這些年張忠義開荒出來的,也不是很多。因此也形成不了規模。
種地這些年取得的收入再減去家裏的話花銷以及張曉上學的費用等,剩下的存款基本上都拿去還欠別人的錢了。
也就張曉上高中之後,張家才可以說是能有盈餘了。這還是張曉沒放假之前,糧食進倉之後,張忠義晚上坐在炕上,邊看電視邊拿筆算出來的呢。
兩口子也總結了能有盈餘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方面:一是因為志宏班免學雜費的原因,家裏少了一項大額支出,二是王秀瑜在張曉初中附近開了幾個月的小吃店,掙了一點錢,三是今年水稻和玉米的價格比去年高一點,收入也能多一些。
因為家裏有盈餘了,張忠義和王秀瑜兩口子對明年中多少地也有了新的打算。
兩口子打算在張曉大學畢業之前每年都多種一些水稻,打算和其他人一樣,去承包連片的大塊兒土地,形成規模了,就能多一些收入了。
張忠義和王秀瑜兩個人沒有將這種打算告訴張曉,因為他倆一直都清楚的知道,張曉想讓他倆做生意,不在家種地。
可是張忠義和王秀瑜兩個人不喜歡去做生意,也做不好買賣。就只想安心的在家裏伺候那些土地。
一家三口的這個矛盾點一直都有,張曉也一直沒有放棄去說服自己的父母走出去,做一些小生意,總好過一直在家種地。
在張曉看來,父母種地太累了,隨着年齡越來越大,父母也會吃不消的。
可是張曉忘了,她的這些想法,張忠義和王秀瑜是否會同意,是否就是他們兩口子心裏的想法。
張曉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父母的這種做法,與父母將一些孩子們不喜歡的,不滿意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去同意。又有什麼區別呢。
好在張曉不是真正的十六歲,當她幾次三番的跟父母提到這個話題,然後又被岔開或者拒絕之後,張曉也就明白了父母的想法,也就不強求了。
畢竟父母的想法,做孩子的也不能強求。
張曉打算以後有什麼想法的話,還是藏在心裏,自己實施吧。
……………
在張忠義說完要賣糧食之後,幾乎每天都在打聽每個收糧老客兒(也就是糧販子)收取的玉米和水稻的水分和價格,家裏也總會有老客兒拿着驗糧食水分的機器,來家裏驗糧。經過多方比對,張忠義最後敲定了一個驗糧快,打款快的收糧老客兒。
賣水稻這天,是收糧老客兒帶着自己裝糧的挂車、傳送帶,以及裝卸工人們。
張曉圍觀了裝卸水稻的場面。
只見裝卸工人們將傳送帶的一端搭在了挂車上,另一端則是在水稻堆上,調整好角度之後,就開始裝水稻了。
傳送帶啟動,工人們用大大的塑料鍬,一鍬一鍬的將水稻放在傳送帶上,兩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張曉家的水稻全部裝車。之後的事情就是張忠義跟着收糧的老客兒去村裏的大稱(也就是地稱)那裏,去給糧食稱重。
在裝張曉家糧食之前,張忠義已經在大稱那裏,將未裝糧食的挂車的重量稱好,並記下,待到水稻全部裝車之後,再去進行稱重。
兩次重量之差,就是水稻的重量。
算好重量和價錢之後,收糧的老客兒就會將隨身攜帶的現金拿出來,數好之後,將錢遞給賣糧的農民,農民也會再重新數一遍,確保無誤之後,這場賣糧交易才算真正的結束,收糧的老客和他所帶來的挂車,才可以離開村子。
這個時候,銀行卡還沒有普及,銀行儲戶存款還都是存摺居多,不像10年代之後,那個時候銀行卡逐漸普及,只要將錢款現場轉入賣糧者提供的銀行賬戶上,只要賣糧者的手機收到款項進賬的短訊提醒,也算是交易完成,大大降低了隨身攜帶大量現金所帶來的不安全性。
之所以讓交易完成後老客才能離開,這也是農民保護自身權益不受損害的一個方法。當然,這個方法也只是能防君子,防不了小人。
對於這些常年在村子裏面收糧的老客,跟村子裏面的農民都熟悉了,在村裡也有一定信譽度的,而且他們也不敢真的去“搶、劫”村民的糧食,要知道,在農村,鄰里互助意識還是很濃厚的,而幾乎家家戶戶都是親戚,外來人員根本不能也不敢去欺負本地村民。
忙活了小半天,張曉家的稻子總算是賣完了。
但是張忠義還沒有回家,在賣稻子之前,張忠義就跟王秀瑜說了,賣完稻子之後、趁着銀行還沒有下班,把糧款存進存摺裏面。
吃完飯的時候就不要等他了。
曹家甸現在家家戶戶賣糧食都有這樣的習慣——-立刻將錢款存入銀行,不讓現金在家過夜。
說起來,以前賣完糧食還會把錢留在家裏,家裏面也會放一些現金,可是,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使得大家都不敢把錢放在家裏了,紛紛都辦了存摺,將錢存進去。安全。
發生那件事的時候,也是在冬天,賣糧食的時候,村子裏面的一戶人家,白天賣完糧食之後,按照慣例,將錢款放在家中,怎料,就是那一晚,發生了震驚曹家甸的形勢案件!
入室-搶—劫,sha人-案!
具體的案件細節,張曉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一戶三口之家,老兩口帶着未婚的小兒子。當天賣完了家裏的玉米和大豆之後,將賣糧款放在家中,晚上睡覺的時候,家裏遭了賊,這幾個賊進屋之後shasi了抵抗的老頭兒,砍shang了小兒子,砸暈了老太太了,然後將賣糧的錢款全部偷走。
在那伙兒賊人走後,小兒子連忙報警,警~察~接到報案后,迅速採取行動,很快將這伙賊人抓住了,雖然錢款未全部追回,但也算是給受害者家屬一些安慰了。
從那以後,曹家甸的每個人都不把現金放在家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