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四十九章[09.02]
「我帶妻子來看看你。」李曄把嘉柔拉到身邊,好讓李謨看得清楚一些。李謨勾起嘴角:「你居然不記恨我?還敢把她帶到我的面前來?那日,我命齊越去驪山抓她,只不過沒抓到罷了。若我抓到她,今日的勝敗,還不一定。太子,不是被炸死了嗎?」
李曄沉默了片刻才說道:「太子沒有死。」
李謨臉上的笑容猛地僵住:「你說什麼?不可能的!他怎麼可能沒事?那火磯埋在車駕停放的地方,他不可能還活着!」
「這世間有很多事,都是上天註定的。火磯爆炸的時候,太子已經進了金輅車,金輅車保護他,所以他沒有受傷,完好無損。你從哪裏找到那麼多火磯的?」李曄問道。
李謨似乎還處在太子沒死的巨大震驚之中,沒有回答李曄的話。
其實李曄早就知道這一切是徐盈所為,只不過想要從李謨這裏再確認一下罷了。畢竟火磯之術,李謨平常沒有接觸,不可能頃刻之間弄來那麼大的量。
如果沒有謀害太子這項罪名,李曄或許還能保李謨一命。可現在,那杯鴆酒,被擺在托盤之上,李謨無論如何都逃不過去。以他的驕傲,也不會願意苟且地活在世上。
李曄在李謨面前跪下來,嘉柔連忙跪到他的身邊,兩個人齊齊向李謨磕了個頭。
李謨連忙躲開:「你這是幹什麼?」
「這是謝你的生育之恩。你我為親生父子,你若願意,我會供奉你的牌位,侍奉你香火,直至我離世。這也是為人子,最後能為你做的一點事。」李曄淡淡地說道。
李謨嘴角抿着,沒有說話。
靜待片刻,李曄把嘉柔扶起來,正要牽着她退出牢房。李謨忽然開口:「那杯酒,是毒酒吧?」
李曄沒有轉身,只「嗯」了一聲。
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了。以李謨的心智也必能猜到,今夜他是來見他最後一面。
李謨站起身,身上的鐵鏈嘩嘩作響。他走到李曄的面前,從懷裏拿出半塊玉玦,遞了過去:「這是你母親留給你的,還有半塊應該是被崔時照偷了去。你將兩塊合二為一,呈給聖人,便說是他欠延光公主府和我的。」
嘉柔不懂李謨這麼說是什麼意思,李曄卻懂了,默默地將玉玦收下。李謨怕東宮忌憚他的身份,還想除去他,要他將此物呈給天子,或可借天子之力,保他一命。
「我知道火磯一事,是東宮徐氏在背後出的力。此事之後,太子肯定無法容她,但她到底是廣陵王的生母,你若無心帝位,還是不要再參合那件事。想必天子和太子自有決斷。」李謨又不放心地交代道。
李曄點頭:「我知道了。」
父子倆再一次相對無言,相對於別家這個年紀,哪怕關係不怎麼親厚的父子來說,他們之間所隔的,也不僅僅是二十幾年的時光。還有身份,過往,乃至全然相對的立場。最後,李謨只捏了捏李曄的肩膀,說了簡單的幾個字:「走吧,以後好自為之。」
從刑部的牢房出來,嘉柔發現李曄沒有着急走,而是站在門邊,靜靜地等着。直到裏面有人跑出來,對門口的內侍低聲說道:「舒王已經飲下鴆酒去了,公公向宮裏復命吧。」
李曄不敢看那個人死,怕自己終究承受不住,所以剛才在牢裏,他一直隱忍着。此刻他雙目通紅,肩膀微微地顫抖,像個孩子一樣無助。嘉柔一把抱住他的肩膀,輕輕地拍着他的背,輕聲道:「沒事了,我陪着你。」
李曄抓着她後背上的衣裳,只覺得天地間的風都是冷的。看不到來處,也看不到歸處。
貞元帝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很快就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他將太子李誦和廣陵王李淳都叫到甘露殿來,自己躺在龍榻上,平靜地交代後事。於普通人而言,這樣壽數或許不算長。可是作為帝王,他已經做得太久太累了。
李誦雖沒有被火磯炸傷,但那巨大的爆炸還是嚇到了他。他醒來之後,一直心悸,身體也是每況愈下,眼下是強打着精神來見貞元帝。
貞元帝看到他的臉色,就知道不太好,也沒有戳破,只道:「我曾想讓李曄認祖歸宗,但他執意不肯,我便做主,放他歸隱了。以後,無論是誰,都不要再去找他,也不得加害於他。」
李誦說道:「聖人此話嚴重了。李曄為平定舒王之亂立下大功,我們怎麼會害他?」
貞元帝卻看向廣陵王:「你說呢?」
李淳沒想到聖人會問自己,連忙表態:「聖人自是多慮了。李曄原本就是我的謀士,我與他之間情同手足,斷不會做那狠毒之事。」
貞元帝又讓他們各自立誓,方才作罷。他閉了閉眼睛,說道:「朕時日無多了,有些事,需交代你們。朝中有些原本支持舒王的大臣,除了裴延齡和曾應賢外,若無失責失職之處,你們便不要再追究。另外郭氏和李氏都不足以母儀天下,至於徐氏……」
李誦和李淳曾為了徐氏的處置而爭執不下,眼下聽到貞元帝提起,都屏息凝神地看着他。
貞元帝頓了下說道:「賜自盡吧。」
「聖人!」李淳是想留生母一命的,沒想到聖人竟親自下口諭,要處死她。
「這個女人,心思太過深沉,跟當年的皇后一樣。」貞元帝緩緩說道,「你若想後宮安和,你父親無恙,就聽朕的。」
李淳想起母親聯合舒王,竟然差點害死了父親,也覺得她罪無可赦。可到底是親母,還是不想眼睜睜看着她死在自己面前。但此刻,也只能默默地接受了此事。
「朝廷未穩,別著急削藩。王承元雖是將才,但到底是異族,以後難保沒有異心。可封高官厚祿,將他留在長安,阻斷他跟河朔地區的聯繫。十年之內,不要再動別的藩鎮。」貞元帝一邊咳嗽,一邊交代道。
他說話的時候,目光主要是看向李淳。
在他眼裏,李誦難有大作為,想必天下江山的興盛,還要放在年青一代的身上。李誦父子倆一一應下,貞元帝的力氣幾乎都耗盡了,最後說道:「當年延光一案,雖然是由李謨而起,但朕也有私心,在其中推波助瀾,對不起她。如今,事情已經過去多年,為她和太子妃平反吧。准她的遺骸,遷回皇家陵園,再厚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