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太史子義
既然劉璋決定了討伐江南,那麼他手下一眾文武自然立即開動腦筋,為劉璋找一個“合理”出兵的理由。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很快,這個合理的理由便出爐了!
劉璋在討伐王睿后獻帝便賜予節、鉞,其中鉞即斧鉞,乃專屬於天子之物,作為臣子是不能擁有的,固而稱為假節鉞,意思是天子暫借於某位臣子,雖然名為暫借,可是這一借就是數年,至今也沒有收回(獻帝表示朕得有那個能力收回啊),也就是說劉璋始終有着代替大漢天子征討亂賊、不臣的權利!而今,江南山賊嚴白虎聚眾萬餘,攻破吳郡,殘害百姓無數,身為大漢宗室受獻帝隆恩封為蜀王的劉璋自然應該替獻帝分憂,討伐嚴白虎,解救吳郡百姓於水火之中!
好吧,要討伐嚴白虎,自然要從劉繇的地盤借道,劉繇若是同意,便中假道伐虢之計,到時候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輕輕鬆鬆解決劉繇,而後攻取吳郡、會稽;如果劉繇不同意,那麼好吧,立即給你扣上一個大帽子,你阻擋義師討伐亂賊究竟是何居心?難道說你和亂賊狼狽為奸?這樣的話就更簡單了,大軍直接開過去,三下五除二一齊消滅掉!
可是當理由找到后,劉璋卻對是否和劉繇兵戎相見產生了猶豫,畢竟劉繇和他同為大漢宗室,理由再正大光明,也免不了同室操戈的名聲,而且述起族譜的話,劉繇還是他的堂叔,雖然血緣可能早就淡的沒有了下限,但大漢以孝治國,如果他對劉繇用兵,恐怕難以服眾。還有就是是劉繇這個人的品格非常值得敬佩,就璋不想與他為敵。歷史上劉繇病故后,曾經的敵人孫策將他的靈樞迎到其故土牟平隆重安葬,對劉繇的子女也是照顧有加,這對孫策來說可是難能可貴的事情,從這一點上也可以反應出劉繇的高貴品格即便是他的敵人也同樣非常尊敬!
因而劉璋決定先禮後兵,他讓魯肅向劉繇轉交他的親筆信,在信中他以子侄自居,言語間對劉繇十分的尊敬,劉璋還找上了已經死去的劉岱,將討伐董卓時與劉岱建立起的友誼大加吹捧,盛讚劉岱對他這個晚輩的愛護、照顧,又為劉岱之死表示哀痛……
果然,與劉岱一母同胞的劉繇拆信閱罷后,很快便拉近了和劉璋的關係。
隨後,劉璋又大加讚賞劉繇的高貴品格,並他對劉繇表示,作為大漢宗室的他對於大漢朝國之不國的局面非常的痛心,他矢志振興大漢,希望同樣是大漢宗室的劉繇能夠教導、幫助他完成這一宏願!
劉璋在信中並沒有公開表露出自己有圖謀江南三郡的意思,卻表達了對劉繇安危的擔心!劉繇身為揚州牧,卻被袁術擠到了江南苦寒之地(不要奇怪,此時的江南遠不如後世那樣美麗、繁華,甚至連最偏遠的益州也比江南更加富饒,此時的江南甚至被大漢朝作為流放刑徒之處,想想看,朝廷會把有罪的人流放到什麼樣的地方),而且袁術此人貪得無厭,早就貪圖整個揚州了,一旦袁術大軍渡江而來,恐怕劉繇的生命安全將受到極大的威脅——不把劉繇這個欽命的揚州牧殺死,袁術恐怕是坐不安穩揚州的!
雖然劉璋沒有表露出圖謀江南的意思,但是閱罷整封書信,劉繇卻分明看到了劉璋在對他說“跟着我有肉吃、有酒喝,還在等什麼?快開城吧,晚了我可不能保證你的安全了!”
劉繇反覆將劉璋的書信看了三遍,每看一次,便感覺渾身的無力感更加強烈一些。有些舉棋不定的劉繇召是儀、許邵等幫着拿個主意。
是儀此人或許知道的並不多,此人早年服侍劉繇,后劉繇兵敗,他避居會稽,孫權繼位后誠懇邀其出仕,出仕孫權后因其正直、清廉的品格深得孫權信任,後來正是他堅定了孫權討伐關羽之心。是儀贊同劉璋信中所言“袁術必南侵丹陽”之事,他認為和袁術相比,丹陽處於絕對的劣勢,最終恐難免失敗。然而和劉璋比起,袁術又顯得微不足道了,只要接納劉璋,必然可以保證劉繇的安危,論公,有獻地之禮;論私,有叔侄之誼。
許邵此人比起是儀就有名太多了,一句對曹操的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後世幾乎無人不知。許邵和是儀的判斷相同,無論是袁術還是劉璋,都不是現在的劉繇可以匹敵的,一旦袁術入主江南,劉繇最好的結局可能自己給自己一個痛快;如果是劉璋入主江南,結局就完全不同,他認為劉璋此人志在天下,必然十分愛惜其羽毛,若是主動投靠,不但可保性命無憂,還能富貴一世……
兩位謀士的話讓劉繇作出了主動投靠劉璋的決定,畢竟他和劉璋同宗同祖,所作一切都是為了復興劉氏,既然如此,他又何妨投靠這位侄兒,幫助他實現所有劉氏子孫的宏願?
