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定江南
一個時辰后,大軍來到毗陵城下。
太史慈命人將嚴輿屍首抬到城下,喝令城上敵將投降。嚴輿出城迎戰蜀軍后便將守城之責交給了他的副將,這名副將也是一員悍將,他更清楚自己身體每一根頭髮絲都帶着無窮的罪惡,一旦落到蜀軍手中絕對難以倖免,與其這樣,不如拚死一搏,城下不過千餘敵人,他大有機會擊退敵軍,一旦迫使敵軍撤退後他便喬裝改扮逃出城去,到時候憑着這些年聚斂的財富,足夠安安逸逸的過下半輩子了;就算失敗了,最壞的結局也不過一死,總好過落到敵人手中,被折磨的生不如死吧!
太史慈見敵將不降,心中不由怒火暗升,可是憑他這沒有半件攻城器械的一千士兵想要攻破毗陵,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卻難不倒太史慈,他見敵將竟然露出大半個身子大聲辱罵自己,將手中槍筆直的插進泥土之中,緩緩從馬鞍上解下三石硬弓。
城頭敵將見太史慈取弓在手,卻未有半點懼意,反而放肆的大笑起來,因為他知道此時他和太史慈之間的距離已經遠遠超過了弓箭的射程,在他眼中,太史慈此舉不過是被自己激怒之後無奈的發泄罷了!
太史慈卻絲毫不為所動,舉起弓緩緩的指向了大笑的敵將,忽然,太史慈以別人難以看清的速度從背上箭壺中取出一支箭、搭箭、開弓,行雲流月一般,只聽“嗖”的一聲,一支箭已如流星劃破天穹一般飛向了敵將。
“哈哈……啊……嗬……嗬……”放肆大笑的敵將突然一聲慘叫,嘴裏彷彿湧上了一大中濃啖一般,無意識的叫了兩聲,便倒裁下城牆。
城頭敵軍未知何故,疑惑的探頭看去,只見仰面朝天的敵將咽喉處深深的插入了一根箭矢,從箭桿留空的長度,他們立即明白這一箭必然已經將他的脖子射穿。想清此點,城牆上數百敵軍不由泛起驚濤駭浪,要知道敵將和太史慈之間的距離足足超過弓箭射程二十餘丈,在這麼遠的距離上能夠一箭命中咽喉已經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意思了,這支箭不僅命中,而且還有如此強大的穿透力,那說明什麼?顯然,這個距離還不是對方的極限……
一念到此,城牆上所有敵軍彷彿突然接到號令一般,整齊劃一的矮下身子,躲藏到了城牆之後。
城牆下,蜀軍見太史慈如此距離一箭中靶,不禁齊聲歡呼,連叫“神射”。
太史慈單人獨騎走到城門之下,大叫道:“蜀王仁義之師至此,汝等若開城投降,方可免死,若執迷不悟,城破后,嚴輿便是你們的榜樣!”
城上幾名低級將領略作商議后立即得出一致決定,有人大着膽子探出頭大叫道:“將軍饒命,我等願降……”
甘寧割下嚴輿首級一路前進,所過之處敵一見嚴輿的頭顱和蜀軍強大的實力,無不望風而逃,再無一人敢螳臂當車。三日之後,甘寧率部趕到吳縣,卻發現城頭豎起的竟然是“蜀”字旗。
入城后才知道吳縣已於昨日被魯肅接收,為什麼說是接收而不是攻佔呢?原來當嚴白虎聽聞蜀國八萬大軍正兵分兩路奔吳縣而來,其弟嚴輿業已戰死毗陵,他知道以自己的實力別說報仇,連阻擋一時恐怕也是痴心妄想,當即便領着一千心腹就逃進了太湖之中,也算嚴白虎運氣好,再晚半個時辰,恐怕就和魯肅在湖中迎面相遇了。
嚴白虎不戰而逃后,吳郡各縣自然再不敢與蜀軍作對,感覺罪責不重、心存僥倖的人主動派人聯絡魯肅,要求棄暗投明;自知罪無可恕之人則仿效嚴白虎,裹些細軟從此不知去向。
從出兵到吳郡平定,只用了十三天的時間。而後,魯肅邀豫章太守華歆、揚州刺史劉繇與他聯名作書,招降會稽太守王朗。
王朗乃漢末經學大師,為人恭儉節約、深得士子百姓尊重,與魯肅一樣,王朗同樣出自東海郡,名重鄉里的兩人相識已近十年,交情深厚,魯肅尊敬王朗的為人,不願意和五朗兵戎相見,這才找到了同樣和王朗交情深厚的華歆以及王朗名義上的上司劉繇(雖然劉繇避退江南,但始終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揚州牧,既使王朗擁兵會稽,既不聽調復不聽宣,但是兩人之間始終在名義上保留着上下級的關係)一同作說客,希望王朗能夠做出對他自己和所有會稽百姓最正確的決定。
王朗接到兩位老朋友和上司的書信,輾轉反側一夜后,終於做出決定,接受魯肅等人的意見,加入蜀國。
劉璋得知魯肅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付出不到一千人傷亡的代價便攻取了三郡,不禁大為欣喜,傳令全軍嘉獎魯肅外,着令在第三野戰軍團組建騎兵第十三師,師長正是劉璋十分欣賞的太史慈,並且以劉繇、王朗手中兵馬為基幹,組建步兵第二十三師、步兵獨立第九旅,步兵第二十三師師長為劉繇舊將周昕,步兵獨立第九旅旅長由朱恆出任。在此之前,朱恆本身不過一介白丁,為何其會落入劉璋法眼,被直接提撥到一旅之長?許多人認為這是劉璋為了儘快穩定定江南三郡而採取的妥協辦法,因為不只是朱恆,還有多名江南三郡之人被其破格任命到了各重要崗位。