劉繇當即派出是儀出使豫章。
是儀的到來受到了魯肅的熱情接待,得知劉繇獻地投誠后,魯肅告之是儀劉璋早就給了他一道密信,信中劉璋表示一旦劉繇主動投誠,劉璋依然以劉繇為揚州牧,同時告之劉繇,來日必定讓他坐個名副其實的揚州牧,如果劉繇不願意牧守一方,也可以進入中樞,如何選擇一切都憑劉繇自願!
同樣,對於劉繇麾下文武官員,劉璋也會原職留用,若是才能出眾者,亦會提拔重用。
是儀在豫章待了一天便立即返回了丹陽,同行的還有甘寧的水軍第一艦隊三萬大軍!
當浩浩蕩蕩的艦隊抵達宛陵后,劉繇沒有絲毫猶豫,親自前往江邊迎接。
甘寧對劉繇非常恭敬,一口一個“大人”、“正禮公”的叫着,這讓劉繇心中安定了許多。
甘寧對劉繇表示他只是先頭部隊,蜀國大軍不日即將前來,到時候蜀軍會先行平定江南三郡,而後揮兵北上,直抵達淮南,定要讓劉繇這位揚州牧實至名歸。
劉繇大喜,當夜設宴為甘寧接風,宴席之上,甘寧見一陪宴小將美須髯、面英偉,執杯上前:“將軍莫非東萊太史子義?”
小將拱手拜道:“正是末將,不知將軍如何得知賤名?”
“哈哈,果然是你!”甘寧一手執杯,一手重重拍了對方的肩膀一下,大笑道:“先不說這些,來,咱們干一杯!”
太史子義是誰不用多說了吧?便是那信義為先的太史慈!
太史慈此時還只是劉繇麾下一名鬱郁不得志的低級將領,因為沾了和劉繇同鄉的光,才有資格坐在這兒,見蜀國堂堂第三野戰軍團副軍團長、水軍第一艦隊司令、三等伯爵、官拜少將的甘寧如今禮遇,豈敢拒絕,連忙舉杯道:“末將敬將軍!”
飲罷,甘寧又拍了拍太史慈的肩,道:“非是寧識得君,而是王爺識得……”
太史慈忍不住好奇的打斷了甘寧的話,道:“在下名不傳十里,蜀王遠在長安,如何識得在下?”
“哈哈,不瞞子義,王爺如何識得子義在下卻是不知,寧只知王爺曾無數次在寧耳邊提起子義之名,王爺言子義弓馬嫻熟、弦不虛發,更重要的是子義忠義無雙……王爺常以未得子義為憾!適才寧見子義氣度不凡,故而相詢,不想真是子義,此番王爺總算夙願得償了!”
一旁的是儀笑道:“莫非又是蜀王那個神奇的夢境?”
眾人聽罷,似乎也沒有其他可能,不由得都大點其頭,同時深深的羨慕起太史慈。要知道隨着劉璋勢力一天天強大,關於那個神奇的夢境的事情不免流傳出去,與那個堪稱不可思議的夢境一同流傳來的還有一長串人名,時至如今,但凡出現在那個夢裏面的名字,無論出仕何方,都是顯貴耀眼,而如今太史慈的名字也出現在那個夢中的話,那豈非表明太史慈飛橫騰達的機會就要到了?
太史慈不敢相信的看着甘寧,臉上難掩激動,如同其臨終所言“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自幼立此志向的太史慈習得了一身本領,然而投到劉繇麾下卻始終不得重用,這令他十分的鬱悶,但是信義為先的他又不願意失信於人,只好落落寡歡的留在丹陽無所作為,現在終於有機會一展抱負,如何能讓他不激動?
果然,甘寧立即便向劉繇提出請求,希望劉繇可以答應將太史慈拔到他的麾下。
劉繇這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似乎真的小看了這位同鄉,罷了,既然已經投到了劉璋麾下,自己再留着太史慈是福是禍恐怕未可知也,何不放其離去,誰都知道太史慈出人頭地的時候到了,也許以後太史慈功成名就后,念着同鄉之誼,還可以照撫自己,便同意了甘寧的請求。
甘寧大喜,當即任命太史慈為水軍第一艦隊參謀,甘寧向太史慈解釋原本他是打算讓太史慈做他的副手,可是蜀國有明確歸定,軍隊營級以上將領的任命除非是在戰時,否則必須通過蜀國吏部審核,只有吏部同意併發下委任狀才行,他沒有權利任命一位副司令,只能讓太史慈暫時作他的參謀,參謀這個職務十分特殊,由於沒有具體的領導職務,因而可以由相應的將領自行任命,沒有具體的領導職務並不表示參謀這個職位便無關緊要,相反他們往往是在將領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將領們出謀劃策之人,因而極得將領信任、地位十分尊崇。
太史慈當然不會不滿意,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夠得到重用,就算甘寧讓他作一名親兵,憑他的一身本領,也能很快的出人頭地!
可惜後來甘寧把請求任命太史慈為第一艦隊副司令的申請報上去,卻讓劉璋否決了,他直接在新兵訓練營調拔了七千五百名騎兵,讓他們騎着馬奔赴丹陽向太史慈報道,而太史慈則當上了蜀國騎兵第十三師的師長,隸屬於第三野戰軍團,官拜大校!