不得不說,這些人想的不錯,至少不是全錯!吳郡四姓身為後世來客的劉璋豈能不知?此時的吳郡四姓還只是多有田產的富戶巨紳,鮮有身居高位者,故此時的四姓政治聲望和影響力都不大,遠遠沒有到東吳建立后那種赫赫威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吳之四姓之中才智高絕、留名於史之人已經開始成長,正在迅速擴大其家族影響力。劉璋自然知道這些人的能力,哪還能放過?必須將他們全部收入囊中!正因如此,如朱恆一樣,顧雍、陸遜、張允(不是在荊州戰死那個)、許貢、虞翻等人皆被劉璋徵用、委以重任,此舉一石兩鳥,既將一大群才智卓絕之人收入囊中,大量任用當地仕紳為吏又減輕當地百姓對於蜀國的抵觸,可以令三郡最短的時間融入蜀國。
除了整編軍隊,劉璋對三郡太守等職也進行了調整。劉繇這個朝廷任命的揚州牧任居原職,調豫章太守華歆為揚州別駕(其職由許貢接任),丹陽太守顧雍,吳郡太守陸遜,會稽太守王朗調往長安,出任吏部侍朗,太守一職由虞翻接任,以張允、全柔二人為揚州監軍司正副指揮使,組建揚州守備部隊。
陸遜十歲喪父后,一直跟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生活,但是在興平二年,陸康見袁術咄咄逼人,擔心子孫安危,便將子陸績、從孫陸遜等人送回吳郡老家,陸績當時不過八歲,年紀更長一些的的陸遜便一肩挑起了陸氏家族的重擔,雖然當然他也不過才十二歲!可是陸氏家族在這位“少”主人的帶領下,兩年以來非但未見絲毫衰敗,反而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勢,陸遜也因此贏得了家族之人的尊敬和擁護,其少年英傑之名更是名揚吳郡。正因如此,此時年僅十四歲的陸遜出任吳郡太守一職竟然異乎尋常的順利,彷彿吳郡百姓都認為陸遜出任此職理所當然一般。
解決了江南三郡人事,擺在劉璋面前的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山越!作為後世來客,劉璋不必絞盡腦汁苦苦思索破題之策,他只需要看看歷史上孫權是怎麼做的,基本上就已經可以了!劉璋回憶了史書記載,再作行當修改,便是一個一勞永逸解決山越的妙計!
歷史上,孫權以武力討伐、曆數十年之功乃平山越,劉璋可不想浪費這麼多的時間在山越之上,因而他採取了一剛一柔的辦法,討、招平用。劉璋命各郡兵各保疆界,又命魯肅遣重兵扼守諸險要之地,將山越分割包圍于山嶺水澤之中,只修繕藩籬、不與交鋒,待穀物將熟之際縱兵討伐,焚毀山越糧田、聚落,斷其糧草,令其無衣無食,久困之下不得不放下武器,走出山嶺水澤,到劉璋指定地點定居。同時,劉璋命令各郡縣廣貼榜文,大力宣揚蜀國民族政策,號召山越自動走出山嶺水澤,劉璋在榜方中向所有山越人保證,凡是願意放下武器的山越人,劉璋以蜀王的名義保證他們的性命安全,保證他們的財產不受侵犯,同時將給予每一個人田地、房屋、農具、耕牛、糧種!
山越人生活之地多窮山惡水之地,穀物產出歷來十分低,連餬口都成問題,自然談不到儲存了,正因如此,每年糧盡的那幾個月,山越才會走出深山水澤劫掠。魯肅、劉繇按劉璋的命令執行更是令山越陷入絕糧之困,這一年歲未之前,便有近四十萬山越人*聚落、向劉璋投降,劉璋按照承諾妥善的安置了這些山越人。而當剩下的冥頑不靈的山越人忍受不了飢餓,打算如往年那般外出劫掠之時,卻發現所有道路早已經被封鎖,硬闖?當數以萬計的山越人倒在蜀軍封鎖線前面后,山越人不得不選擇了後退。這一年,江南三郡的百姓忽然發現為患江南數代的山越人幾乎消失無蹤,他們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再也不必擔心山越人會突然闖進他們的村莊,搶走他們的糧食、妻女,江南三郡的百姓頓時對蜀國生出歸屬之心,心甘情願的做起了蜀國的臣民!次年,劉璋命部分定居各縣的山越人深入各山越聚集之地,宣揚劉璋的政策,既然外面可以生活的很好,為什麼還要在這窮山惡水之間艱難求生?因而越來越多的山越人自發的走出了深山。最終,劉璋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便讓山越幾乎在江南三郡絕跡,雖然還有少數人依然生活在深山大澤之中,但是因為人數稀少,已經不能威脅到三郡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